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到底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


我們到底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

文 | 於智洲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專注於中青年領域的心理輔導

每一個孩子從一張白紙長大成人,擁有各自不同的人生。作為家庭,是塗抹他人生作品基色的畫筆。

在這《我看家庭教育》系列文章中,我們從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有可能更貼閤兒童發展的心理規律,怎麼做才能更好的進行家庭教育等幾個方面嘗試跟大家一起討論討論家庭教育。


《我看家庭教育》系列文章

1. 中國家庭教育的現狀

家庭教育總出問題的三大原因

2.1 高期望嚴要求

2.2 溝通不良

2.3 界限不清


接下來我們詳述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家庭教育:

兒童教育的目標

愛和尊重

教育區間與規則

本文只講第一部分 兒童教育的目標


01

我們到底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

我們探討各種家庭教育模式,哪些是對兒童成長有利的,哪些是傷害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但是有一個前提,是我們首先要探討的:我們到底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

對於這個問題,很多家長會說,幸福快樂就好,我們要求不高。再具體點兒,考個還可以的大學,有些興趣愛好,將來有個好工作,有個好身體,再找個好對象。這似乎就已經不算很低了。

如果再具體點兒呢,大學至少也得本科吧,有些本科出來也找不到工作,所以最好是985、211;興趣愛好,得能學出些成績吧,什麼鋼琴十級、跆拳道黑帶的,咱們得說出來能讓人眼前一亮;將來工作,要麼有名,要麼有利,總得能拿出手吧。

還有的家長的理想更高遠:“我們想要培養的孩子是自信的,陽光的,有毅力的,有才能的,有品德和素養的。”


而且,我們會發現有很多家長對兒童培養的目標,或多或少摻雜著自己的遺憾:自己偏內向,就希望孩子是活潑外向的;自己沒考上好大學,就希望孩子考個名牌大學;自己感覺工作不太穩定,就希望孩子將來做公務員、教師,端鐵飯碗,種種不一而足。

但是,我們發現,越是探討,兒童教育目標的內容變得越現實物質化,“幸福”“快樂”等等詞彙,似乎,也就是一開始的時候提提而已。

我們到底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

02

教育的目的

關於兒童教育目標,1989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兒童權利公約》中,組織締約國一致認為教育兒童的目的應是:

  1. 最充分地發展兒童的個性、才智和身心能力。
  2. 培養對人權和基本自由以及《聯合國憲章》所載各項原則的尊重。
  3. 培養對兒童的父母、兒童自身的文化認可、語言和價值觀、兒童所居國家的民族價值觀、其原籍國以及不同於其本國文明的尊重。
  4. 培養兒童本著各國人民、族裔、民族和宗教群體以及原為土著居民的人之間的諒解、和平、寬容、男女平等和友好的精神,在自由社會里過有責任感的生活。
  5. 培養對自然環境的尊重。


總結起來就是,教育的目的應是:

最充分地發展兒童的個性、才智和身心能力;

培養對人權和基本自由的尊重;

培養兒童相互諒解、和平、寬容、男女平等和友好精神;

培養兒童對自然環境的尊重,過有責任的生活。


作為聯合國的標準,看起來太高大上,不接地氣,其實從中我們能看到的是:個性、才智、身心發展、尊重、認同與歸屬感、與環境和諧相處等等。

我們到底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

03

我們到底要以什麼為目標來養育兒童呢?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這個標準一定不會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量化目標,否則本身就磨滅了每個兒童作為獨立個體發展的獨特性。而在獨特性之上,我們可以嘗試探討一些共同的可借鑑的目標。


我們希望,兒童成熟完善的成長和社會化過程,能夠達到以下良好的效果:擁有充分的安全感和歸屬感;有能力愛與被愛。


擁有充分的安全感和歸屬感

有空間並且有動力和能力發展自己;能沿著屬於自己的軌跡和節奏成為自己。


中國人口眾多,資源有限,競爭激烈在所難免,能力水平基本都可以量化,分數、等級、金錢數,可以簡單粗暴地等同於競爭中的優勢和安全感,因此也成為許多家長的期望。當然,這些也是兒童發展中應有的部分,但是到底是什麼能力,什麼程度,怎麼獲得的能力,卻很難說得清,就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觀念去培養孩子該有的能力。


