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帶你看完《金字塔原理》

當人們在聽我們講述對某一問題的觀點時,不管是文章、演講或培訓等各種形式,他們都需要通過理解我們說的每一句話,及每句話之間的聯繫,進行思考後最終才能瞭解我們想要表達的觀點。如果我們在表達時能做到突出重點、思路清晰、層次分明,則能讓他們更容易理解我們所說的內容。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做到這樣的表達呢?本書作者給出的答案就是使用金字塔結構。

文章主要通過解答以下三個問題來告訴讀者如何將自己的思想組織成金字塔結構:

一. 金字塔結構長什麼樣?

二. 金字塔結構間的邏輯是什麼樣的?

三. 如何將金字塔結構呈現?

一、金字塔結構長什麼樣?

5分鐘帶你看完《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結構圖

如上就是金字塔結構圖,它是由最頂層的中心思想和下面的多層思想組合而成,每一層的思想節點是所有你要表達的信息進行抽象概括得出。

這些思想的關聯方式有向上、向下以及橫向關聯3種。在進行表達時可以選擇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順序,這裡作者推薦採用自上而下的順序,因為受眾只能逐句接收作者表達的思想,如果先羅列出所有你要表達的思想,受眾則會自己去思考這些思想的共同點,而自上而下就預先告訴了受眾思想間的邏輯關係。

二、金字塔結構間的邏輯是什麼樣的?

金字塔結構間的關係

金字塔結構間的關係包含以下3種:

1. 縱向關係,即上層與下層思想間關係

2. 橫向關係,即同一層思想間的橫向關係

3. 單個節點的同組思想間的邏輯順序關係

其中,縱向關係需符合任一層次上的思想必須是下一層次思想的概括;橫向關係中每組思想必須屬於同意邏輯範疇;每組中的思想必須按邏輯順序組織。

如何搭建金字塔結構

文中主要介紹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搭建金字塔結構的方法,同時針對如何將同一組思想按邏輯順序組織、如何將上層思想對下層思想進行概括、如何界定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解答。

2.1 自上而下法

自上而下法構建金字塔結構步驟:

1. 提出主題思想。

2. 設想受眾的主要疑問。

3. 寫序言。

4. 與受眾進行回答式對話。

5. 對受眾的新疑問,重複進行回答式對話。

步驟1中提出主題思想即你要討論的主題,若不知道主題則跳到第2步,步驟2中根據面向的對象確定受眾的主要疑問,若仍無法確定則跳到第3步。

第3步中,作者詳細地介紹了序言,序言有三要素,分別為:背景、衝突和答案。背景是與主題相關,且不會引起爭議(受眾已知或已認可)的內容;衝突的作用是推動事情的發展,能夠讓受眾產生疑問的因素;最後基於以上給出自己的答案。

背景-衝突-答案是序言表達的標準式順序,序言表達的基本順序是:背景-衝突-疑問-回答(本文序言即為該順序);另外還有其他的順序,例如開門見山式(答案-背景-衝突)、突出優虛式(衝突-背景-答案)、突出信心式(疑問-背景-衝突-答案)。

本文序言即採用基本順序:背景-衝突-疑問-回答

背景:當人們在聽我們講述對某一問題的觀點時,不管是文章、演講或培訓等各種形式,他們都需要通過理解我們的每一句話,及每句話之間的聯繫,進行思考後最終才能瞭解我們想要表達的觀點。

衝突:突出重點、思路清晰、層次分明的表達自己的觀點讓他們覺得更容易理解。

疑問:我們該怎麼做?

回答:使用金字塔結構。

2.2 自下而上法

自下而上法構建金字塔結構步驟:

1. 列出想表達的所有思想要點。

2. 找出各要點間的邏輯關係。

3. 得出結論。

該方法主要適用於還沒有想清楚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或是不清楚受眾瞭解什麼、不瞭解什麼,有什麼疑問的情況。

2.3 同組思想的邏輯順序組織

同一組的思想的邏輯順序可以按演繹推理或歸納推理的順序進行組織。

演繹推理:是一種線性的推理方式,主要是為了得出“因此”引出的結論。

注意事項:1. 推理過程不要超過4個步驟,且推導出的結論不超過2個;2. 演繹推理過程的第二個思想必須是第一個思想的主語或謂語的評述。

5分鐘帶你看完《金字塔原理》

演繹推理示例

歸納推理:是想一組具有共同點的思想進行歸類分組,並概括其共同點。

注意事項:1. 明確該組思想的共同點,不相稱的思想;2. 在歸納推理過程中通常保持主語不變,改變謂語;或保持謂語不變,改變主語;

