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辰區“雙擁”故事紀實

在非洲附近的大海上,被“退役”的特種兵冷鋒,意外捲入了一個非洲小國的內亂……最終,鮮豔的五星紅旗在冷鋒的手中高高隨風飄揚。這是電影《戰狼2》的故事情節,主人公冷鋒即便被迫脫下了軍裝,但依然不改軍人本色。冷鋒是一個電影中的人物形象,也是所有中國軍人的真實寫照。因此,影片獲得了不菲的票房。

軍地同心,軍政一致,軍民融合使北辰區的雙擁工作碩果累累。日前,記者除了對天津市北辰區委書記馮衛華書記進行專訪,更走進北辰區這片紅色熱土,探尋 “雙擁”一個個傳奇故事……


北辰區“雙擁”故事紀實


故事一:

一對夫妻兵,“緣”起部隊 “緣”聚天津

北辰區“雙擁”故事紀實


有人說:“一個軍人半個家,兩個軍人沒有家。”軍人家庭生活的苦樂滋味或許只有他們自己才能深刻體會。

今年38歲的羅平,來自四川省內江市,1999年12月入伍,2015年四級士官轉業。2017年10月通過政府幫扶,到北辰區瑞景街道辦事處安全科工作。

“當初為什麼會選擇入伍當兵?”

“那時候在我們農村想要有出路,只有兩條路可以走:第一是學習好考大學,第二是當兵入伍。”

“收到入伍通知書時什麼感覺?”

“得知自己將到北京軍區服役的第一反應是光榮,對於在農村長大的我來說,能到首都北京去是件值得自豪的事。”

羅平十分珍惜部隊的生活,他秉承著祖輩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髒活累活搶著幹。2010年經過層層選拔,羅平以全旅第二名的優異成績入選第十一批維和部隊,赴利比里亞參加維和任務,期間榮立個人三等功三次。

走出家鄉尋找出路,這大概是羅平選擇當兵的初衷。當時的他一定沒想到,正是因為自己的一個選擇,讓他遇到了同期入伍的天津姑娘王雅莉。2005年,相識六年的他們決定相伴一生,羅平成了名副其實的“天津姑爺”。如今,他們有一個3歲多的可愛女兒。

相識19年,結婚14年,羅平和妻子相處的時間卻屈指可數。妻子2001年退役後回到地方,羅平則繼續留在部隊。直到2015年12月,羅平退役並隨妻子落戶到天津市北辰區,兩人才徹底結束了“兩地分居”的生活。

妻子回到天津後,在一傢俬企打工,每天從北辰到津南上班,路途要耗費4個小時。“她早上五點多就要從家裡出發,尤其是冬天的早上特別受罪。”妻子的辛苦,羅平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可是生活的現實又讓這個七尺男兒無能為力。

丈夫羅平轉業後,賣過東西、做過工人也幹過司機,但始終找不到在部隊那種蒸蒸日上的感覺。用他的話說,那段時間的自己就像無頭的蒼蠅一樣,完全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和位置。2017年,根據相關退役軍人幫扶政策,羅平被安置上崗,重新再就業。羅平以新兵入伍的心態面對工作,不懂就問,不會就學,找回了在部隊時的自信。

如今,王雅莉也被安置在北辰區關愛退役軍人協會工作,再也不用早出晚歸。“結束了那段漂泊的日子,我們倆都在新的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現在每天的工作和生活都特別規律,我感覺很滿足。”羅平說話間,記者在王雅莉的臉上看到了幸福的笑容。

採訪次日恰逢週末,記者看到王雅莉在朋友圈曬出女兒菓菓第一次上興趣班的照片,畫面中流露出滿滿的幸福……

據瞭解,北辰區委、區政府制定出臺《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工作辦法》《轉業士官幫扶辦法》等18項優惠政策措施,為開展雙擁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截至目前,北辰區共統計在冊退役軍人12333名,其中中共黨員7643人,佔比62%。”北辰區人武部政委張斌告訴記者,四年來,北辰區共安置軍轉幹部56人,安置轉業士官和進藏退伍軍人51人進入機關事業單位,安置率達到100%。

故事二:

