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对美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冲击与机遇

新冠肺炎疫情虽然使得医疗健康产业获得了更多的关注,人们期待着医疗行业能够尽快研制出更有效的药品、检测方法以及疫苗帮助世界渡过这次危机。但正如其他行业一样,医疗健康产业受到了疫情的负面冲击。


提到医疗健康行业,不得不提到波士顿——世界医疗健康行业的“重镇”,汇集了如麻省总医院世界顶尖的医疗机构,以及波士顿科学(Boston Scientific)、渤健(Biogen)等知名生物科技公司。而笔者在美国疫情爆发期间有机会与一些波士顿医疗健康产业的从业者和投资人交流的机会(当然是线上)。希望通过论述美国医疗产业受到疫情冲击的影响,以及行业投资人对未来机会的设想,对我国相关从业者有所启发。


“Winter Is Coming”


这句话出自笔者参与的一门医疗产业投资课程的教授——一位在医疗产业有30多年投资经历,亲身经历过几次经济周期并扶持过200多家生物科技公司的“资深老兵”。


疫情对医疗产业各链条的冲击十分巨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对一些生物科技公司特别是初创企业来说,疫情最大的影响是融资。美国股市经历了多次“熔断”,许多生物制药公司的上市融资计划被打断。同时,作为另一主要融资渠道,大多数创业投资基金出于风险的考虑,已经冻结了所有投资的计划。生物科技创业是一个前期成本消耗极高的行业,前期基本没有收入,极度依靠外部融资,许多中小型生物技术公司的现金流可能只能支持几个月。这势必对它们的生存产生极大的考验。笔者接触的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创始人已经就未来疫情可能持续时间的长短,做了相应的削减研发、人力成本的预案。


此外,临床试验中断对生物科技企业产生的生存带来极大压力。由于疫情已经蔓延全球,全球的临床试验中心都受到冲击,临床试验入组和试验病人就诊困难,许多临床试验被迫中断。有报道称疫情导致临床实验脱落率上升至80%。临床试验成本是生物科技研发占比最大的部分,一个临床三期试验的成本可能数以亿计。临床试验中断,不单让许多生物科技公司每月白白流失几十万美元的运营费用,如果试验中断导致整个临床试验失败,那损失将会是千万甚至上亿。


医疗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也受到本次疫情巨大冲击。许多医院和诊所都已经开始了裁员计划,波士顿的一家大型医疗中心,已经裁员700人。甚至全球顶尖医疗机构梅奥医学中心(Mayo Clinic)宣布,将削减约三分之一员工的薪水。


笔者班上有几位做医生的同学,最近也担忧今后工资福利的大幅下降。可能国内的读者会有些疑惑,作为抗疫的中坚力量,医生的福利怎么还大幅下降?因为美国只有约20%的医疗机构是公立医疗机构,这就意味着许多私营医疗机构必须自负盈亏。出于医患安全和扩大新冠病人收治能力的需要,医疗机构缩减了非必要的诊疗,特别是手术治疗这导致许多医疗机构的收入下降达到50%-75%。这对一些中小型医疗机构是极大的冲击。根据近期的一些报道,陆续有些医疗机构已经开始申请破产。


同时,

从中长期来看,医院收入下降的另一个因素是对过度医疗的控制将更加严格。过度医疗是全球许多国家医疗系统面临的问题,美国也不例外。根据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测算,美国每年过度医疗的成本高达2000亿美元。当然过度医疗的产生原因有许多,很多时候不是医德问题而是医疗市场的扭曲(比如一些规章管制措施)造成的,这里暂时先不加赘述。


那么为何这次疫情会长期带来过度医疗的减少呢?为了减少手术和病床占用,疫情导致医生对许多病人采取保守治疗方案。这其实产生了一个“自然实验”:比如一位血管阻塞的病人原本正常情况下是会接受支架植入治疗,但是由于疫情只能进行药物溶栓治疗。如果疫情过后,通过对这些病例数据发现,保守治疗比常规治疗方案效果无显著差别。这将使医保或者商业保险公司今后对于医院的一些治疗方案的报销提出更严厉的要求。


