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部長:“中國製造”沒你想象的那麼強大,民間太狂熱

工信部部長:“中國製造”沒你想象的那麼強大,民間太狂熱

如果說全球製造業分為四級梯隊:那麼中國還處在第三梯隊,“中國製造”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強大。疫情會放大以往所有的衝突,從這個意義上講,推動科技創新也是毋庸置疑的,或許還會成為我們進入下一個時代的契機。


本文4700字,花10分鐘讀完,你會對中國的現狀有一個清醒的認知。


這是一場人類與瘟疫的戰爭。


因為災難,人類正在加速進入一個科技創新的新時代,被民間寄予厚望的“中國製造”表現的並不現代。


浩瀚宇宙中,一艘重825.5千克的空間探測器孤獨飛行了42年。再過5年,它上面所有電力就將耗盡,會與地球失聯,繼續往更深的宇宙飛去。


它叫“旅行者一號”,由美國NASA於1977年9月5日發射升空,是目前距離地球最遠的人造物體。


與此同時,它的發射源頭,美國,正在成為地球上受新冠病毒肆虐最嚴重的國家。


“旅行者一號”集合了當時世界最頂尖的科技水平,為探索人類的新家園而出征。時任美國總統卡特親自錄了一段問候,放在“旅行者一號”上。


他說:“我們正努力生活在我們的時代,準備進入你們的時代。”


這次疫情正在倒逼科技創新,或許也會成為我們進入下一個時代的契機。


這幾天,美國雅培推出的分子即時檢測技術刷屏:5分鐘出陽性結果,13分鐘出陰性結果;


歐美多國企業開始自己研發設計呼吸機,最快的10天就能造出來;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研究出被稱為“病毒陷阱”的抗病毒塗層面罩,正在加班加點製作,送往醫院的抗疫一線;


以色列推出只用掃描皮膚就可檢測症狀的傳感器;


韓國發明病毒檢測電話間,快速且安全;


中國啟用無人機給隔離區送物資,研發出實時監測是否戴口罩的機器人,用大數據管理隔離觀察人員,使用3D打印出隔離間和呼吸機配件……


戰爭也是一樣。一戰加速了電力和飛行器的發展,二戰則開拓了火箭技術和核技術的未來。這是人類的本能。當我們使用的工具得到飛速發展的時候,一定不是吃飽喝足,而是保護自己,對抗身邊威脅的時候。


瘟疫與戰爭一樣,都在加速人類的科技創新,也在改變社會面貌。本質上,疫情是人類與病毒的戰爭,最後率先取得勝利的,一定是科技實力最強的國家。


最近海外一地雞毛,中國接連給世界各國送去防疫物資,令不少人自信心瘋狂膨脹,這就有點過了。


這令我不禁想起工信部部長苗圩此前曾說的那番話:“在全球製造業的四級梯隊中,中國還處於第三梯隊,而且這種格局在短時間內難有根本性改變。要成為製造強國至少要再努力30年。”


苗部長還指出,全球製造業分為四級梯隊:


第一梯隊是以美國為主導的全球科技創新中心;


第二梯隊是高端製造領域,包括歐盟、日本;


第三梯隊是中低端製造領域,主要是一些新興國家,包括中國;


第四梯隊主要是資源輸出國,包括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非洲、拉美等國。


工信部部長:“中國製造”沒你想象的那麼強大,民間太狂熱

美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

5分鐘就能出陽性結果


疫情倒逼下的創新,主要分為兩類:從0到1的,和老壇裝新酒的。


先說老壇裝新酒,指的是在原有的技術上做改進,或者是一些技術在疫情下有了新用途。


我的湖北同事上週六去做了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到週日下午才拿到結果。而現在美國只需要5分鐘就可以出陽性結果,13分鐘出陰性結果。


這項黑科技叫做分子即時檢測技術,被裝配在一個重量不到3公斤的設備中,使用雅培公司的ID Now平臺進行檢測。這個平臺早在一年半以前就被用於甲流和乙流的快速檢測。特朗普還專門在白宮直播開箱了這款設備。