上陣父子兵,生活雪加霜 政府急送炭


北辰區“雙擁”故事紀實


季起山和季瑋峰是享受退役軍人幫扶政策的一對父子兵。

年近六旬的季起山,是北辰人,1980年11月入伍,在內蒙古包頭市服役。 1985年服役期間因表現突出,榮立個人三等功一次。同年年底,季起山退役回到了地方。民政部門為其安排了天津發電設備總廠的工作,10年後進入該廠合資企業阿爾斯通水電設備有限公司,2002年公司整改被迫下崗。季起山下崗後,全家唯一的經濟來源沒有了,生活一度陷入困境。

“下崗之後我打過工、種過地、也跑過運輸,能幹的都幹過了。” 季起山帶著幾分地方口音說。2004年,季起山的兒子季瑋峰應徵入伍,2006年兒子退役之後,父子倆一起打工賺錢,勉強維持生活。期間,兒子季瑋峰娶妻生女,當一家人以為生活逐漸步入正軌時,命運又和他們開了一個玩笑。

“2017年10月前後,兒子發現兒媳揹著我們在外面借高利貸,兩個人過不下去了。” 為了兒子和兒媳能儘快協議離婚,季起山扛下了兒媳的債務,東借西湊堵上了20萬借款,一家人的生活也再度陷入困境。“兒子離婚了,家裡又欠了外債,老伴心裡著急啊,再加上照顧小孫女累的,年底就生病住院了。” 季起山深深地嘆了口氣。

“醫生診斷為什麼病?”

“視神經脊髓炎,這是一種無法根治的病,只能靠化療藥物維持。”

“恢復狀況怎麼樣?”

“這種病很痛苦,全身麻木沒有知覺,就像癱瘓一樣,生活不能自理。”談起老伴的病,季起山變得有些低落。

“現在孫女幾歲了?”記者試圖轉移話題來緩解季起山的情緒。

“小孫女8歲了,已經上學了。” 提起孫女,季起山彷彿又看到了希望。

一邊是年幼的孫女,一邊是因病致殘的老伴,對於這個原本收入不高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北辰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瞭解到季家父子的情況後,給父子倆安排了雙口鎮上的工作,既方便他們照顧家裡,又保證了穩定的收入。

“老伴現在身體怎麼樣了?”

“好多了,現在我們爺倆工作穩定了,家裡經濟得到了緩解,不用借錢看病,老伴心情好了,精神也好了。”

“單位離家遠不遠?”

“很近,我每天中午回家給老伴做飯,吃完再回來上班。”

“感謝黨和政府對我們退役軍人的關心和幫助,讓我們的家庭重新看到了希望。” 季起山停頓了一下,接著說道,我沒讀過什麼書,沒什麼文化, 也不太會說話,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發揚部隊的傳統,任勞任怨地把工作做好,做一名合格的退役老兵。

北辰區堅持從政治上關懷、思想上關心、生活上關愛,引領退役軍人黨員珍惜榮譽、永葆本色,努力提高退役軍人黨建工作水平。區退役軍人事務局黨組書記、局長周曉軍告訴記者,北辰區將對退役軍人的幫扶救助,納入區社會救助體系,給予經費保障。2019年春節前共幫扶514名退役士兵上崗就業,其中307名黨員作為先鋒骨幹,被安排到重點工程、執法一線等重點崗位實踐歷練。組織“春風行動”轉型招聘會,290多名退役軍人與用人單位達成意向。對退役軍人黨員中的殘疾軍人、參戰參試人員、生活困難黨員逐一登記造冊,建檔立卡,全面幫扶。

故事三:

老兵有新傳,退伍不褪色 打造示範點


北辰區“雙擁”故事紀實


王維棟,1946年出生,1965年入伍,1967年-1969年參加抗美援越,立功受獎,受到毛主席的接見。35歲時任導彈某師政治部主任,成為空軍地面部隊最年輕的指揮員之一。1982年,命運出現重大跌宕起伏,患早期肝硬化,經空軍常委批准,離職養病8年。

“躺著也要戰鬥,起來就要衝鋒”是王維棟在病中提出的理念。他在病中做了三件事:一是養病,二是學醫,三是練功。1988年,經北空領導批准,創辦了“北空中醫門診部”。1998年移交地方管理。如今,當年的小診所已經發展成為具備集團規模的天津北門醫療集團。

