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邓丽君,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来说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存在,毫不夸张地说:她是华语乐坛的潮流代表人物,开启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先河

。在园子小时候,爸爸就经常播放邓丽君的歌曲,当然那时候用的还是如今被看成“古董”的破旧录音机。在那个年代,邓丽君敢于打破社会“桎梏”,通过演唱歌曲将真情实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掀起了七八十年代流行音乐得高潮。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才华之人其之才华,在于以才服人,以才得心。

纵观眼下“速食流量”的时代,整个娱乐圈貌似都沉浸在“人设游戏”中不能自拔。为了打造“前卫+时髦”的形象,娱乐影视圈的明星都“竭尽全力”跑时装周、蹭红毯以及拍时尚杂志。随之而带来的是,明星走红不费吹灰之力,明星过气也江里来水里去。但是作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三大流行风尚之一,邓丽君无疑代表着一个时代。一个人能红三年、五年或许是运气,但是一个人若能持续受欢迎30多年的话,肯定是她的才华“深得人心,广受好评”。邓丽君从小就有才华、有唱歌天赋,6岁便登台表演。据说有人统计过邓丽君在她短暂的一生中共演唱了2670首歌曲。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论邓丽君演唱的曲目/作品:不仅带有明显的个人风格,而且她的嗓音柔美,能用“无所不用其极”般的演唱技巧把歌词所抒发的似水柔情发挥到极致,彷佛把歌词唱活了。可以说,在时下的华语乐坛,很少有人能与之相媲美,这绝对不是“空穴来风”,不是对她的“吹嘘”,因为在那个年代,她的影响力已经传遍了整个亚洲。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手,她是整个华语乐坛不可或缺的开山鼻祖。1995年,邓丽君去世,她的死亡原因众说纷纭,但是丝毫没有影响人们对她作品的喜爱。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论邓丽君在唱歌时对气息控制:如果听惯了邓丽君的歌曲,细心的粉丝就会发现,她的歌曲的歌词相互之间的衔接堪称完美,并且听起来很舒服,但是唱起来却很费劲,尤其是在气息切换的地方很难拿捏得如邓丽君那样“游刃有余”。就连王菲都说:“从没想过也不认为自己可以超越邓丽君,邓丽君是我唯一得偶像,喜欢唱她的歌曲”。我想这可能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邓丽君的歌曲翻唱度极低的原因。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论邓丽君在乐坛的影响力:据说当年天王张学友对邓丽君评价时称其为“华语流行歌坛的鼻祖”;一向受人敬仰的哥哥—张国荣很难积极地评价一个人,但是据说他对邓丽君却是非常敬重的;据悉现代流行歌曲最具代表人之一—周杰伦为了怀念邓丽君,利用3D还原技术开展了与邓丽君的跨时代对唱演出,以实现一直深藏在自己心底的梦想;据说邓丽君在日本的地位是全世界没有其他明星可以超越的(不知道是真是假),日本人为了纪念邓丽君,曾把她与日本歌坛的女王美空云雀放在一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正所谓:才华之人其之才华,在于以才服人,以才得心。作为一名歌唱者,邓丽君倘若没有鲜明的个人特色、没有扎实的演唱功底、没有准确传达歌曲的真情实感等才华,是很难让“众口难调”的观众欣赏、喜爱几十年,也更难完美地诠释自己的歌曲并将其传遍至整个亚洲!

美好之人其之美好,在于以美服人,以美得心。

“相知容易,相爱难,相守更难”,爱上邓丽君,粉丝只需听她的歌曲便已足够了,但倘若对邓丽君的生平故事有更多的了解,则会“锦上添花”。邓丽君的《何日君再来》是一首表达爱国情怀的探戈舞曲,表达战争给贫民百姓带来的疾苦——妻离子散、悲欢离合。另外,许多关于邓丽君的传记和回忆录都不断让邓丽君的想象得到升华。作为歌手,邓丽君已经足够惹人喜爱了,但是更重要的是,邓丽君作为一个温柔善良、勇敢坚强、聪慧大方的平凡女子,更是让人感叹: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受我爸爸的影响,我是从小听着邓丽君的歌曲长大的,她就是我心中的女神、是我心中"美好"的化身。美好,是颜值的美好、是笑容的美好、是为人处世的美好、是歌声的美好以及是她的人生中遗憾的残缺美,这些方方面面,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听邓丽君的歌声、看邓丽君的传记,都能给我们带来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期待。不需要百转千回、不需要撕心裂肺、不需要炫技华丽,邓丽君就是如此“朴实而华丽”的独特存在!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正所谓:美好之人其之美好,不在于头头是道的各种分析,而在于以美服人,以美得心。现在在酷狗音乐上点开邓丽君的歌单,彷佛在欣赏一幅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油画,颜色依然鲜亮,并且还多了几分岁月沉淀的柔和。我想在过许多年,邓丽君的歌曲依旧能被我们喜爱/欢迎、给人以希望的同时会继续鼓励我们积极乐观地生活下去!

娱乐大视角,园子聊一聊,欢迎大家关注点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