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 草綠花紅耕種忙


又是一年春    草綠花紅耕種忙

又是一年春

庚子年,年初一響春雷。抬頭看雨茫茫的天空,感嘆真是少見的現象,手上忙著家務的老母親接口說:是啊,前面好多年,春節期間都是天氣晴朗,一派熱鬧非凡的樣子,今年遇雨天,感覺冷清了許多。

接下來的年初二年初三,按習俗就是走親訪友的時間。人人都把上一年的收穫兜在口袋,換上最風光的衣裝,紅光滿面,笑容燦爛地與親朋好友胡喝海侃。個個感嘆“每逢春節胖三斤”。但今年的初二初三氣氛與以往有些不同,漸漸地網絡上、電視上都傳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封閉村、封閉小區、封閉縣城、封閉省城消息接踵而至。武漢疫情重大,各地開始馳援。鍾南山院士帶領團隊站出來抗住大旗,習近平主席時刻關注,安撫民心。在強大的祖國的基礎上,國家領導人呼籲全國上下一條心,完善機制,加強疫情防控,居家隔離等。經過幾十天的艱苦奮戰,疫情逐漸得到控制。

而孩子們的開學日期卻已在眼前,可是情況卻不允許他們像往常一樣無憂無慮地走進學校和校園。祖國發達的信息網絡這時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學校要求孩子們在家裡上起了網課,家長加強輔導。我也跟我的孩子一起上起了網課,聽他讀書背書,陪他寫作業。

在課文中有一首詩是這樣的,

《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宋·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詩句解釋:一樹樹梅子變得金黃,杏子也越長越大了;蕎麥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顯得稀稀落落。白天長了,籬笆的影子隨著太陽的升高變得越來越短,沒有人經過;只有蜻蜓和蝴蝶繞著籬笆飛來飛去。

又是一年春    草綠花紅耕種忙

春耕

聽完孩子背誦的這首詩,讓我漸漸察覺了窗外的景色已經有了變化,不再是冷峻的、不再是灰色的、不再是雨濛濛的。放下書本,抬頭望去,原來又是一年春。

田野裡,隱隱傳來了拖拉機和耕種機器隆隆的聲音,有農民擔著農具走在田埂上。一眼望去,片片新綠,草兒長,花兒開,已經到了耕種的時節。

讓我們來品一首古人關於耕種的詩句:

《新晴野望》唐·王維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

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

農月無閒人,傾家事南畝。


又是一年春    草綠花紅耕種忙

雨過天晴

朗讀一遍,心曠神怡。這首詩格調清新,描寫的是雨過天晴後的田園景色,突出了大自然的明麗澄淨之美。詩的後兩句:農月無閒人,傾家事南畝,讓我感懷頗深。作為八零後的我們,出身農村,也親歷過耕種的生活。趕牛,抗犁耙歷歷在目。反觀現在的孩子,感覺他們好幸福呀。

又是一年春    草綠花紅耕種忙

插秧

又是一年春    草綠花紅耕種忙

機器耕種

但如今科技發達,耕種機器代替了耕牛。用牛來犁田的情況越來越少了,耕牛逐漸退出了人們的視野。關於牛的故事,也只是存在記憶裡。中國幾千年歷史,一直是農業大國,耕牛是寶貝,封建社會時期,耕牛是不能殺的。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牛是老實的,是任勞任怨的,魯迅有言:俯首甘為孺子牛。

又是一年春    草綠花紅耕種忙

耕牛

又是一年春    草綠花紅耕種忙

犁田

科技社會,機器社會,自動駕駛,自動流水線,機器人……越來越多的工作種類可以被機器人替代。有人笑言以後人類會不會被機器人打敗,這個我不敢說,但幾千年中國歷史中,耕牛耕田的歷史使命即將完成,將淡出人們的視線這是不可爭辯的事實。

田野中隆隆的機器聲又喚醒了我,野外的新綠更甚。時間進入到四月底,初中高中畢業班已經開學兩週。今早一覺醒來,打開手機看到本地的最新消息是小學三四五年級和初中一二年級的確定開學時間。看到這個消息,很多作為家長的人第一動作應該都是鬆了一口氣,這也預示著疫情已經漸漸過去,陽光終究還是會照在大地上,植物不間斷地發生光合作用,草綠花紅耕種忙,又是一年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