5分鐘帶你看完《金字塔原理》

歸納推理示例

由於推理過程本身就是一種邏輯順序,因此演繹推理的順序自然是按照推理過程來表達,而歸納推理是一個歸類分組的過程,可以按不同維度進行分組,因此歸納推理的表達順序可以選擇按時間/步驟順序、空間結構順序、程度/重要性順序。其中需要注意的點是按空間結構順序時各部分之間相互獨立、無重疊,所有部分應當完全窮盡,沒有遺漏;按程度/重要性順序表達時一般按先強後弱、先重要後次要的順序。

2.4 上層思想對下層思想進行概括

本章中作者提出了“缺乏思想”的概念來說明總結性思想的重要性,那什麼樣算是“缺乏思想”?請看下面圖1結構:

5分鐘帶你看完《金字塔原理》

未提煉概括句子示例

圖2為提煉概括的結構:

5分鐘帶你看完《金字塔原理》

提煉概括句子示例

從以上兩個示例可以得出結論“缺乏思想”的句子掩蓋了思考不完整的事實,而經過提煉概括的總結性句子能讓人更容易理解後面提到的信息。

那如何才能避免寫出“缺乏思想”的句子呢,作者提到

若是概括行動性的思想(介紹採取行動、步驟、流程)時,應該說明採取行動後取得的結果;若是概括描述性思想(介紹背景、信息)時,應該說明這些思想具有的共同點的含義。

2.5 界定問題

1)展開問題的基本內容

文章中所說的問題是指你不喜歡某一結果R1,希望得到其他結果R2,解放方案則是指如何從R1到R2。將問題內容進行展開的前提需先確定以下4個要素:

切入點/序幕,可以理解為事情發生的背景

困擾/困惑,某一事件的發證使劇情得以展開

現狀,非期望結果R1

目標,期望結果R2

2)尋找疑問

展開問題的內容後,下一步我們需要尋找受眾的疑問,可以通過界定問題的框架來解決,常見的問題有:

1. 不知道如何從R1到R2。(我們應該做什麼?)

5分鐘帶你看完《金字塔原理》

2. 知道如何從從R1到R2,但不敢確定是否正確。(我們是否應該做我們想做的事?)

3. 知道從R1到R2的正確方案,但不知道如何實施。(我們應該如何做我們想做的事?)

5分鐘帶你看完《金字塔原理》

常見問題的變形有:

1. 知道從R1到R2的解決方案,且已經實施,但由於某種原因行不通。(解決方案行不通,我們應該做什麼?)

5分鐘帶你看完《金字塔原理》

2. 確定了好幾個解決方案,不知道選哪一個(我們應該選擇哪種方案)

5分鐘帶你看完《金字塔原理》

可能但不常見的情形

1. 知道R1,但不能具體描述R2,所以無法找到解決方案。(我們應該採取哪些戰略?)

5分鐘帶你看完《金字塔原理》

2. 知道R2,但不清楚自己是否處在R1(典型的標杆對比)(我們存在問題嗎?)

5分鐘帶你看完《金字塔原理》

3)結構話分析問題

結構化分析問題的標準流程事收集信息——描述發現——得出結論——提出方案。大多數人在收集信息時往往有60%做的是無用功,原因是這些人普遍的做法是先收集大而全的信息,導致收集的信息很多,很難從中得出結論。作者建議在開始收集信息前,先思考問題的可能原因,這裡可以通過藉助設計診斷架構去幫助思考。設計診斷架構實際就是我們常說的思維導圖,採取“相互獨立,完全窮盡”的分類法則,將問題產生的可能原因呈現出有形結構,然後尋找它們的因果關係,最後進行歸類分組。

三、如何將金字塔結構呈現?

可以用多級標題、下劃線、數字編號、行首縮進、項目編號來呈現金字塔結構的整體結構,在表達時需要有上下文之間的過渡。

以上就是《金字塔原理》的要點彙總,希望能給各位在今後的思考、或與他人溝通交流、解決問題時帶來一些參考,感謝閱讀。

5分鐘帶你看完《金字塔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