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孩子军团】系列(6)——阿德里安·丹特利和马克·阿奎尔

本文共3096字。读完大概需要13分钟。

上篇回顾:

下篇预告:【坏孩子军团】系列(7)——“乔丹法则”诞生了

【坏孩子军团】系列,会有10篇文章的连载。

在这个系列文章里,我将写写那支在20世纪80年代被称为“坏孩子军团”的底特律活塞队。

围绕他们的十个主要球员,以及主教练查克·戴利,去描述从1981年夏天,活塞队用2号签选中伊赛亚·托马斯开始,到1991年夏天,活塞在东部决赛被迈克尔·乔丹的公牛4比0横扫为止。为大家揭开“坏小子军团”的真实面貌。

【坏孩子军团】系列(6)——阿德里安·丹特利和马克·阿奎尔

“BAD BOYS”——坏孩子军团

写在前面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那支底特律活塞队,被大家称为“坏孩子军团”。他们处在魔术师和伯德时代以及乔丹时代之间,他们建立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篮球文化。

他们愤怒的从斜刺里杀出,横亘在NBA迄今为止,两个伟大的王朝之间,惊的世人哑口无言。

他们被称为恶棍和流氓,有人说他们的出现是对篮球发展的阻碍。以至于后来的人们再提到他们的时候,这就是他们所有的标签了——他们用肮脏卑鄙的手段去赢下比赛,他们是大反派,是街头恶霸。

那么历史的真相是到底是怎样的?他们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他们又是怎么凑到一起的?他们的出现又对NBA,乃至篮球运动的发展,产生了何种影响?

【坏孩子军团】系列(6)——阿德里安·丹特利和马克·阿奎尔

“微笑刺客”伊赛亚·托马斯庆祝夺冠

戴利对于球队锋线轮换的调整

1988-1989赛季,活塞队的主场搬到了奥本山宫殿。“坏小子们”收拾好行囊,准备再一次向总冠军发起冲击。

然而,在这个节骨眼上,事情却有了微妙的变化。因为队友们都越来越能感觉到,球队的锋线——阿德里安·丹特利正在带着怨气在打球。

【坏孩子军团】系列(6)——阿德里安·丹特利和马克·阿奎尔

阿德里安·丹特利

丹尼斯·罗德曼来到了他职业生涯的第三个赛季。他的长项——篮板和防守,变得更加出色了,经验也越来越丰富。整个球队都意识到了:罗德曼身上异常的活力和飞快的进步。所以查克·戴利开始经常在第四节,把丹特利摁在板凳上,而让罗德曼、马洪和兰比尔共同搭档锋线。

事实证明,戴利对罗德曼这样的战术安排,也确实让球队的整体战斗力得到了提升。

【坏孩子军团】系列(6)——阿德里安·丹特利和马克·阿奎尔

丹尼斯·罗德曼

然而丹特利却对此大为光火。他认为他是曾经的得分王,罗德曼根本不够资格,去占据本应该属于他的出场时间。

他经常在替补席上满含怨气地瞪着戴利。显然,这是查克·戴利没有预料到的。

戴利觉得在经过了那么多的艰难时刻后,这支球队里的每个人,都应该是团结一致的,都应该是无私的,都应该是可以为了胜利牺牲自我的,也都是应该坚决服从自己的战术安排的。

【坏孩子军团】系列(6)——阿德里安·丹特利和马克·阿奎尔

查克·戴利

性格决定命运,丹特利和戴利的内讧终于爆发了

而丹特利显然不是这样的。他更在乎自己的出手次数和出场时间,也更在乎自己在球队里的位置和资历。

两年之前,当活塞队总经理麦克洛斯基,从爵士队换来丹特利时。那笔交易就被很多人认为是一笔高风险的交易。

虽然在来到活塞队之前,丹特利有着出色的过往履历:他曾拿过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的金牌,联盟最佳新秀。在1980年-1984年的4个NBA赛季里,丹特利的场均得分都在30分以上。他在爵士队留下了6次入选全明星,5次全明星首发和两个得分王的成绩单。

【坏孩子军团】系列(6)——阿德里安·丹特利和马克·阿奎尔

丹特利在来到活塞之前的场均数据单

但是问题在于,活塞队对于丹特利的定位。

丹特利既不像伊赛亚和杜马斯那样,是活塞队自己选中自己培养的球员,又不是兰比尔、马洪、罗德曼、萨利和爱德华兹那样,勤勤恳恳的蓝领球员。他更不愿成为像文尼·约翰逊那样的替补得分手。

毫无疑问,丹特利也曾煊赫一时,风光无限。他在场上是认为是个致命的攻击手,他有出色的得分能力,然而他从来不是一个球队领袖,在防守端也贡献有限。

【坏孩子军团】系列(6)——阿德里安·丹特利和马克·阿奎尔

丹特利后来被交易到了小牛

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丹特利平时总是沉默寡言,这让他的队友始终都猜不透他究竟想干什么。

他勤勤恳恳,却极具野心和私欲。他始终希望自己可以当球队老大。他的能力能够迎合他的野心,但是他的性格却驾驭不了他内心的私欲。

阿德里安·丹特利从来都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小子”。他有自己的私心,他想成为球队的头牌人物,他想把活塞队老大的位置,从伊赛亚手里抢过来。

