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嫌娃不聽話 孩子卻嫌你太嘮叨 到底誰錯了?每個家長都該看看

早上你不停催,他卻不肯起床!

讓他自己做作業,半個小時過後,一個字都沒寫!

要他多吃青菜和肉,結果他偷偷吃零食!

你叫他往東,他偏要往西;

好心提醒他做什麼,偏偏和你對著幹;

……

昨天一位寶媽在朋友圈吐槽,她因為孩子不聽話,差點進了急診。下面回覆的寶媽無一不是在吐槽著孩子的糟糕表現。

曾經深受其苦的我也心有慼慼然,因為一年前的我,也有著同樣的煩惱。直到一年前的某一天,我被孩子氣到抓狂,脫口而出一句話:我當初就不該生下你這個討厭鬼。

說完這句話,孩子愣在那,我也驚呆了。當我抬頭,望見玻璃上自己的影子,披頭散髮,像一隻發怒的隨時要咬人的獅子,我意識到我的教育方法出了問題。

於是,我開始惡補育兒課程,翻看網上育兒大咖的文章。漸漸的理出一套和孩子溝通的方法,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可以一起討論這些育兒的知識。

你嫌娃不聽話 孩子卻嫌你太嘮叨 到底誰錯了?每個家長都該看看

01、你曾經是個聽話的媽媽嗎?

為什麼我明明說的是對的,也是為他好,可就算說了一百遍,孩子怎麼就聽不進去呢?

身為父母,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吐槽和煩惱。

可是反思一下,我們是否耐心地聽過孩子的話呢?

不知道大家是否留意過《媽媽是超人》中,霍思燕和黃聖依兩位媽媽的表現呢?

在有一集中,霍思燕因起床晚了,正在手忙腳亂的化妝。

此時兒子嗯哼組裝出了一個小汽車,開心的和媽媽分享:“媽媽,你看我做的!”

媽媽霍思燕聽到兒子召喚,立馬回應“來了!”

然後走過去觀看嗯哼組裝的汽車,並由衷地讚歎道:“哇塞,這是兩種開法的車吧。”

邊說邊看邊評論,還不忘繼續塗抹化妝品。

你嫌娃不聽話 孩子卻嫌你太嘮叨 到底誰錯了?每個家長都該看看

遇到這樣的場景,你趕著去上班,還會不會停下來好好回應孩子呢?

鏡頭轉到另外一個媽媽身上。

有一次,黃聖依在做早餐,安迪頂著一隻小布偶,一臉開心地想讓媽媽看他一眼。

可是,黃聖依似乎根本沒有聽到安迪的話,自顧自忙著。安迪還特意走到媽媽身後拍了幾下,但黃聖依依舊沒有回應孩子,只顧著拿碗筷。

你嫌娃不聽話 孩子卻嫌你太嘮叨 到底誰錯了?每個家長都該看看

安迪只好拿著小布偶走到一旁,但臉上卻是藏不住的失落。

所以,孩子曾經都是願意與爸媽溝通交流的,也很願意聽大人的話。

只可惜,很多家長既沒耐心也不會用心傾聽孩子講的話,當孩子覺得不被重視、不被關注、不被理解,那麼,等孩子長大些,也就自然不願聽家長的話了。

你嫌娃不聽話 孩子卻嫌你太嘮叨 到底誰錯了?每個家長都該看看

02、有一種不聽話,叫做孩子在長大

很多爸爸媽媽都覺得,孩子越大越難管!於是,當孩子不聽話是,他們也輕車熟路的拿出的殺手鐧——

“再不走,就把你一個人扔在這裡!”

“再這麼瘋跑,以後再也不帶你出門。”

“再敢頂嘴就把你的屁股打爛!”

……

“狠話”一飆出,孩子立刻就有所收斂,比我們巴拉巴拉的勸說半個小時都有效。

只是,這個“大招”它有“後遺症”。使用的越頻繁,失效的也就越快。

前段時間,我們幾個寶媽帶娃聚會。

話題自然而然就提到了孩子的期末考試。大家正七嘴八舌的談論著,一旁的超超媽媽對著超超說:“你看看大家都在認真複習,只有你天天玩,要是期末考得差,看你爸爸怎麼收拾你。”

誰料,超超突然衝著媽媽嚷嚷,“媽,你有完沒完,期末考試還沒到,你已經說了不下十遍了。”

我們幾個家長面面相覷。

你嫌娃不聽話 孩子卻嫌你太嘮叨 到底誰錯了?每個家長都該看看

03、學會閉嘴,也許效果更好

教育學家說: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父母,一定要謹記的兩個字,那就是“閉嘴”。閉嘴,不是不說,而是不要嘮叨。

所謂嘮叨,不過是我們打著愛的名義,懸在孩子頭上的一把刀。一旦媽媽“閉嘴”,停止了對他們反覆嘮叨與抱怨,那孩子的問題自然而然就少了。

可是不嘮叨,父母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聽話呢?

家長一定很困惑,為什麼自己對孩子說十遍都不管用,但是老師只要說一句,他就會立馬立馬去做。原因就在於,一般老師都會在新學期的第一節課,就跟大家一起制定一套班規。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不可以做,非常明確具體,違反了就會獲得相應的懲罰。

但是反觀我們家中,並沒有成文的規定,更多的只是口頭約定。原則上飯後只允許看半小時電視,等到了時間,孩子會以把這段看完為由要求再看一會,然後你會每隔五分鐘來提醒一次,孩子就會感到很嘮叨。

這也怪不得孩子,人都是有惰性的,可如果這時候有一條具體的家規,我相信他們雖然會有不情願,但還是會遵守的!

你嫌娃不聽話 孩子卻嫌你太嘮叨 到底誰錯了?每個家長都該看看

心理學上有個現象叫“超限效應”,說的是如果一個人接受某種刺激過多、過強、過久,超過了合理的限度,就會引起他心理上的厭倦和反抗,使他的行為朝相反的方向發展。再說白一點就是:“要想說出的話有力量,就別嘮叨 ”。

就拿世界上執行力最強的軍人來說吧,部隊裡的指令從來都是稍息、立正、集合……乾脆利索,部長也不會跟你語重心長的說:“這位小戰友,時間不早了快去睡覺”。

孩子聽到了簡單明確的指令,會更清楚的知道你想讓他怎麼做,而且不囉嗦,也不會讓他覺得很煩。

同樣是想讓孩子不吃垃圾食品。一種是:“你看看,又去買垃圾食品,跟你說過多少次了,這個東西不衛生,到底聽進去沒有啊!現在吃了,馬上晚飯又不吃了,大晚上的餓了沒人給你弄吃的……”另一種是:“按照我們之前的規定,是不是不能吃垃圾食品?”

成文的規定會比口頭約定更有約束力,你簡單的提醒也會比你嘮叨半天來的有效。

親子之間的溝通是最考驗智慧的,有時它無需千言萬語, 只要“點到為止”就好,適當地留點面子,留點“空白”給孩子,他們自會去思考,去反省,反而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做父母就是一場修行。

不要將懂事強安在一個未成年的孩子身上,而是要變換不同的引導方式改變孩子。

父母的整個人生,都會參與到教育中來,所以成長的過程是相互的, 你陪孩子長大,孩子也會陪你成熟。

*轉自網絡

*淘兒學,專注K12教育,分享有理有趣的教育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