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清朝的康雍乾三個盛世是封建王朝的迴光返照?

清朝的康雍乾三個盛世,還真的是挺了不起的。首先康熙是把國土面積整個擴大,然後和俄羅斯處理好了關係,打了幾仗,平三藩,平準噶爾,這是康熙最大的事。

為什麼說清朝的康雍乾三個盛世是封建王朝的迴光返照?

雍正最重要的是是攤丁入畝,火耗歸公,這兩件事給清朝帶來了大量的國庫的白銀。如果沒有雍正的苦心經營,乾隆根本沒有那麼多錢可花。

為什麼說清朝的康雍乾三個盛世是封建王朝的迴光返照?

而到乾隆手裡邊,其實帝國開始進入分水嶺,就是開始走下坡路,閉關鎖國成為了他的一個基調。因為雍正和康熙,都是和外國人有很多交往的,康熙甚至有很多外國人朋友,康熙學幾何學很多這些東西。但是到乾隆這兒,他基本上認為這些東西我都不需要。

1793年馬格爾尼使團訪華,那時候英國是叫日不落帝國,派了馬格爾尼使團來訪問中國,費了好大力氣見到了乾隆。雙方為了到底是怎麼跪,跪成什麼樣,怎麼說話,爭執了好長時間。這一段大家要看《鴉片戰爭》那樣的書,才能夠看得到。

為什麼說清朝的康雍乾三個盛世是封建王朝的迴光返照?

乾隆是怎麼對付馬格爾尼的?他說,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貨物以通有無。這是很著名的一段話,就是我們這兒什麼都有,跟你們做貿易純粹是為了可憐你們,根本不需要跟你們做貿易。

然後嘉慶二十一年,英國政府再度嘗試,又派遣了阿美士德爵士,攜帶禮物和軍艦來華,雙方還是沒能如願。這兩次英使來華,雙方不能進入談判,一方面清廷自滿自大,以天朝自居,另一方面英國也過分自信,提出片面優惠的要求,盼望中國接受。雙方都有愚昧與自大之處,乾隆一朝,君臣耽於逸樂,不求瞭解外國情形,不能與康熙朝相比。

所以中國開始被動地被拉到整個世界的大舞臺上。一方面,是整個世界一定要把你吸納進來,一方面是中國人不願意跟他們有任何的交流,所以就會出現後來的鴉片戰爭。而在這個過程當中,中國自己本身的國力削弱,是非常嚴重的,整個八旗子弟的騎兵毫無戰鬥力,到了連馬都騎不了的程度。整個中國國內打仗靠的都是綠營兵,綠營兵就是漢人。但是真正鴉片戰爭打起來了以後,你會發現漢人不願意賣命,漢人覺得這是滿洲皇帝和你們外國人之間的這個關係,所以不堪一擊。

為什麼說清朝的康雍乾三個盛世是封建王朝的迴光返照?

一隻小小的艦隊,沿著長江一路走上來,就能夠逼迫清朝政府簽訂《南京條約》,這是非常恥辱的一件事情。但是同樣,鴉片戰爭使得中國走入了近代,就是它叫醒了這麼一個古老的國度。

那時候拿破崙就講,不要去喚醒那個沉睡的獅子,就讓它那樣躺在那而挺好的,因為他知道中國的力量,他們聽說過蒙古大軍橫掃世界的故事。

所以整個鴉片戰爭,其實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一方面我們確實是被動屈辱,另外一方面我們也被動的被拉入到了現代社會當中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