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故地之兵馬司衚衕:懸壺濟世的國醫聖手蕭龍友曾居住於此

聽過馬氏傳統相聲《白事會》的,自應記得這麼一句話“經蕭龍友、孔伯華、汪逢春、施今墨四大名醫聯合會診……”在這個相聲段子裡,蕭龍友不過是一個點綴,一個對於家世和孝道的點綴,而事實上,蕭龍友卻是民國時期北京大名鼎鼎的四大國醫聖手之首。

京師故地之兵馬司衚衕:懸壺濟世的國醫聖手蕭龍友曾居住於此

蕭龍友

蕭龍友(1870—1960)名方駿,字龍友,別號息翁。四川三臺人,拔貢出身,曾在山東等地為官。奉調入京後,長期居住於兵馬司衚衕59號(原22號),達三十餘年。

蕭龍友享年90,為高壽者。

有大慈悲:自學成才,亦官亦醫

蕭龍友成為一代名醫,既無家傳,又無師承,完全靠自學成才。

1892年,川中霍亂,省會成都每日死人無數,許多行醫者懼怕感染,潛居不出。蕭龍友冒著生命危險,陪同當地一位醫生沿街巡視,見病人就治,從死亡線上拯救了許許多多的患者,被稱呼為“萬家生佛”。

1897年(清光緒23年),蕭龍友離川赴京,參加朝考,獲丁酉科拔貢,後赴山東為官,歷任嘉祥、鉅野、淄博、濟陽等地知縣,升知府。辛亥革命後,於1914年由山東奉調入京。

京師故地之兵馬司衚衕:懸壺濟世的國醫聖手蕭龍友曾居住於此

蕭龍友

雖入仕途,蕭龍友卻從未間斷研究醫學。他不僅精研中醫學經典,而且遍覽西醫著作,在公餘之暇經常給人看病行醫,頗有療效。所以,進而取得醫師資格。

有大功德:掛牌行醫,懸壺濟世

1928年蕭龍友毅然棄官行醫,正式開業,自署為“醫隱”,號為“息翁”。當時,有好事者做了如此一副無情對:“蕭龍友掛牌;言菊朋下海。”意思就是說本為官宦的蕭龍友居然掛牌行醫,是咄咄怪事。而世家大族出身的奚嘯伯,居然不顧“祖宗章程”以名票友身份下海唱戲,尤為奇特。在舊時,“戲子”身份是下九流,一旦為“優”,三代以下不許科考。名作家李玉便是因為祖父曾經在戲班裡待過而終生未能入仕。

京師故地之兵馬司衚衕:懸壺濟世的國醫聖手蕭龍友曾居住於此

奚嘯伯

1916年5月,袁世凱病危,其家屬邀請蕭龍友先生為其診斷。蕭龍友切脈後,斷定袁的病為尿毒症,提筆開了處方,必須服藥靜養,但袁的次子袁克文卻堅信西醫。弟兄倆意見不合,延至6月6日,袁世凱一命歸西!事後,蕭龍友說,尿毒症須靜養,袁世凱內外交困,他的死也是命中註定,氣數已盡了!

1924年,孫中山帶病北上,經人介紹請蕭龍友前去診治。蕭龍友斷為病之根在肝,已入膏肓,非湯藥所能奏效,故未開處方。中山先生病逝後,經病理解剖,發現其“肝部堅硬如木,生有惡瘤”。證實了蕭龍友診斷無誤,一時社會為之轟動。

1929年1月,梁啟超先生患病,赴協和醫院,診斷為腎上有病,須手術切除。梁放心不下,前往蕭府求醫。蕭龍友說:“閣下腎臟無病,應該慎重行事,長服所開中藥便可痊癒。”但梁堅信西醫,仍赴協和醫院手術,後不幸離世。後經病理解剖,梁啟超腎完全健康。

京師故地之兵馬司衚衕:懸壺濟世的國醫聖手蕭龍友曾居住於此

民國時期外國醫護人員合影

由於蕭龍友醫道精妙,在古都北京,他的大名婦孺皆知,連當時北京醫院的德國醫學博士狄博爾,對蕭龍友的醫術也相當看好。如遇疑難雜症,總是要邀請蕭龍友去他們醫院會診。在這之前,中醫師能進入西醫院會診,尚無先例。

有大境界:倡建學校,澤被後人

1930年,還是在兵馬司衚衕的大院裡,蕭龍友和孔伯華商議自籌資金創辦了“北京國醫學院”,培育中醫人才。新中國成立後,蕭龍友雖年已八旬,仍是念念不忘發展中醫事業,將別號“息翁”改為“不息翁”。1954年9月,蕭龍友先生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發言時提出設立中醫學院、培養中醫人才的提案。1956年,國家採納了他的提案,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分別成立了四所中醫學院。

京師故地之兵馬司衚衕:懸壺濟世的國醫聖手蕭龍友曾居住於此

蕭龍友書法

蕭龍友先生看病都是親自開方,因其書法高妙,不少患者把他的處方收藏起來,有的甚至予以裝裱。許多被蕭龍友先生治癒的社會名流贈送匾額,雖然書法、裝飾上乘,但淡泊名利的他從不懸掛,積攢之後請人刨平改制傢俱——其高風亮節令世人景仰。

蕭龍友先生死而不朽!

當年,蕭宅由前後四座四合院組成,佔地約2000多平方米,後院的那棵有300多年曆史的棗樹為國家一級古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