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静县:工作队倾情守护转场牧民

新疆和静县:工作队倾情守护转场牧民

每年三月中旬到4月中旬,新疆和静县在冬牧场越冬的45余万头牲畜将陆续返回水草丰美的春季草场产羔育幼。牧民们逐水草而居,形成独具特色的“四季转场”生活,每一次转场都是一次蔚为壮观的大迁徙。和静县各驻村工作队积极行动起来,提前检修牧道,制定转场计划,一路相护相随,全力做好转场后的各项保障工作。

提前谋划修牧道

“去年转场途中因为有一段牧道不通,耗时耗力,加上长途迁徙导致6只生产母羊死亡,损失很严重,没想到工作队这么快修好了牧道,一路上,有工作队为我们保驾护航,我们很安心。”和静县巴伦台镇乌拉斯台村村民才热说。

俗称‘冬窝子’的冬季牧场位于巴伦台镇乌拉斯台村胜利桥的大夏尔萨拉沟,距离春季牧场的小夏尔萨拉沟28多公里,有80户牧民居住在大夏尔萨拉沟,每年春季,居住在‘冬窝子’的牧民将赶着牲畜陆续返回小夏尔萨拉沟,沟内只有一条窄窄的牧道,被大大小小的石块阻塞,车辆难以通行,牧民搬生活用品都是人背马驮。为了尽早打通牧道,自1月份开始,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牧民共20余人冒着严寒,啃着干馕,日以继夜清除道路上的积雪和落石,并雇用两台铲车对坑洼的地方用砂石进行回填。连续奋战近15天左右,从‘冬窝子’大夏尔萨拉沟到小夏尔萨拉沟的牧道全线贯通。解决了巴伦台镇乌拉斯台村人畜的转场问题。

“去年所有牧民全部完成转场用时15天左右,今年用7天左右就完成了1.8万只小畜和0.6万头大畜的转场任务,只要牧民能顺利转场,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和静工业园区驻巴伦台镇乌拉斯台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队长拉古加甫说。

新疆和静县:工作队倾情守护转场牧民

机械转场助增收

从巴音布鲁克草场的冬季牧场至察汗乌苏村春季牧场,最远的距离有300余公里,最近的也有170余公里。途中要翻越海拔4200米新耐冰川达板,从冬牧场到春牧场,再回到冬牧场,周而复始。

入户走访中,巴州畜牧兽医局驻额勒再特乌鲁乡察汗乌苏村工作队听到牧民反映最多的就是转场的‘难’、转场的‘苦’。为确保牧民安全转场,今年,工作队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协调30余辆大型运输车,助力牧民机械化转场。

察汗乌苏村牧民道尔加拉家有700只羊,4辆车用时6小时完成了转场任务,闲暇之余,他还跟随工作队帮着村里的牧民赶羊装车。道尔加拉说:“以前转场经过长途跋涉,牛羊死伤无数,现在使用机械化转场,牛羊不掉膘,增收就有希望。”

今年,对于察汗乌苏村的80余户牧民来说,有了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的‘保驾护航’,转场途中多了几分保障,多了些温暖。为保障牧民转场顺利进行,工作队、村‘两委’及驻村派出单位工作人员组成多个便民小分队,深入冬季牧场帮助牧民装车,为牧民提供‘保姆式’服务。为了确保转场途中交通安全及牲畜健康状况得到保障,工作队还协调额勒再特乌鲁乡派出所的民警、兽医在沿途进行随车护送。确保整个转场过程中人、畜安全。

“往年因为费用原因,多数牧民会选择徒步转场,牲畜掉膘严重,损失难以估量,今年年初开始,我们就向牧民宣传机械化转场的优势,截至目前,察汗乌苏村2.7万头(只)牲畜均已顺利转至春牧场,增收在望。”巴州畜牧兽医局驻额勒再特乌鲁乡察汗乌苏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王玉朝说。

新疆和静县:工作队倾情守护转场牧民

精心组织保民生

“牲畜经过长途迁徙,体弱的多,待产的多,草料不足,生活必需品不足等等都是转场后面临的直接困难。春季牧场的很多母羊都在陆续产羔,急需补充能量,眼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障转场牲畜的“口粮”问题。”在3月25日早晨的例会上,和静县巴伦台镇巴伦台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张贵莲说。

连日来,和静县委组织部驻巴伦台村“访惠聚”工作队深入位于巴伦台村春季牧场查汗努尔牧场,全力协助牧民做好棚圈维修、疫病防疫、饲草料发放等工作,并就接羔育幼注意事项、饲料科学配兑等相关知识进行一对一的培训,确保牧民群众在春季牧场生产生活顺利进行。

为确保春季牧场里牲畜的口粮问题,工作队协调县畜牧兽医局解决了20吨玉米饲料,按每户300公斤至400公斤不等的标准逐一发放到60户转场牧民手中。牧民阿热布杰高兴的说:“生产后的母羊实用玉米饲料后乳汁充足。如今正处于春季接羔保育的关键时期,家里的精饲料所剩不多了,多亏“访惠聚”工作队、村干部给我们及时发放饲料,帮助我们度过这个难关。”

截至目前,巴伦台村已有1.6万多头(只)牲畜顺利转到春季牧场,由于前期预防措施有力、补饲及时,转至春季牧场的5000多只羊羔长势良好,成活率达到96%以上。(通讯员 唐玉 李冰 周存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