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臺北故宮寫匾,為蔡元培寫墓表,終其一生與書法為伴

他為臺北故宮寫匾,為蔡元培寫墓表,終其一生與書法為伴

■ 1964年莊嚴先生每日摹練書法、勤習不輟

莊嚴是臺灣書壇的代表人物之一,以瘦金體聞名藝林。總覽臺灣藝壇書家,莊嚴一生奉職於故宮博物院,飽覽歷代名家書畫,他的書藝尤其具有《書史》脈絡的概念,不限於一家一派。他為臺北故宮寫匾,為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先生寫墓表……歷經諸多書藝盛世,卻一直堅持活到老學到老,不自滿,經常寫字到手痠眼花,可謂一代書家。

他为台北故宫写匾,为蔡元培写墓表,终其一生与书法为伴

■ 莊嚴臨東漢《禮器碑》。莊嚴以為此碑筆法險勁,乃為瘦金體之先河。

老爺子是位十足的性情中人,絕非只是埋頭鑽研學問的學者。1947年10月15日《莊嚴日記》雲:「四時許起讀昨得鷗波諸碑,年來注意搜求,不過十餘品,身在邊陲得之不易。今一天竟得十餘品,恍如貧兒暴富,到底大地方不同。樂固樂矣,亦有痛苦,家用日高,室人天天發愁,吾尚雅好此物,自心不安,然平生不嫖不賭,所嗜惟此,一概蠲除生趣毫無,蓋吾之生活方式完全在於興趣,其他不足論也」。

他为台北故宫写匾,为蔡元培写墓表,终其一生与书法为伴
他为台北故宫写匾,为蔡元培写墓表,终其一生与书法为伴

■ 1946年的的《莊嚴日記》,是一本13.3×9.5公分、每頁還被劃分成四格式樣的小記事簿,用螞蟻大般的小字寫得密密麻麻的,並有月餘輟寫而空白。

1946

1946年之前老爺子習練書法的情況,根據他終生摯友臺靜農世伯於《慕陵先生書藝溯源》文中所稱:「慕陵還是北京大學哲學系的學生,…天天早晨先練字,再做別的事。那時琉璃廠南紙店有一種過油的紙,他就用這種紙日臨薛稷的《信行禪師碑》」;接著又習褚字,臺伯伯說是受到兩位擅書褚字的前輩黃樹棻(適庵)先生和趙世俊(山木)先生的影響;「稷書是褚遂良的嫡派,這是他學書的初步,由薛而入褚,原是正規的途徑」。

1947

他为台北故宫写匾,为蔡元培写墓表,终其一生与书法为伴

■ 1947年1 月 1 日《莊嚴日記》, 用趙楷書寫。

1947年在重慶期間,日記中經常見到他於凌晨起床即抄書寫字,午休後及晚間都還往往寫到手痠眼花。他將借來的趙松雪〈膽巴碑〉原跡複印件,於1月6日「臨寫」過一通,3月28日完成「影寫」一遍。日記中感受到先生急切進取又彷徨的心情:

他为台北故宫写匾,为蔡元培写墓表,终其一生与书法为伴

■ 莊嚴臨趙楷《邪閒公家傳》書法冊,1947。

他为台北故宫写匾,为蔡元培写墓表,终其一生与书法为伴他为台北故宫写匾,为蔡元培写墓表,终其一生与书法为伴

■ 莊嚴影摹趙書章草《急就章》冊(疑原帖為俞和所書),1947。

1951

他为台北故宫写匾,为蔡元培写墓表,终其一生与书法为伴

■ 1951年1月11日《莊嚴日記》。

1951年先生臨習的書體仍為趙書的《邪閒公家傳》、寫趙《臨裹鮓帖》的草書、習趙尺牘,並鈔錄有關編趙子昂年譜的資料。認為趙書《三門記》,可作為小孩習字模板。自己反省:「注意松雪書亦概有年,而落筆俗氣不堪,無一筆趙書意味,總之眼高手低」。是年張大千旅印緬歸來,並攜來他在日月潭所作的畫一幅見贈。

他为台北故宫写匾,为蔡元培写墓表,终其一生与书法为伴

■ 張大千,《湖畔憶舊》,1951。

1954

1954年先生仍為編輯趙氏年譜而收集資料。對於書法的臨寫,仍不出趙子昂書體。這年初他曾用寸許褚楷寫一幅大中堂,懸之遠觀後,批評自己的書法「行氣章法毫無」。他也深知其原因,「一為不常寫手不圓熟,二為目力近視,字只能顧及目下,照顧不到全幅,所以一筆筆很有可觀,全幅多不連貫」。

