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原油宝究竟谁之过?产品合同掰开揉碎了分析!

先感性吐槽,再理性分析!

把原油宝产品协议拆开揉碎了分析!

感性吐槽———————

中国银行2019年净利润2019亿元(这数字是不是有所暗示?有妖?)。

假设整个期货市场持有到最后的是20美元建仓成本,大概能亏个300亿。

其中算中行亏200亿,就占了全年净利润10%。

看!好大一口锅啊!


中行原油宝究竟谁之过?产品合同掰开揉碎了分析!


谁负责?

银行小兵自不必说,大领导难辞其咎吧!谁都填不平这大坑啊!接不住这大锅啊!

尤其是大领导也算位高权重了啊~一方要员啊~

搏一搏才有生的机会,也难怪硬着头皮让投资者自担了。多少能辩驳一番……

中行原油宝究竟谁之过?产品合同掰开揉碎了分析!


管理人水平?

个人理解,银行受薪酬所限,市场化研究水平如何得有点谱!

不排除个别优秀的,但平均水平低于市场中那些来回收割者的平均水平没毛病吧?

就别玩市场化的品种了!还玩期货?

说实话,这事一出,其他银行不害怕吗?

各个大领导肯定慌了~

中行原油宝究竟谁之过?产品合同掰开揉碎了分析!


产品规则?

最后一个交易日移仓,这是怎么考虑的?

流动性、逼仓风险都完全不考虑吗?一脸懵!真的是不懂吗?

期货市场小概率事件才是投机高收益源泉啊!

期货市场小概率事件才是投机高收益源泉啊!

期货市场小概率事件才是投机高收益源泉啊!

逼仓怎么发生的?

具体参考之前的文章:


我们能学到什么?

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普通个人投资者没有专业背景,最好远离商品期货。关于商品我一直的观点如下图。

从原油期货价格这件事中,可以具体到以下几点:

1) 商品不像股票有长期增长的基础。股票是未来股息折现,分享的是经济发展的红利,价格有长期向上的逻辑。而商品是无息品种,期货更是零和博弈,只适合短期择时参与,而不适合长期持有。

2) 商品受行业政策影响巨大。比如原油,完全就是大国博弈的结果,个人投资者很难把握机会,而靠近“中心”的一些团体有先天信息优势。

3) 持有现货有先天优势。像上述提到的具备交割能力的机构,他们在真实需求的基础上多多少少也会参与投机交易,不赚白不赚嘛!这类型机构往往有现货,也有交割能力,即使被逼仓,大不了交割了事。心态上和策略上都要更具优势!而且他们对行业情况也更敏感,比如他们会更早察觉原油存储空间饱和,这才上演逼仓行情。个人投资者在极端情况下往往就是“送”。

4) 小概率事件在期货市场经常发生。很多人之所以投机多单,大多是感觉原油价格很难再跌了。但在期货市场,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偏离时有发生。零和博弈的市场中,小概率才是高收益的源泉。

综上,普通个人投资者最好远离商品期货,更不能加杠杆。


理性分析——————————

我总结下现在大家对于中行处理中的质疑有以下几个方面:

质疑一:没有像工行、建行一样提前移仓

质疑二:没有在20%保证金比例处及时止损。

质疑三:没有及时提示交易规则变化等风险

中行对原油宝事件做了回应:

中行原油宝究竟谁之过?产品合同掰开揉碎了分析!

我找到了中行的产品协议,针对以上问题,给大家拆开揉碎分析下。

开始之前呢,大家先看一下中行官网对于原油宝产品的介绍。

中行原油宝究竟谁之过?产品合同掰开揉碎了分析!


中行原油宝究竟谁之过?产品合同掰开揉碎了分析!


大家可以看出,产品介绍中写明原油宝为交易产品,中行扮演的角色是做市商。中行不涉及主动择时管理,在设计好规则后,就会严格执行。也就是说如果原油宝有问题,只能是产品协议、产品设计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一个个问题说。

甲方:客户。

乙方:中行。

质疑一:没有像工行、建行一样提前移仓

中行原油宝究竟谁之过?产品合同掰开揉碎了分析!


可以看出,协议中讲的很清楚,客户在到期日前自主完成移仓。如果未完成移仓的余额,中行按照最后交易日的结算价办理结算。

而移仓日选在交割前最后一天确实很不合适,属于产品设计非常不合理的部分,最后一天移仓的风险相比于早移仓的风险大很多。但严格来说并不涉及违规违法的问题。

工行移仓早避免损失是事后看的结果,当初工行移仓的时候已经有亏损了,工行客户也是有不满的声音。在当时不满,一定是认为晚点移仓亏损可能会少。

银行毕竟给了客户选择,最后交易日移仓并不是一个客户没有空间的被迫操作。这样的设计,我估计也是为了给客户多几天移仓选择空间。

我个人认为这一点不是主要问题。

质疑二:没有在20%保证金比例处及时止损。

中行原油宝究竟谁之过?产品合同掰开揉碎了分析!