然而,全世界都知道活塞队是伊赛亚的,而不是丹特利的。

【坏孩子军团】系列(6)——阿德里安·丹特利和马克·阿奎尔

丹特利在爵士队时期

在活塞队的前两年,丹特利还是很中规中矩的。在不触及他所能容忍的底线的情况下,他宁愿做个沉默寡言的斗士。

而当查克又一次要在比赛的最后关头把他撤下来,而换上罗德曼时,丹特利终于爆发了。

赛季中段的一个周日的下午,在一场对阵凯尔特人队的比赛中,查克·戴利再一次想把丹特利换下,让罗德曼上场。这次,丹特利瞥了戴利一眼,站在球场上拒绝下场,罗德曼只好又坐回了板凳席。

随后戴利冲着丹特利喊了几句,丹特利也走到查克面前,两人互相咆哮起来,争的面红耳赤。自己的球员和自己的主教练发生了这样的激烈的争吵,在场所有人都面面相觑,不忍直视。

【坏孩子军团】系列(6)——阿德里安·丹特利和马克·阿奎尔

查克·戴利和伊赛亚·托马斯

丹特利离开了,阿奎尔来了

比赛结束之后,球队回到了底特律。戴利教练和丹特利单独进行了一次会谈。两人在那间屋子里又争吵了近半个小时。

后来,伊赛亚作为球队领袖,找到了球队的每个人,召开了内部会议,说明了球队现在所面临的情况,告诉每个人应该做什么。

而丹特利却没给他好脸,反问道:“伊塞亚,你觉得你应该做些什么呢?”

【坏孩子军团】系列(6)——阿德里安·丹特利和马克·阿奎尔

伊赛亚·托马斯

这时候,所有人都知道球队出了问题,有了严重的内讧。他们不再是原来的那支“坏小子军团”了。

总经理麦克洛斯基认为他必须得做点什么了。所以,他立刻策动交易,把丹特利送到了小牛队,换来了马克·阿奎尔。而阿奎尔是伊赛亚的发小,两人小时候都生活在芝加哥西部的那片贫民区里。

所以,丹特利理所当然的认为:是因为伊赛亚不喜欢他,他才被交易走的。他觉得是伊赛亚跑到了麦克洛斯基那里,告诉他把丹特利交易掉,换来他的好朋友阿奎尔。

然而事实是,伊赛亚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事。

【坏孩子军团】系列(6)——阿德里安·丹特利和马克·阿奎尔

托马斯和丹特利

无论如何,阿德里安·丹特利必须得收拾行囊,飞往达拉斯了。而另一个“坏小子”——马克·阿奎尔来了。

达拉斯小牛队成立于1980年,经过了第一个赛季15胜67负的惨败后,他们在1981年选秀中,用状元签选中了马克·阿奎尔,而那一年的二号秀就是伊赛亚·托马斯。

阿奎尔是个身材矮壮的力量型前锋,他在小牛队效力了7年,和丹特利一样,同样也是一个顶尖得分手。他曾三度入选全明星,但是阿奎尔强悍的比赛方式和他的得分能力同样突出。

【坏孩子军团】系列(6)——阿德里安·丹特利和马克·阿奎尔

小牛时期的马克·阿奎尔

在之前的职业生涯里,状元秀阿奎尔,被认为是一个性格孤僻、不合群,喜欢单打独斗的球员。他小牛时期的队友罗兰多·布莱克曼就曾说:“马克就是不想待在这里,所以他把周围人的生活都弄得一团糟。”

所以当麦克洛斯基做完这笔交易后,除了伊赛亚,所有人感觉不可思议:“哇哦,我们在争冠期间做了这样一笔交易?”所有人都感到担心,甚至有人预言活塞队今年绝对打不进总决赛。

甚至连活塞球迷都为这笔交易感到惊讶。没有人知道麦克洛斯基为什么要交易来一个声名狼藉的“刺头”,来破坏一支争冠球队的化学反应。

【坏孩子军团】系列(6)——阿德里安·丹特利和马克·阿奎尔

马克·阿奎尔持球进攻

于是,伊赛亚安排了一次会议,让他的队友们认识他的这位老朋友,并且为他担保。所有人都走过来告诉阿奎尔:“你得防守,你得抢篮板,我们不需要那么多得分,你不能像在小牛队一样……”

于是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阿奎尔和这帮“坏小子们”特别合拍,球队转瞬之间又恢复了往日的风采。

他们在主场取得了18连胜,在剩余的赛程里以30胜4负的战绩收官,最终战绩63胜19负,高居联盟第一。而且他们成为了联盟防守效率和篮板最出色的球队。

而且此时距联盟出台“恶意犯规”,还有两年的时间,所以“坏小子们”可以继续肆无忌惮地,坚持着他们凶狠、残暴、决绝甚至肮脏的比赛策略。

写在最后

1989年季后赛,活塞队在前两轮里未输一场。东部决赛里,他们又一次遇上了“飞人”迈克尔·乔丹。

接下来,“坏小子们”把他们凶狠的、残暴的比赛策略发挥到了极致。他们的篮球理念,在对手公牛队身上展现到了淋漓尽致。

让世人看到了篮球世界里未曾见过的、最决绝的个人防守策略,也就是传说中的——“乔丹法则”……

下篇预告:【坏孩子军团】系列(7)——“乔丹法则”诞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