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芒:比悔恨更可悲的是,那個時代以及小資產階級的自私與狹隘

文||觴陽雪

阿爾芒:比悔恨更可悲的是,那個時代以及小資產階級的自私與狹隘

題記:

《茶花女》中阿爾芒,真愛死於道德牆;悲情故事書中記,懺悔無門淚滿殤。

自古以來,美好的愛情故事總是動人心絃,而悽婉的悲情故事總是潸然淚下。《茶花女》中的阿爾芒,就是一場悲情故事的主角之一。

這部長篇小說《茶花女》,是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於1848年發表的處女作。通過描述阿爾芒與瑪格麗特的悲情故事,表達了作者對資本主義上流社會的強烈不滿。

小說是以法國七月王朝統治之下的資本主義社會為背景,創作的一篇紀實性風俗文學,對19世紀後半葉歐洲的寫實主義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文中的阿爾芒正是作者親身經歷後的代言。

那麼,阿爾芒的愛情為什麼會成為一個悲情的故事呢?

阿爾芒:比悔恨更可悲的是,那個時代以及小資產階級的自私與狹隘

阿爾芒:比悔恨更可悲的是,那個時代以及小資產階級的自私與狹隘

【1】時代背景下的小資產階級的尷尬處境

我們知道,1830年七月,法國推翻覆闢“波旁王朝”,重新建立了“七月王朝”。由於統治階層的失政,導致社會始終處於動盪之中。

直到1845年以後,法國七月王朝最終引起了全國性的大饑荒。至此,社會失業率和飢苦民眾直線上升,中小資產階級也因此陷入了尷尬困境。

在這樣一個政治經濟動盪的時期,小資產階級並沒有足夠的抗風險能力。它隨時會受到中產階級甚至更高層面資本主義的剝削,這也是阿爾芒與瑪格麗特悲情的原因之一。

假如阿爾芒所處的時代不是那麼的動盪不堪,他這個小貴族也不至於如此拮据。假如瑪格麗特不是生在那個時代,她這個美麗的女子也不至於淪落風塵。而這些都是為阿爾芒的悲情故事進行著鋪墊。

阿爾芒:比悔恨更可悲的是,那個時代以及小資產階級的自私與狹隘

阿爾芒:比悔恨更可悲的是,那個時代以及小資產階級的自私與狹隘

【2】小資產階級的懦弱心理

瑪格麗特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生存著。她一個弱女子,怎麼才能立足於社會呢?她必然會依靠貴族階層生活下去。那麼,她的處境自然也好不到哪裡去。事實上,她就是法國貴族圈裡的妓女,說的好聽點就是一個“交際花”。

話說這“交際花”的身份還真是害人不淺。放在阿爾芒父親迪瓦爾眼裡,就是道德敗壞、辱沒門楣的人。

且說阿爾芒的父親迪瓦爾是一個財政局長,算起來也是一個小資產階級。在這種動盪不堪的時期,小資產階級的地位也是比較尷尬的。也必然會通過依附或者聯合的形式保住自己的社會地位。

文中有這樣一段話:

現在我的女兒快要結婚了,她要嫁給她心愛的男人,她要走進一個體面的家庭,這個家庭希望能門當戶對。我未來的女婿家庭知道了阿爾芒在巴黎的行為,向我宣稱,如果阿爾芒繼續這樣生活下去,他們將收回前言。

大家看看,這是不是一種貴族聯姻呢?為了達到目的,迪瓦爾這個貴族可以說是下了血本。他從巴黎大老遠的趕過來,與其說是為了阿爾芒,還不如說是為了他自己的家族利益。而且從這幾句話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迪瓦爾是非常看重這次聯姻的。

既然是自己女兒真心與貴族相愛,為什麼迪瓦爾那麼害怕他未來女婿家族的威脅呢?

說到底,還是他這個小資產階級比較懦弱。

阿爾芒:比悔恨更可悲的是,那個時代以及小資產階級的自私與狹隘

阿爾芒:比悔恨更可悲的是,那個時代以及小資產階級的自私與狹隘

【3】小資產階級的猜忌心理

我們常說,猜忌是人際交往中最不好的行為。如果說迪瓦爾不相信瑪格麗特這個外人,為啥連自己的兒子阿爾芒也不相信呢?

文章的最後在瑪格麗特的日記中表述了他父親猜忌的心理:

凡是妓女都是一些沒有心肝、沒有理性的生物,她們是一架榨錢的機器,就像鋼鐵鑄成的機器一樣,隨時隨地都會把遞東西給它的手壓斷,毫不留情、不分好歹地粉碎保養它和驅使它的人。

事實上,迪瓦爾根本沒有了解過阿爾芒與瑪格麗特的感情。在他的腦子裡,都只是那些帶著猜忌的舊觀念。

猜忌是在懷疑中滋長的,當人們從懷疑達到確信時,它就變成憤怒,或者立刻消失。

在迪瓦爾的眼裡,瑪格麗特這種風塵女子,就是他猜忌的對象。

阿爾芒:比悔恨更可悲的是,那個時代以及小資產階級的自私與狹隘

阿爾芒:比悔恨更可悲的是,那個時代以及小資產階級的自私與狹隘

【4】小資產階級的自私心理

說到自私,它並不是小資產階級的專屬。但是在阿爾芒與瑪格麗特的悲情故事裡,小資產階級的自私表現,也是阻礙他們愛情繼續下去的門牆。

在他們這段愛情悲劇之中,有兩個人的自私表現的尤為突出,一個是裘拉第公爵,另一個就是阿爾芒的父親。

裘拉第公爵為了慰藉自己痛失愛女的孤寂,通過金錢綁架了瑪格麗特的愛情自由。當他聽說阿爾芒與瑪格麗特交往之後,他毫不留情的斷絕了瑪格麗特的經濟來源。

文中有這樣一段話表述了他的自私表現:

