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使西行,陳誠的第二次西域之旅

前文 已經說到,明朝外交官陳誠第一次出使西域非常順利,在嘉峪關外重置了安定衛,並且使其處於明朝的實際控制之下,

明朝的影響力逐步擴展到西北邊陲

“靖難之役”後,大明朝的主人已經換成了明成祖朱棣,陳誠因與建文帝文官集團有染,被流放至今北京興州。可是明朝外交事業需要他的時候,明成祖朱棣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畢竟能夠出使安南、西域、蒙古等諸多番邦外域國家的人才,明朝不可多得。

明使西行,陳誠的第二次西域之旅

朱棣劇照

永樂十一年秋,上遣中使勞來之,擇庭臣之能者佐其行。眾推吏部驗封司員外郎陳誠子魯才能當之。子魯在洪武間以名進士為行人,轍跡徧四方,嘗使於沙裡畏兀兒,立安定、曲先、阿端五衙;又使塔灘裡,招攜胡虜; 最後使安南取侵地,以書反覆曉其王,厥聲甚彰。然則是行也,舍子魯其誰與?”(《送陳員外使西域序》)

一、陳誠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緣由

前文 已經說過,中亞的帖木兒帝國率軍百萬想要東征明朝。但是,東征途中,帖木兒突發熱病死去,偌大的帝國瞬間分崩離析。1407年,帖木兒孫子哈里放回了扣留了13年之久的傅安、陳德文使團,希望與明朝和睦相處,藉助明朝力量平定內亂。1409年,帖木兒第四子沙哈魯戰勝了其他幾位主要競爭者,將都城由撒馬爾罕遷往哈烈,成為了帖木兒帝國的主要繼承人。沙哈魯繼位後,因國力衰退,採取守勢,一反帖木兒的東進政策,開始與明朝友好相處,並遣使來貢,希望增進東西方貿易。帖木兒帝國一分為二。

與此同時,明成祖朱棣因得位不正,不符合儒家觀念中的“長幼有序,嫡位繼承”的傳統,一直害怕士大夫家族不支持他,迫切地需要以提高明朝國際聲望的方式來鞏固自己的統治。雙方一拍即合,明成祖以護送哈烈使臣(哈烈為當時帖木兒帝國國都)的名義,派出了一個出使團,並以此擴大自己的政治影響,這是陳誠被第二次指派出使西域的直接由來。

明使西行,陳誠的第二次西域之旅

現代的撒馬爾罕

二、陳誠使團出使西域路線

明朝陳誠使團從吐魯番附近的崖兒城分南北二路西行。李達、陳誠使團從崖兒城南,分南北二路西行,李達率北路,陳誠、李暹走南路。一路上經過了玉門關、敦煌、月氏國、高昌、車師等西域古國故地,途徑蒙古人、回鶻人的部落,最終抵達了哈烈城,受到了哈烈王的熱情款待。

明使西行,陳誠的第二次西域之旅

明朝使團受到熱烈歡迎

當使團經過西北邊境時,受到了西北指揮使宋晟得熱情款待,一路派兵護送,將其送出了哈密衛的勢力範圍,使團進入亦力把裡(東察哈臺汗國分裂後形成)。在此,使團經過了高昌、車師故地,此時的高昌已經被伊斯蘭文化所籠罩,距離宋使王延德出訪已是400年之後了,佛教文化在此難覓蹤影。

使團繼續西行,經過了蒙古人、回鶻人的部落,當聽聞使團來自東方最強大的帝國明朝時,均不敢有所阻攔,一路上任其參觀交流,這為使團瞭解西域文化提供了方便。

明使西行,陳誠的第二次西域之旅

三、陳誠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成果

這一次出使路途遙,明朝使團沿途經歷西域國家和地區一十六處,歷時將近兩年,這也使得陳誠一行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 考察西域諸國的山川地理、風俗人情、人口分佈、奇珍異獸等情況,從而編著出《西域行程記》、《西域番國志》。陳誠返程後,嚮明成祖呈上了《西域記》(《西域番國志》)一冊、《獅子賦》一冊以及(《西域行程記》)一冊,成為當時明朝瞭解西域的重要資料。

明使西行,陳誠的第二次西域之旅

《古西行記》孤本

陳誠使團第二次西行結束後,“西域諸國哈烈、撒馬爾罕、火州、吐魯番、失剌思、俺都準等處各遣使貢文豹、西馬、方物。” 這說明陳誠等人在出使途中帶來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傳播了明朝在西域的影響力,打破了蒙古人自元朝起對西域的文化和地理封鎖,漢文化有一次傳進了西域,同時也帶來了一次西域國家大規模的朝貢熱潮。

陳誠本人也因出使帶來的外交效應,在年末升任吏部驗封司郎中。

結語

陳誠使團第二次出使西域雖然初衷是為了擴大明朝的外交實力,鞏固明成祖朱棣的皇權統治。但是客觀上,使團第二次出訪帶來了三大好處。

1. 擴大了西域諸國與明朝的文化、經貿交流,傳播了漢文化,是民族自信的表現。

2. 進一步鞏固了明朝與西域諸國的的外交關係,西北邊境軍事壓力大大減少。

3. 客觀上帶動了西域諸國少數文化入西北邊境,中原地區百姓前往西北邊境,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民族融合。

總之,明使陳誠第二次出訪西域是十分成功的,這也為他後面三次出訪奠定了基礎。

(未完待續)


1. 陳誠:《使西域記》

2. 吳晉:從《西域行程記》《西域番國志》看陳誠西域之旅

3. 胡睿:《陳誠出使西域與明朝前期對西域的經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