在31年的發展歷程中,特別是在國家成立退役軍人事務部以來,北門醫院在保持軍人本色,爭做“雙擁”工作典範上,堅持在回報部隊、回報社會、回報政府、回報百姓“四個回報”上積極開拓思路,使醫院“雙擁”工作不斷攀越新臺階。在北辰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直接指導下,北門醫院建立了“北辰區'雙擁'實踐基地”。

“雖然實現了軍轉民,但我們始終堅持半軍事化管理,尤其在傳承和弘揚紅色基因精神,促進‘雙擁工作’健康有序的發展上,我們不斷進行積極有效的探討,促進了醫院的全面建設。”王維棟院長告訴記者。


北辰區“雙擁”故事紀實


據瞭解,北門醫院還成立了“退役軍人藝術團”,先後深入部隊慰問演出上百餘場次,為退役軍人和軍隊離退休幹部演出60餘場次。同時建立了軍人掛號窗口、軍人、退役軍人門診。 2019年4月,北門醫院被天津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北辰區政府確立為“雙擁工作示範點”。

故事四:

好大一個家,軍民齊聚力 雙擁有陣地

為了拓展雙擁宣傳陣地,完善雙擁宣傳設施,近年來北辰區投入雙擁宣傳經費近千萬元,把雙擁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化建設。

位於北辰區瑞景街的瑞益園社區是天津市首批保障性住房,也是一日遊的文化示範社區。為落實退役軍人管理保障工作,瑞益園社區成立了退役軍人服務管理站,堅持以退役軍人為中心。

瑞益園社區把退役軍人幫扶作為工作重點,為社區內的退役軍人進行信息登記並建立工作臺賬,走訪慰問退役軍人家庭,瞭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及實際困難,把溫暖送到他們身邊。同時,為豐富退役軍人的業餘文化生活,社區還專門購置了紅色圖書,在居民書畫閱覽室內設立退役軍人圖書角。


北辰區“雙擁”故事紀實


走進社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瑞益雙擁主題公園。瑞益園社區黨總支書記兼退役軍人服務管理站站長霍彤告訴記者,旁邊的微縮長城代表著統一戰線各階層在黨的領導下眾志成城的凝聚力。微縮長城的兩側擺放著各種大炮,穿過微縮長城,是展示著各種飛機大炮的國防科技園。該園是瑞景街聯合北辰區退役軍人事務局,投資50餘萬元建設而成,旨在提高居民國防意識,增強愛國主義情懷。

北辰區“雙擁”故事紀實


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引領下,記者又來到建成於2017年5月的黨建文化園,裡面展示了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的會議精神,是黨員和群眾的宣傳教育活動陣地。“這裡豐富的政治文化功能吸引很多黨員群眾駐足學習,在這裡也舉辦過多次黨員教育活動,加強了理論武裝和思想教育建設,讓社區居民耳濡目染的感知黨的中心工作。”霍彤介紹說,為鼓勵退役軍人發揮軍人本色,在和諧社會發展和社區建設中貢獻力量,我們還積極組織退役軍人參加社區內的活動,融入到社區建設中來,增強他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北辰區“雙擁”故事紀實


據瞭解,為了落實文化強街,相關部門先後投資800多萬元進行社區提升改造,圍繞環境、文化和人的素質三個方面,建成了“八園二室一館一廣場”,為居民提供了文化活動和開展主題教育的陣地。

尾聲

“北辰雙擁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若是你到北辰來,收穫特別多……”從夫妻兵到父子兵,“雙擁”故事讓這片紅色土地開出更鮮豔的幸福之花;從北門醫院到瑞益園社區,“雙擁”故事讓這片紅色土地迸發出更強的發展力量。

正如馮衛華書記接受記者採訪時所說,北辰區將繼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大力弘揚擁政愛民、擁軍優屬的光榮傳統,聚焦改革大局,服務強軍備戰,強化社會擁軍,回應官兵期盼,積極改革創新,狠抓政策落實,鞏固和發展了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關係,開創軍地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新局面,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中國小康網天津6月18日電

撰稿/攝影 李欣 攝像 劉大偉、姜秀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