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泥傳統處理技術簡介

汙泥的含水率高,成分複雜,容易造成二次汙染,因此必須對汙泥進行安全處理處置。汙泥的處理方法受到汙泥本身物理、化學性質的影響,這些基本性質主要包括汙泥的含水率、有機質含量及汙染物類型和汙染程度。應根據待處理汙泥的基本性質和最終去向,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案。

底泥無害化、穩定化、資源化傳統處理技術包括固化劑穩定、焚燒發電法、衛生填埋法、堆肥法等。

汙泥傳統處理技術簡介

一、汙泥處理常用技術

1、固化/穩定化

(1)工藝簡介

固化/穩定化(S/S)是目前比較有效的一種汙泥處置技術,是通過向汙泥中添加固化劑材料,與汙泥發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學反應,提高汙泥的力學強度和穩定汙泥中的重金屬汙染物,從而達到汙泥安全處置和資源化利用的目的。

汙泥傳統處理技術簡介

汙泥固化工藝流程

(2)固化/穩定化技術優缺點

優點:1)能快速固化汙泥;2)固化劑本身無汙染;固化劑易保存,原料易獲取;3)採用的特殊的固化藥劑,能夠充分穩定、固化汙泥中的有機物、重金屬等有害物質,處理後的汙泥可以原位回填;4)處理效率高,工程工期短。

缺點:1)單位處理成本較高,約220元/m3;2)無法減少汙泥容積,反而會增加汙泥容積;3)汙泥無法再次利用,只能填埋;4)因體積增加,轉運成本較高。

2、焚燒發電法

(1)工藝簡介

焚燒法將底泥作為固體燃料投入焚化爐中燃燒,可快速並最大程度實現底泥的減量化和無害化,焚燒產生的灰粉可用作生產水泥、磚、陶粒等的原料。乾燥後的汙泥也是一種寶貴的低熱值燃料,採用汙泥焚燒發電是汙泥處置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汙泥傳統處理技術簡介

汙泥焚燒發電流程圖

(2)汙泥焚燒發電工藝組成

汙泥焚燒發電系統主要由運輸貯存系統、幹化系統、燃燒系統、煙氣淨化系統、汽輪發電系統五部分組成。

(3)汙泥焚燒發電系統優缺點

優點:1)徹底殺死所有病原菌和細菌;2)控制重金屬汙染;破壞有機氯物質;控制臭氣產生;3)產生易於利用和儲存的液體燃料;

缺點:1)需要消耗很多能量以達到較高的溫度;2)投資費用高,運行成本300元/t以上;3)對操作人員的要求較高;4)能源化工廠相對複雜;5)需要對尾氣進行治理;

焚燒法由於一次性投資大、運行維護費用高,發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約。

3、衛生填埋法

(1)工藝簡介

衛生填埋法始於20世紀60年代,是發達國家早期處理汙泥的一種方式。汙泥衛生填埋基本屬厭氧性填埋,僅在初期填埋的汙泥表層及填埋區內排水排氣管路附近,由於空氣的接觸擴散形成局部的準好氧填埋方式。汙泥在填埋過程中存在著一個穩定化降解過程。最終汙泥中的可降解的有機質被分解為穩定的礦化物或簡單的無機物,並釋放出包括和在內的汙泥氣。

汙泥傳統處理技術簡介

汙泥填埋工藝流程圖

(2)汙泥衛生填埋優缺點

優點:1)填埋是最簡單的方法,技術難度相對較低;② 設備少,具有操作簡單的優點;3)處理成本相對較低。

缺點:1)處理成本250元/噸,其中110元固化處理費(含投資);2)需要大面積的場地,隨著人口增加,土地資源匱乏,汙泥的衛生填埋需佔用大量土地、耗費可觀;3)處理技術要求標準高,填埋氣、滲透液難處理,對環境危害大。

4、汙泥堆肥法

(1)工藝簡介

汙泥堆肥化技術是國際上從20世紀60年代後期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項新的生物處理技術,利用自然界廣泛存在的細菌、放線菌、真菌等微生物群落在特定的環境中對多相有機物分解,將汙泥改良成穩定的腐殖質,用於肥田或土壤改良。堆肥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可以達到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的效果。

汙泥傳統處理技術簡介

汙泥堆肥處理工藝流程

(2)汙泥好氧堆肥優缺點

優點:1)投資較低,操作管理簡單,運行費用較低,約180元/t;2)有機物分解後可作為肥料再利用,實現了資源循環利用;3)汙泥經相應堆肥處理生產有機肥,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

缺點:1)汙泥泥質不穩定,重金屬難以穩定化,僅適合無重金屬汙染的底泥進行處理;2)堆肥過程產生大量的臭氣,汙染周邊環境;3)加入大量秸稈等調理劑,不斷供氧,增加運行成本。

二、汙泥處理技術對比選擇

汙泥處理工藝對比表

汙泥傳統處理技術簡介

汙泥處理工藝經濟性分析

汙泥傳統處理技術簡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