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同胞的別緻清明節!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祭祖節等,是我們每年的農曆四月五日前後,因為清明是節氣,所以時間不能肯定,清明節有什麼習俗,相信大家即使不是全知道,也知道一大半了吧,但是滿族同胞的清明習俗大家知道嗎?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滿族同胞與眾不同的清明習俗吧!

滿族同胞的別緻清明節!

每到清明節時,滿族同胞們男女老少都會到郊外遊玩,隨身帶著酒飯瓜果,圍坐在一起,邊說邊唱,一起聊天,盡情歡樂,這一習俗被滿族同胞們成為“耍清”。其實和我們這邊的踏青也比較相似,在每年這個時候,天氣漸暖,褪去厚厚的棉衣,感覺一身輕鬆,總想著出去走走看看玩玩,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感受春的味道。

滿族同胞的別緻清明節!

下一個習俗就是“掐春”,“掐春”是滿族同胞的特有節日,也是沒有固定日期,大多都是從清明節開始,每年四月下旬到五月初,滿族姑娘身著盛裝,成群結隊的爬上山頂,掐年息花,這是一年最火的季節,在山坡上,勇敢的滿族漢子張弓搭箭,漂亮的滿族格格一邊掐著春花,一邊動情放歌對歌。都沉浸在這歡樂中。

滿族同胞的別緻清明節!

另外滿族清明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習俗,叫做“開犁埋蛋”。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在開犁之前,農戶會在田邊升起一堆火,把雞蛋埋在火堆裡烤,等到雞蛋烤熟之後再恭恭敬敬地埋在自家田裡。這麼做的原因據說是滿族的農民借雞蛋求吉利,雞蛋象徵糧食籽粒飽滿,雞蛋埋得多,象徵糧石(讀dàn。中國市制容量單位,十鬥為一石)數多。這裡面,蛋是計量單位石的諧音。

滿族同胞的別緻清明節!

接下來就是大家最關心的滿族清明節和食物有關的習俗了。吃小根蒜餅是清明時節滿族獨具特色的飲食習慣。在民間,有一個“小根蒜,大腦瓜,又好吃,又好挖……”的歌謠唱了一輩又一輩。小根蒜,學名薤白(xiè),俗稱大腦瓜,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生吃,也可以炒菜、包餡和做湯。小根蒜除了正常的飲食之外,它身上的鱗莖還可入藥,有溫中通陽,理氣寬胸的功效。滿族在清明節用於薩滿祭司的碾米,碾成面,包上小根蒜,烙成餅,做成“小根蒜餅”,那才是一道世間無與倫比的食饌(zhuàn)。但是體虛的人是不適合吃的,因為小根蒜是滑利的食物,容易對體虛的人造成危害,所以大家要注意了哦。

滿族同胞的別緻清明節!

滿族在清明節另一個與食物有關的習俗是“放窩瓜”。窩瓜又稱“南瓜”,諧音“窩囊”,叫南瓜的時候“南”又諧音“難”,滿族人家每年都要圖個吉祥,過年的時候都不把窩瓜放家裡,或者年前都要把窩瓜吃掉。每年到清明節的時候,滿族兒童就會用秫(shú)秸瓤和秫秸皮製成大小不等的“窩瓜”形狀,外部再表上 一層紙,畫上若干道紋飾,放在大道上任風吹跑,叫做“放窩瓜”,寓意是放跑了一個冬天窩在家裡的黴氣。(文中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