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認為艾滋病離自己很遠

小馮,男,東南沿海某高校大四學生,23 歲,從小對同性有懵懂的好感

。大二時,通過社交軟件,開始接觸男性同性戀群體並結識性伴。

曾經我認為艾滋病離自己很遠

小馮一直認為 HIV 離自己還很遠,儘管時而在性伴的要求下進行無保護的性行為,但也並不覺得有什麼健康風險。

後來,小馮通過伴侶的手機內容等,覺察到伴侶的生活較混亂,因此產生懷疑並自行前往疾控中心進行檢查,但由於其對窗口期認知度不夠,未查到陽性也並未提高警惕

直到有一天,小馮在社區醫院確診為生殖器皰疹術前檢測中發現並確診感染 HIV。之後,小馮建議其伴侶去疾控中心進行檢測。

曾經我認為艾滋病離自己很遠

從小馮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發現,小馮的行為存在著風險點:

1.自我預防意識薄弱,認為艾滋病離自己很遠,從未考慮過感染 HIV 或其他疾病的風險。

2.前期對伴侶健康問題未加以考慮,且在伴侶要求下進行無保護性行為。

3.後期發現性伴侶生活可能比較混亂,產生懷疑進行檢測,卻忽視了檢測窗口期。

艾滋病的傳播與個人行為密切相關

預防艾滋病的前提是要充分理解有關艾滋病的核心預防知識。目前,艾滋病在我國總體屬於低流行,但青年學生群體近年來感染人數上升較快,主要通過男性同性性行為傳播。所以,廣大青年同學要認識到,HIV 離自己並不遙遠,要充分考慮自己可能感染 HIV 的風險。

在充分識別風險之後,要採取有保護的行為(性行為),要在性行為中堅持正確使用安全套

瞭解性伴侶的健康狀態以及伴侶間的忠誠都是必要的。瞭解性伴侶是否感染了艾滋病只能通過 HIV 檢測,決不能僅僅依靠外表健康作為判斷依據。從疾病傳播的角度看,與性伴發生的無保護性行為,其實是與性伴及性伴的性伴之間的性行為,傳播疾病的風險是很大的。

曾經我認為艾滋病離自己很遠

如果有過可能感染 HIV 的危險行為,應尋求檢測諮詢服務,並注意應在檢測窗口期之後,在發生危險行為之後的窗口期內進行檢測,有可能影響檢測結果(具體可參考核心知識)。

小馮發現感染 HIV 後,能夠告知伴侶,並建議性伴侶進行檢測,是負責任的行為,值得提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