1965

先生於隸書,在1921年的日記中發現曾經臨過《石門頌》,1947年自稱醉心《禮器碑》、又兼臨《沈君闕》、勾摹《趙菿碑》,1952年曾臨《營陵碑》,自1961年開始臨寫《夏承碑》、《楊伯起碑》,1963年又寫北齊《唐邕寫經碑》,1964年更勤練《華山》、《孔宙》等碑,故於隸書的筆法應該已經能得心應手。

1965年,先生最為重要的書藝盛事,莫過於他用自己融合楷隸的筆法,揮寫「國立故宮博物院」七個大字懸掛在故宮正門右旁壁上,先生說「平生也寫些榜書,也雖(有)光榮可記載者,莫過此次為故宮寫匾。蓋自大學畢業獻身已四十餘年,一生精力全耗在此。今能寫一匾,雖非院長、等於院長最高首長身分,又何憾焉」。

他为台北故宫写匾,为蔡元培写墓表,终其一生与书法为伴

■ 莊嚴與其所書的「國立故宮博物院」七大字,1965。(莊靈攝 / 提供)

他为台北故宫写匾,为蔡元培写墓表,终其一生与书法为伴
他为台北故宫写匾,为蔡元培写墓表,终其一生与书法为伴

■ 當時故宮的出版品,絕大部分均由莊嚴題簽。

1967

1967年,先生開始勤臨北齊《唐邕碑》,次年開始臨《泰山經石峪金剛經》,稱「《泰山經石峪金剛經》,以前看看非常喜愛,學之不上手,自知無此寬厚底蘊氣度。近數年寫其他北齊碑已得手,今日學之居能彷佛,大出意外,也許與年歲修養有關」。兼書《孟法師碑》,加強自己褚楷的熟練度,更以弘一法師手寫的《金剛經》為範本,而用褚趙合體的楷書抄寫,此舉自稱是「為習字,非抄經」。

研讀老爺子這一年的日記,尤其在後半年,他幾乎都在凌晨四時起床,先靜坐,接著鈔經習字,然後打拳,三者成了他的日課。他甚至於說「一天未寫字,手發癢,近來確有點上癮非寫幾行不可」。

他为台北故宫写匾,为蔡元培写墓表,终其一生与书法为伴

■ 莊嚴書稱〈唐邕碑〉是八分與楷之橋梯,1975。

「嘗謂八分為篆與楷書之橋樑,而六朝人碑刻又為八分與楷之橋梯;精研此碑可悟斯理不誣。此本餘舊藏撿交莊君景印,今亦只餘一冊,持付夏生、蘋、蘅母女三人存之。六十四年四月六一翁」;又「高四尺七寸,廣三尺六寸,在磁州鼓山。」

他为台北故宫写匾,为蔡元培写墓表,终其一生与书法为伴

■ 莊嚴書〈頌北齊唐邕造像記〉,1967。

景印《唐邕碑》封底墨書:「頌北齊唐邕造像記。北齊人書大都雍容端厚既古拙復生動,用筆在隸楷之間,(北)周隋初唐諸大家緒由此得法,乃古今書法一大關鍵,但與傳統鐘王授受之說無涉,此非邃於書道,未易解也。五十六年十月時在外雙溪,此短短數十字足以表達最近學書心得,故鈔存之。六一翁」。

他为台北故宫写匾,为蔡元培写墓表,终其一生与书法为伴

■ 莊嚴與好大王碑拓片。(姚孟嘉攝 / 莊靈提供)

他为台北故宫写匾,为蔡元培写墓表,终其一生与书法为伴

■ 莊嚴書《好大王碑》,1976。

他为台北故宫写匾,为蔡元培写墓表,终其一生与书法为伴

■ 《隋寧贙·曹植碑》帖後封頁內文,1978。

「六十五年六月十五日收得於大陸書店,是月念九日臨畢第一通。得碑後一年內,至少臨寫四或五通。停頓經年,今再開始姑定為六通。八十老翁記憶不清矣。六十七年戊午十月六一翁」。

- end -

總監丨馮錯

主編 | 凌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