其實,人天生就有發展自己的需求,但是在發展之前首先得保證自己能夠安全地生存下去,也就是說要有足夠的安全感。只有當一個人確認自己是安全的,才有機會去思考如何更好地發展自己。

而這裡更多指的是心理的安全感。當今社會溫飽不是問題,局勢不是問題,身體的安全不是問題,但是,心理上卻不然。當孩子時刻感覺自己是被嫌棄的、父母是不愛自己的、自己隨時可能被拋棄,或者感覺到家庭是非常不穩定的、隨時會分崩離析、要時刻想盡辦法維繫父母之間的關係,這些情況下,孩子要為和諧溫暖的生存環境而戰,哪有餘力發展自己。所以充分的安全感和歸屬感是個體發展的前提。

之後,兒童在包容和接納的環境中,才能有機會發展自己。被允許嘗試,被允許犯錯,被允許選擇,被允許在受挫時可以大哭,然後在家長的陪著他繼續前行,這樣孩子才會有屬於自己的動力,也才能學會屬於自己的能力。

最終,兒童發展出什麼樣的能力,成人其實無法規定和預測,因為時代在進步,後人一定是站在前人肩膀上,而前人無法完全掌控的。

但是每個人自有其立世之道,每個孩子都像一粒種子,只要給它充分的滋養和空間,不管是參天大樹還是燦爛花朵,都會長成最美的樣子,併成為世界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我們到底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

有能力愛與被愛

與周圍的環境(社會與自然、人文與物質)和諧相處,有清晰的界限與適合的距離,同時能夠形成良好互動與情感支持。


一個孩子除了要發展出可以對世界有貢獻的能力之外,還得與環境和諧相處,因為人是社會性動物,無法完全離世獨處,與環境互動是人的本能。同時,人也是生活在自然環境中的,能與自然環境和平共處也是人類整體發展的必然要求。

這個社會,信息爆炸,飛速發展的同時,諸多浮躁,“愛”這個字似乎不再有沉甸甸的重量,然而,愛仍然是件玄之又玄的事。

很多人不相信被愛,而很多人不會愛人。所以常常會有這樣那樣的關於愛的觀念:每個人都要愛我;每個人都不愛我;我得足夠優秀才值得被愛;我想你活成我期望的樣子是因為我愛你。愛成為籌碼,或者武器。


能夠尊重彼此的界限,能夠不帶著個體情緒地愛人與被愛,能夠與周圍的人和事和諧相處

,這是個比個人的物質成就還難的課題,而這一切都得讓孩子從父母身上習得,不是道理,而是真切感受。


父母覺得世情冷漠,子女就難以熱愛生活;父母用愛來控制,子女就難以學會寬容和接納;父母以自我為中心,子女就難以與環境互動。只有孩子在健康的愛中長大,才能從中學會屬於自己的愛與被愛。

我們到底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

後期陸續更新《我看家庭教育》乾貨系列文章,深入分析找原因,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家長:

● 導致家庭教育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家庭教育

● 如何實踐良好的家庭教育模式

● 父母自身有效地調節管理情緒

ABOUT IWONDER 關於我們

問名成長社一直秉持、一直踐行、一直向更多面臨成長困境的同學和家庭提供幫助與支持。兩年多以來,問名同學主動探索、積極改變、健康成長,這些雖然微小但卻強而有力的點點滴滴,更堅定了問名開拓心理與學習相輔相成的創新教育之路的信心。


我們欣賞同學們的成長,同時,也希望能讓更多關注教育、心繫成長的朋友,認識並瞭解這樣的教育模式,讓未來多一種選擇,一起欣賞最美麗的成長風景。


我們始終相信,每一顆星辰都有世間獨一的運行軌跡,真正的成長是做最好的自己。

我們到底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