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我們的圍城。一個畢業生的心聲

錢鍾書曾在《圍城》裡說:“婚姻是一座城,裡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來”,這句經典的話被引用過無數遍。而我想,把這句安在武漢這座城市身上,也是完美契合。

武漢,擁有多達130萬的在校大學生,是全世界大學生最多的城市,每年都有幾十萬的大學生來,也有絕大多數像你我這樣的畢業生離開。

武漢,我們的圍城。一個畢業生的心聲

有很多本地人會覺得,外地大學生生活的武漢,不算是真正的武漢。從地理位置上來看,絕大多數高校多處在這座城市的邊緣,更多集中在以光谷為中心的輻射地帶。當然你也可以這麼理解。

武漢,我們的圍城。一個畢業生的心聲



在武漢待過的人,應該都沒少抱怨或者聽別人抱怨過:無休止的滿城挖(光谷周邊及以南的朋友們肯定深有感觸)、不合理的路線規劃(包括但不限於雄楚大道BRT、關山大道有軌電車),混亂的交通、髒汙的市容(跟滿城挖大有關係),糟糕的氣候(夏天很熱很少下雨、冬天溼冷沒有暖氣),還有在外地人聽來語氣不太友好的武漢話,等等。在武漢的那幾年,我也抱怨過很多,很多時候被折騰得疲憊不堪甚至希望時間快點過就可以離開了。

武漢,我們的圍城。一個畢業生的心聲


如果你在知乎搜索關鍵詞“武漢”,除了旅遊之外其他熱度比較高的話題一定會有“為什麼武漢留不住人才?”“武漢目前存在最大的問題在哪裡?”這種偏向負面的標題。而我身邊接觸的外省武漢大學生,甚至本省的,除了來自就近的河南江西等個別省份,其他很少有畢業打算留下來的。

武漢,我們的圍城。一個畢業生的心聲


就我個人來說,武漢實際上是離我老家最近相對而言也最發達的城市,加上有大學四年生活的基礎,理論上來說應該是未來發展的最好選擇。摒除對武漢的低好感度因素,當然,由於我總笑稱對珠三角地區有著“前世的鄉愁”,離開武漢後,就義無反顧地來到了深圳。

但是,然而有但是,人類總是離不開王境澤的“真香”定律,也難以逃脫錢鍾書的“圍城”效應。

武漢,我們的圍城。一個畢業生的心聲



從大四上學期結束算起,離開武漢已經大半年的時間,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我曾在離開的半年裡保持著平均一個半月回一次的頻率。當中有例如畢業論文答辯這種必須回去的客觀情況,更多主觀的是自己選擇回去看看。那時候跟當時在武漢的前任處在分手的邊緣,對他的思念分外濃烈,試圖通過暫時消滅空間距離來拯救我們瀕臨絕境的感情。後來的結果證明當然啦,挽回並沒有什麼用。但那段傷感的經歷卻讓我第一次認識到,原來我也會想念武漢。我也明白,“一切景語皆情語”,對武漢的想念,更是自身情感的投射,我想念那座城市與我有關的人和所曾經歷的一切。

武漢,我們的圍城。一個畢業生的心聲


而今已經走出失戀期的我,身在異地,看到有關武漢的消息,一定會點開看看。在武漢的那幾年、那些經歷,無論我承認與否,實際上已經烙在我的身上了,不管是成就還是平庸,沒有那段經歷,自然也不是如今的我。我已經坦然接受這座城市,也會想起它春天的櫻花、夏天的夜市、秋天的落葉還有冬天的雪。

武漢,我們的圍城。一個畢業生的心聲

更重要的是!

武漢,真的巨多好吃的!好多次半夜肚餓,處在美食荒漠的我都特別懷念校門口小吃街的鐵板嫩豆腐,魯磨路的燒烤,華科南二門對面的秦見面,某小巷子裡的雞公煲,新鮮出鍋的三鮮豆皮還有好多我都沒來得及發掘的絕美小吃。

武漢,這座屬於我們的圍城。

注:文章作者斯是四姨,一名武漢大學生,畢業半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