新冠肺炎对美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冲击与机遇


远程医疗的元年


当然,疫情对医疗健康行业带来的不只是危机,也有机遇。许多投资者认为,今年将是美国远程医疗(Telehealth)的元年。笔者参与的一个线上讨论会上,一位知名医疗行业投资评论道:“The genie is out of a bottle.”(精灵终于从瓶子里放出来了。)


在疫情发生之前,制衡远程医疗的“瓶子”主要有四个:

  • 患者接受度,许多患者担心远程医疗质量下降。
  • 医院比较抗拒新技术的采用。
  • 保险覆盖率不高,许多保险不支持对远程医疗费用的赔付。
  • 患者隐私权如何在远程医疗使用中被保护。


这四个问题都因为这次疫情被打破。患者和医生都不愿面对面接触,同时保险、政府也放宽了之前对于远程医疗的限制措施。就如线上课程对教育行业一样,医疗系统的各方都开始“被迫”接受这一新的事物——各大远程医疗公司这么多年花费众多人员、资金的市场教育,忽然因为疫情“一步到位”,甚至遍地开花。从下面一张图中,我们看出虽然面对资本市场的寒冬,今年美国资本市场对于数字医疗的投入仍在显著上升。


新冠肺炎对美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冲击与机遇

图:美国数字医疗行业创投融资各年增长趋势


当然,远程医疗的优势不应该只是“远程”,否则任何一个视频会议网站都可以马上做成一个远程医疗平台。在疫情之后,远程医疗公司应该更深入地思考:其对用户带来的价值增值究竟是什么。从现有的研究来看,远程医疗对于慢性病的治疗有一定的价值贡献,慢性病人可以花费更少的时间和费用,同时可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美国医学会杂志2018年发表的研究发现:对于非急性疾病,在家疗养的病人,比住院病人康复更快,再入院率更低。


但是,笔者认为,更能体现远程医疗/互联网医疗价值的不是治疗,而是健康管理。如何利用新的技术,使我们的医疗体系更好地做好疾病预防工作,使我们的健康产业(healthcare)真正关注健康,而不是疾病发生后的治疗(sickcare)。这可能是互联网医疗真正大展拳脚的地方。


不过,远程医疗的未来还有许多挑战,同时意味着围绕着远程医疗的发展也将有诸多其他机会。比如远程医疗的一大痛点就是检查,患者如何能在家中进行检查,并将数据传给互联网另一端的医生?这需要医疗科技企业开发出新型的家用医疗器械,使患者能够在家自行进行一些检查。未来我们是否能够就在家中自行检验自己的血液,甚至给自己拍摄X光呢?与此相关的,还有前文提到的临床试验,许多制药公司正在关注如何利用远程技术来进行临床实验以降低临床实验的脱落率。


此外,本次疫情使人们更加认识到医疗数据流通的重要性,如何在保护患者隐私的基础上,使医疗数据在不同的医疗提供者之间顺畅的流通,将会增强危机时医疗系统的韧性和把控力。但是现在美国的电子病历系统上过于割裂,因此本次疫情对于美国电子病历(EHR)行业也将带来变革。


丘吉尔说过:“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危机。”整个医疗健康行业虽然受到较大的冲击,但势必也为新的进入者、新的模式创造出了机会。虽然中美在医疗体系上差别巨大,许多机会显然无法照搬采用。但是希望这篇对疫情中美国医疗行业应对的介绍,能对我国的从业者和创业者带来一些借鉴与启发。


* 转自澎湃新闻,原文标题:全球抗疫观 | 美国医生担心收入下降,疫情加速远程医疗到来


【教授简介】 邵翔,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讲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健康经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