中行回应的最后一点针对的就是这个问题,结合协议我再解释下。

协议中规定保证金强制平仓线是20%。但在期货多头且保证金比例100%情况下,只要价格不为负,是不会出现强制平仓的。

强制平仓线并不是20%止损线。

比如,我们100元买入,即使价格跌到10元,也只是把我的90元亏没了。账户里的金额还剩10元,保证金比例还是100%。

但价格一旦跌倒负,肯定就低于平仓线了,理论上中行应该强平。

中行的回应里解释称价格暴跌到负是在移仓期间,也就是当日22:00以后。此时无人盯市,不会强平。

我个人认为最大问题在这里。

协议中确实也写到移仓是按照最终结算价结算。

但强制平仓条款也存在,并没有说明移仓期间可以豁免该条款。

那像这一次,在移仓期间触及强制平仓线的话,到底适用哪条条款?

如果这确实是个漏洞的话,投资者依旧会亏完本金。只是不用欠银行了。

不过,要注意上图中最后划重点的部分。

甲方应承担强制平仓造成的一切损失,账户资金不足,乙方有权追索。

在当时的流动性情况下,即使当时中行想要强平,未必能够成功,依旧会以极低的负价格成交。且亏损仍然由客户承担。只是相比于现在来说亏多还是亏少就未可知了!

质疑三:没有及时提示交易规则变化等风险

CME4月15日就已经通知客户该产品可以有负价格,属于新规则。中国银行并没有将该信息及时通知给原油宝客户。

中行原油宝究竟谁之过?产品合同掰开揉碎了分析!


虽然协议中提到了乙方向甲方发出任何警示信息都视为增值服务而非约定义务。

但交易规则变化的通知应该不属于警示信息,而是应尽的义务吧?

我相信大部分原油宝客户并没有认识到负价格的存在。而CME这样的国外机构怎么可能通知到国内原油宝客户。没及时通知没出事倒还好,出了事,那就是中行这个做市商的疏忽吧。

如果真的客户责任,中行会强行扣款吗?

恐怕会的!看协议:

中行原油宝究竟谁之过?产品合同掰开揉碎了分析!


以上协议中我标注的2,赋予了中行这个权利。

以上协议中我标注的3,不及时还款的客户还要按照一年期贷款利率支付利息……

客户到底有责任吗?

我认为,账户里本金亏完是没跑了。因为最后一天移仓和保证金20%的平仓线,中行均不涉及违规。只能说产品设计有问题,因为客户理论上都是信息透明前提下,签订了协议。

中行确实也已经这么做了……

中行原油宝究竟谁之过?产品合同掰开揉碎了分析!


中行app客服回应:

中行原油宝究竟谁之过?产品合同掰开揉碎了分析!


但欠银行的部分,就有问题了。

中行原油宝究竟谁之过?产品合同掰开揉碎了分析!


协议中提到了甲方承担全部本金亏损的风险。并没有提到超过本金亏损的风险。

但事实上期货是完全有可能出现穿仓风险,尤其是该产品还可以做空,如果来一个跳涨,来不及止损的话,空头穿仓的概率远大于本次事件。

估计考虑到这个问题,协议中才会写明强平带来的一切损失均由客户承担,中行有追索权。

这两个本身就是有点矛盾的。

投资者适当性不匹配

原油期货这种风险等级的产品,要求的投资者风险等级一定是最高的,国内期货交易的开户条件也是很严的。但是看看中行的官方宣传。

中行原油宝究竟谁之过?产品合同掰开揉碎了分析!


投资小白玩原油宝?

好玩有趣又可以赚钱?

说反了吧?

听法律届的朋友说,法律规定银行产品不得存在穿仓风险,有待求证。如果为真,那客户欠银行的钱算是能保住了。

但如果要打官司的话,败诉的一方又多出一部分亏损了……

中行原油宝究竟谁之过?产品合同掰开揉碎了分析!


总结一下,原油宝客户本金部分亏损是大概率,但倒欠银行部分存疑。

我认为有问题的点在于:

1、 强制平仓条款移仓期间是否豁免。

如果豁免,协议中没有明确,存在冲突。

如果不豁免,与移仓条款最终按照期货结算价结算也冲突。

2、 及时通知客户交易规则允许负价格的变化,是否为中行应尽义务。

3、 协议并未说明穿仓的损失风险,法律可能也不允许银行销售穿仓风险的产品。

4、官方宣传有问题,给投资小白推荐高风险等级产品。

综上四个问题,除非有更合理解释,我认为客户应承担本金亏损,不应承担负向损失。


觉得有帮助,不妨点赞关注!(*^_^*)

往期精选:

医药医疗谁才是基金真男神?

年化76%的银行指数投资攻略

面对危机普通人如何不被收割?

中华儿女如何“抄底”海外股市?

一份有理有据的基金推荐排行榜!科学分析三年翻倍资产!

混合基金推荐排行榜!专业人士帮你股债轮动配置

债券基金推荐排行榜!纯粹才是稳稳的幸福

值得收藏的“抄底”指南!抄个明明白白

穿越牛熊的大消费了解一下?

指数投资估值表正确打开指南

“存款+”无风险年化收益 4.8%的小确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