只要瑪格麗特離開這個小夥子,那麼我就像過去一樣,她要什麼我就給她什麼;否則她就不應該再向我要求任何東西。

這是裘拉第公爵自私的表現。為了自己,他不允許瑪格麗特同阿爾芒交往,這確實比較可惡。一個老頭子了,憑什麼不允許瑪格麗特戀愛呢?這不是自私又是什麼呢?

再看迪瓦爾,可以說是更加自私了。為了自己家族的臉面,為了自己兒子的未來,為了自己女兒的未來,他不惜請求瑪格麗特放棄他們的感情。

文中也有這樣三段話表達了迪瓦爾的自私:

1、而是用請求來請您作出一種犧牲,這種犧牲比您已經為我兒子所作的犧牲還要大。”

2、您的這種犧牲他不能接受……以致玷辱我家的門楣。

3、我兒子的前途將被斷送;而我,他的父親,我原來等待著兩個孩子的報答,卻只能有一個孩子來報答我了。

在迪瓦爾眼裡,別人的幸福都不是幸福。他就是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瑪格麗特的痛苦之上。由此可見,小資產階級的自私到了多麼可惡的程度了。

羅·勃朗寧有句話說的好:

人為了謀取私利是不惜一切代價的

迪瓦爾為了自己的利益,根本沒有考慮過瑪格麗特的處境。儘管他已經知道瑪格麗特已經為了他的兒子,典當了一切,他依然沒有為瑪格麗特的以後做過一點點考慮。

阿爾芒:比悔恨更可悲的是,那個時代以及小資產階級的自私與狹隘

阿爾芒:比悔恨更可悲的是,那個時代以及小資產階級的自私與狹隘

【5】小資產階級的狹隘思想

如果說懦弱、猜忌和自私是造就阿爾芒悲情結局的原因的話,那麼小資產階級的狹隘思想更是阻擋他們愛情的殺手鐧。

我們知道,迪瓦爾自始至終都沒有將瑪格麗特的社會地位放在眼裡。在他的眼裡,自己身為貴族,瑪格麗特這個社會底層的人,是沒有資格同他對話的。如果不是因為他的兒子,他是不可能同這樣的女子見面的。

其實,迪瓦爾一直覺得門當戶對的婚姻才是他心中最理想的婚姻。像瑪格麗特這種風塵女是沒有資格成為他的兒媳。不但沒有給他的家族帶來更搞的利益,更玷汙了家族的門楣。這是他絕對不能接受的。

文中有這樣一句話表述了他的狹隘婚姻觀念:

她要走進一個體面的家庭,這個家庭希望能門當戶對。

一個“體面”和一個“門當戶對”,很明顯的表達了他內心的思想。

另外就是迪瓦爾對瑪格麗特這類社會底層人的看法,也是比較狹隘的。正因為自己的思想狹隘,他基本上是一竿子打死了一船人。

他認為,像瑪格麗特這種類型的人,都是無情無義的人。所以,他從心底裡就不認可瑪格麗特這樣的人。

因此,這也是阻礙阿爾瑪與瑪格麗特繼續戀愛的重要原因之一。

阿爾芒:比悔恨更可悲的是,那個時代以及小資產階級的自私與狹隘

結局:

《茶花女》最終的結局是,阿爾芒的愛情被他的父親迪瓦爾給終結了。

正因為他父親的干涉,導致他對瑪格麗特產生了誤解,並對瑪格麗特百般挖苦,從而導致瑪格麗特傷心致死。

直到最後,阿爾芒才知道瑪格麗特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他,但這個時候已經來不及了。可悲的是阿爾芒最終連一個懺悔的機會都沒有。

因此,我們在為阿爾芒悲哀的同時,更應該有更多的思考:

  1. 偽道德並不是真正的道德。
  2. 陳舊的觀念只會戕害他人。
  3. 愛不只是默默的奉獻,也不只是毫無保留的付出。而是要平等對待,及時的挽回,不要等到後悔的時 候已經來不及了。
  4. 一切懦弱、猜忌、自私和狹隘都是人性的弱點。

阿爾芒的愛情是一個悲情的結局。而這個悲情結局的根源就是,他所處的那個時代資產階級上流社會的偽道德以及小資產階級的懦弱、猜忌、自私與狹隘。

正如艾青所說:個人的痛苦與歡樂,必須融合在時代的痛苦與歡樂裡。

如今看來,限制他們愛情火焰激情燃燒的並不是某一個人或者某一件事,而是所處的一個時代。

所以,小仲馬筆下的《茶花女》之所以能夠成功,也正是這個時代下的法國民眾極需要重鑄的思想靈魂。

作者簡介:觴陽雪,一個山裡人,網絡新作家。記錄山上的故事,描寫山下的風景,與您共享山中的溫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