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曲線

最近這兩天,總被各種曲線刷腦。比如對於普通人或者企業來說的第一曲線,第二曲線。比如昨晚聽萬維鋼的精英日課提到的創新曲線。


人生的曲線


社會學家們總是通過大量紛繁複雜的案例研究,抽絲剝繭,總結出人類發展過程中所經歷的階段,從而提煉出各種規律,給出普通人一些指導和建議,告訴我們應該如何高屋建瓴的用好這些曲線。


對於一個人的財富積累來說,要利用好兩條曲線。第一條曲線是主營曲線,有可能對很多人來說是職業帶來的工資收入曲線,在剛入職時處於平滑期,隨著閱歷和經驗的增加,收入會有大幅提升的過程。


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或者行業的發展,個人發展會進入一個瓶頸階段,工資收入不再可能有翻倍的增長或者指數級的增長,這時,就應該要考慮第二曲線的開闢。所謂的未雨綢繆,正是指的這個道理。做那個始終有準備的人,當風險來臨時,才能夠從容應對,不至於手足無措。不光個人,企業的發展也是如此。


如何找到自己的第二曲線?最重要的是把握趨勢,知道如何借勢發展。前兩年雷軍有句話如雷貫耳,“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說的正是趨勢的重要性。現在我國處於5G萬物互聯的起始階段,消費升級,認知升級,社會對於各種數據的應用更是早早佈局。


有人的地方就有流量,就有數據。怎麼去抓好流量?是一味地緊隨人後?還是應該慢下腳步,思考什麼才是自己的立足點?這是一個鼓勵創新,鼓勵百家爭鳴的時代。這也是一個鼓勵原創,鼓勵內容打磨的時代。在自己過往的經驗裡去探索,並結合自己的興趣,找到自己願意深耕、願意大量投入的領域,去做刻意練習,不斷輸出。


《創新曲線》那本書中,揭開了創新的本質。其實,所謂的創新,並不是從未接觸某個領域的人的靈光乍現,而是經過大量學習,大量研究,大量吸收後的厚積薄發,觸類旁通。


說到鄉村音樂,大家首先能想到的估計是那首《country road take me home》(中文名《鄉村路帶我回家》),那是約翰·丹佛於1971年創作並演唱的著名鄉村歌曲,這也是他的成名曲。那時他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歌手,潛心做音樂很多年。據說這首歌的曲子的主體結構是他有一天夢裡耳邊響起的旋律,他一醒來就把這首曲子寫下來,這首曲子的風格與他之前的不太一樣。在當時,他的這首曲子就是種創新。而這種創新自然是基於他之前對鄉村音樂的鑽研和學習實踐,他的日夜思考而得來。


還有現在很火爆的Netflix的首席內容官泰德-薩蘭多斯,他早年輟學在家幫姥姥看影碟店。與很多店小二不同,他喜歡看電影,而且他喜歡思考拆解看過的電影。因此,泰德能夠很快的分析出電影的類型,以及哪部電影裡運用了什麼樣的技巧等,同時他能夠針對人群進行相應的推薦。常年堅持每天至少觀看拆解4小時的影片,是泰德能夠日日精進,並且帶領著 Netflix 製作原創劇,創作出了《怪奇物語》《女子監獄》等這些得了艾美獎的有所突破和創新的片子。


掩卷思考,每一個在其領域有所創新和突破的人,都會進行持續的學習和思考。如果你想在哪個領域成為大拿,如果你想擁有人生的第二曲線,並讓它能給你帶來競爭力,那麼,就做那個能深耕的人吧。


以人為師,刻意吸收。每天至少去拿3-4個小時去看看那些大師大咖們的作品,多思考覆盤,並進行輸出。


如果你想和別人不一樣,那麼你要有自己的硬實力!


人生的曲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