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考試狂人:12歲中舉19歲中進士,官至內閣首輔,敢跟皇帝叫板

上學的時候,最佩服那些學霸,不管試卷題目有多難,他們總能輕而易舉考高分,感覺學霸太酷了,甚至產生羨慕嫉妒恨的心理。想要成為學霸,僅憑不懈努力是達不到的,還需要過人的天分,二者缺一不可。歷史上不乏天資卓越的神童,但不少神童後來都泯然眾人矣,一直高歌猛進者鳳毛麟角。

從隋朝開始,科舉成為歷朝歷代選拔人才最重要的方式,天下讀書人起早貪黑奮發圖強,只為考取功名。科舉考試的難度很高,能在三四十歲考中舉人,就足以炫耀一輩子,更別說考中進士了。但是,在明朝時期,有一個考試狂人,12歲中舉19歲中進士,官至內閣首輔,敢跟皇帝對著幹,他就是楊廷和。


明朝考試狂人:12歲中舉19歲中進士,官至內閣首輔,敢跟皇帝叫板



楊廷和,四川成都人,家庭條件不錯,父親曾擔任湖廣提學僉事,主要負責教育方面的工作,想必才華挺高。楊廷和很小的時候,親戚朋友無不誇他聰明,腦子轉的很快,能夠舉一反三,領悟能力超強,經常被鄰居當成榜樣管教自家的孩子,甚至有人斷言,他日後的成就肯定超過他父親。

踏入學堂之後,楊廷和很快脫穎而出,成為班裡的學霸,除了在考試時故意漏幾題不寫,每次都能考滿分,甚至老師不會做的題目,小楊同學都能分分鐘給出言簡意賅的答案。未滿十歲時,楊廷和已經通過縣試、府試和院試,自然成了小秀才,名副其實的文化人,十里八村的村民紛紛到小楊家裡拜訪,一睹小神童的尊容。

楊廷和笑而不語,壓根不把秀才的身份當回事,心想:你們真沒見過世面,不就是小小的秀才嗎,只要我願意,考取進士猶如探囊取物。如果別人這麼想,要麼腦子進水了,要麼在吹牛皮,但對於實力超強的楊廷和來說,所有吹過的牛,他都能把它們變成現實。


明朝考試狂人:12歲中舉19歲中進士,官至內閣首輔,敢跟皇帝叫板



公元1471年,楊廷和到省城參加鄉試,放眼望去,跟他同一考場的讀書人,年紀最小的也有二十歲左右,三四十歲的更多,也不乏五六十歲的老者,而小楊同學只有12歲,那些叔叔爺爺輩的考生,甚至認為他走出地方了。考試成績出來後,小楊以優異成績中舉,要知道,古代中舉的概率很低,大約為百分之三,比現在高考的難度大很多。

現在十二歲的孩子,大多都在讀初中,極個別天才或許會進入科大少年班,楊廷和則是天才中的天才,不過古代沒有“少年班”之說。中舉之後,楊廷和再也不只是村子裡文化人,在全省都非常知名,無論走到哪裡,鮮花和掌聲都持續不斷。


明朝考試狂人:12歲中舉19歲中進士,官至內閣首輔,敢跟皇帝叫板



擔心兒子成名太早不利於以後的發展,畢竟楊廷和還是個12歲的孩子,智商高不代表心智成熟,所以他父親沒有繼續讓他參加會試,而是讓他沉澱一下,反正不著急。楊廷和19歲那年,父親覺得他歷練的差不多了,送他到京城參加會試,跟前幾次考試一樣,他沒有一點失誤,輕輕鬆鬆中進士。

眾所周知,古人想考中進士,可以說難如登天,如同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就連北宋最具才華的大神蘇東坡,二十歲才中進士,而楊廷和19對就達到這種高度,稱之為考試狂人絲毫不誇張。楊廷和第一份工作是翰林院庶吉士,沒多久他就請了長假,一是為了回家結婚,二是給自己充電。

此後多年間,楊廷和歷任翰林修撰、翰林侍讀、東閣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吏部尚書等職位,並於公元1512年,晉升為內閣首輔,這一年他53歲。俗話說:“高處不勝寒。”官位越高越要注意,楊廷和卻與眾不同,居然敢跟皇帝叫板,是因為嘉靖要追封自己的父親為皇帝。


明朝考試狂人:12歲中舉19歲中進士,官至內閣首輔,敢跟皇帝叫板



楊廷和認為,這不符合禮儀,嘉靖卻鐵了心要這麼幹。於是,針對這個問題,以楊廷和為首的大臣們,開始跟嘉慶皇帝較量,並決定死磕到底。最終,嘉靖贏了,楊廷和輸了,嘉靖直接把楊廷和一擼到底,將他貶為平民,考試狂人楊廷和的一生就此落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