怎样去帮助一个心理濒临崩溃的人

当老师的生涯中,帮助心理濒临崩溃甚至已经崩溃的人已经不是一次了。

按照“正确地做事”的标准来说,心理崩溃这种程度的问题非常严重,一个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是不应该去处理这样的事情的于援助对象来说,如果遇到更专业的人来援助,可能会有更好的结果;于自己来说,虽然在努力“做正确的事”,但更是一次冒险,堵上自己的勇气和名声,甚至包括自己的工作。所以,去做这样的一件事,其实非常危险。

但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发生了,而你成为了那个当事人,几乎就没有逃避的理由。首先,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并不是每件事都让你有充分的时间去处理。有时候,他/她向你开口的时候,就已经是最后诀别,你没有任何时间去通知任何人;其次,有时候,求助者表现得还很正常,你虽然意识到他内心走到了危险的边缘,但其它人怎么看也像没事的,如果此时就报告给别人,一方面会让人觉得你喜欢危言耸听,小题大做,另一方面,对方可能又变成没事人一样,就是不把自己的内心状态显露给别人;还有一点,对方可能已经接受过专业的援助,但并不满意。希望和你说说,并不一定指望你能解决他/她的问题。他/她只是想找你陪伴一下,此时,你会拒绝他/她吗?

所以,一个真实的人,在遇到真实事件的时候,处理的方法从来没有一刀切那么简单。我并不提倡冒险,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不去做,认识自己的边界,不仅是对自己的保护,更是对对方的负责;但是,事到临头,不得不发,无处躲藏的时候,也不能逃避。这里,我谈一个案例。

某日,几乎已经不刷QQ空间的我,鬼使神差地刷了一次。一个小女孩头像的人说:

“别了,这个世界,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不用说,万分紧急。“谈论自杀的人不会自杀”?错,当人谈论自杀的时候,相当一部分人会真的自杀,必须当成最高紧急事件。我迅速做出的应对:

第一、迅速找到对方是谁。我并不知道她是谁,但因为在我的QQ里,肯定是认识我的人,从看其以往的QQ内容看,应是一个学生。我立刻飞快地分析其特征,看其都给谁点过赞,访问过谁的空间,谁访问过她的空间,务求第一时间找到这个人。

定位人并没有花费太久,我知道了这个学生。曾经听过我的课,但我并不熟。她已经毕业半年了,人在北京。名字已经知道了,但具体在北京哪里,谁也不知道。

我立刻犯了难。打电话报警?这行吗?你就看了一条空间动态就大动干戈,何况这跨着地域呢?如果是闹剧一场呢?打电话通知其原来的老师?想想这好像也不妥;这事向学校汇报?好像也不太对;总之,有点纠结。

退一步说,她又不是现在负责的学生,你犯得上折腾吗?

这个问题没有犹豫,是不是现在的学生不要紧,甚至是不是认识的人都不要紧。人心本善,不可能见死不救。

第二、一边定位是谁,一边和她聊天。我在学生中的名声还算好,大部分学生还都比较尊重我,所以,虽然我并不认识他,但还是可以试试看,如果她肯回我的话,这事就可能自己解决。

我想的是通过聊天判断情况,如果觉得不行,就报警吧。

但说实话,半夜里报警这样的事,有没有效果,对她来说究竟是不是好事还真不好判断。

所以,先硬着头皮试试。

第三、陪伴。这个学生沉默了一会,还是回复了我。于是,在这样的一个夜里,我们开始聊天,QQ文字。这时候,所学的心理学技巧哪顾得上思考,几乎都是本能地用出来。先是采用倾听的策略,我让她把到底是怎么了讲给我听。当然,中间用了多种心理咨询的策略。比如,用连接词,“然后呢”“那你怎么想”“后来呢”;用复述“你是说……”“他是说……”“你用的词语是……”;用解读对方意思作为连接,“你的意思是说……”“你想表达的是……”“其实你想说的是……”;适度地表达共情,“如果是我,我也会……”“我以前也遇到过,当时我的感觉……”;适度表达关切:“这确实会让你伤心”“的确,这会让你失望,如果是我我也会失望……”。

心理学流派虽然多,但都认可这样的事实:一个人只要把自己的事情说出来,就完成了治愈的一半。

但是,这种说出来是有标准的。首先,对象未必知道怎么表达自己,他/她自己未必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需要“精神助产士”帮着他引导。有时候,他/她着急的并不仅仅是别人听不懂,他/她自己很乱,甚至自己都弄不清楚自己究竟是怎么想的,只要帮助他/她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就能治愈。有些人就是因为表达不出来才会让精神能量内射,成为死亡能量;其次,援助者要站在合适的立场上,无条件关心受援助者,就要对对方表达的东西不做道德上的评判,不做真实世界上规律规则上的评判,最重要的是让对方把话说出来再次,援助者要有适度共情,但不能完全共情,不能完全把自己带入到对方的感受中,但也不能无动于衷,达到一个适度感受对方情绪的状态,让对方充分认识到你感受到她的情绪了,而且能感受你的关心;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耐心。

第四、破除旧认知,建立新认知。对方倾诉完了之后,“倾听就是治愈”,其实问题解决一多半了,她的轻生念头已经很淡。但是,如果语言不当,重新激发对方的庆生年头,也不是不可能。

待听完了故事以后,一般用的是这三招,在我撰写的著作里有如何做好心理援助的方法,我偷个懒,截取原文如下:

一个真实案例 | 怎样去帮助一个心理濒临崩溃的人

一个真实案例 | 怎样去帮助一个心理濒临崩溃的人

一个真实案例 | 怎样去帮助一个心理濒临崩溃的人

一个真实案例 | 怎样去帮助一个心理濒临崩溃的人

具体操作的时候,这些方法都是蕴藏在一条一条的对话中的。就这样,我和这个孩子聊了四个多小时,当她高高兴兴地说:“贾老师,谢谢您,我想通了,真是不好意思打扰您这么久,我回石家庄要去看您”的时候,我知道,一个小姑娘的鲜活的生命,又回来了。

后面当然又跟踪观察了一段时间,每次看到她发的空间状态,我都会多看几眼,大概分析一下她的情况如何。原因很简单,正常人也会突然精神崩溃,这时候的援助是有意义的,可以帮助其实现成长——前提是这个人原本没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果对方是抑郁症或者患有其他精神疾病,一次心理援助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需要在空间对其控制,需要有人尤其是家人在身边陪伴,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需要专业的治疗环境,严重的还需要药物控制,绝不是一个人简单就能完成的事。所以,要通过多观察,彻底确定其状态如何。

现在,这个小姑娘过得很好,我能从她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点点的变化,能判断出她是真的开始努力重新认真生活,而不是微笑抑郁,她,彻底从人生某次想不开走出来了。

没错,很多人都有某个瞬间想不开,鬼使神差,甚至想做出极端举动。如果他/她顺利度过这一段,就获得了一定坚实的心理基础设施,就可以面对更大的风雨了。但是,在想不开的时候,一个人确实有可能走极端。在这个时候,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有机会去帮助一个绝望的人,帮助他/她从深渊回来。最起码,有能力去帮助别人,善莫大焉。

所提供的方法仅供参考,老司机能老马识途,但老司机也可能翻车,所以,原理可以借鉴,但真实世界中,心理援助还是挺专业的事儿,不能冒失,不能去赌运气。

谁都有想不开的时候,谁都需要点陪伴。有时候,做个陪伴者,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