工信部部長:“中國製造”沒你想象的那麼強大,民間太狂熱


自推出黑科技以來,雅培公司已經向全美50個州送去了50萬臺裝配有ID Now平臺的設備。截至4月14日,全美已經做了296萬次檢測,57.8萬陽性,239萬陰性。


雅培公司自己給出的預測是,未來可以做到每週100萬次測試,也就是每天14萬人左右,非常恐怖的速度。


工信部部長:“中國製造”沒你想象的那麼強大,民間太狂熱

▲長按掃碼,分享朋友圈


工信部部長:“中國製造”沒你想象的那麼強大,民間太狂熱

英國生產出能夠殺死病毒的面罩


如果美國5分鐘出陽性結果是黑科技,那麼英國生產出能夠殺死病毒的面罩那就算是逆天的玩意兒了。


從2011年開始,英國生物技術公司Virustatic和曼徹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們就在研發一種能夠殺死病毒的蛋白質塗料。2016年,研究成果——“病毒陷阱”首度公開。


根據研究小組的說法,“病毒陷阱”的病毒捕獲率超過了96%。Virustatic公司的安娜·羅伯茲表示:


“最近一個月,我們根據新冠病毒的特點,升級了我們的技術,為應對疫情確立了有效的方法。”


工信部部長:“中國製造”沒你想象的那麼強大,民間太狂熱


這款面罩最大的特點是,它的工作原理不像傳統口罩那樣擋住病毒,反而是吸引病毒到外面那層織物上。織物上噴了能夠殺死病毒的蛋白質塗料,一旦粘到了病毒,就會破壞它的外膜,進而黏住內部結構,令病毒直接消失。


因此,這款面罩是可以手洗三次,反覆使用的。


這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事實是,擁有90年曆史的英國大型工作服制造商Wearwell已經上流水線生產這款面罩,第一批交付的50000多套已經送往了指定的醫療機構,以保護一線醫護。


工信部部長:“中國製造”沒你想象的那麼強大,民間太狂熱

位於第三梯隊的中國製造

並不像我們想象那麼強大


類似的從0到1的創新還有很多,遺憾的是,我們的身影依然不夠清晰。


這似乎再一次驗證了苗部長的話:中國製造是第三梯隊。


如果給你一份能夠決定人類命運的技術圖紙,你會怎麼做呢?


拿著關係人類生命的技術圖紙,一邊可能是夜以繼日的創新,另一邊可能是成千上萬的暴利。天堂地獄,一念之間。


口罩,2020年的硬通貨,價格一度翻了幾百倍。熔噴無紡布是口罩的核心濾材,也是前些日子口罩生產中最緊缺的原料。平常每噸2萬元左右,疫情期間價格已經逼近20萬。有地方甚至去到了50萬元一噸。


工信部部長:“中國製造”沒你想象的那麼強大,民間太狂熱


雖然利潤誘惑前所未有地巨大,但是正規熔噴布生產線面臨著原料運輸難、生產週期長等困難,往往只有財大氣粗的中石化等國有企業才能夠駕馭。


但是生產原理和技術圖紙卻是公開的。這就分為了兩個陣營。


滿懷社會責任感的汽車企業,主動請纓,改造車間生產線,靈活轉產口罩和防護服。


而在更多的小城鎮,逐利的商人們照葫蘆畫瓢,二三十萬就搞出了一條山寨熔噴布生產線。投資百萬回報千萬的神話,天天都在這些地方上演。


工信部部長:“中國製造”沒你想象的那麼強大,民間太狂熱


不僅如此,為了儘可能壓低成本,商人們使用不合規原料、偽造生產資質證書、製作假檢測報告、下游加價倒賣……極短的時間內,一條地下產業鏈就出現了。


大量的不合格熔噴布靜悄悄地流向市場,它們的過濾效果不足50%,不知道有多少人戴上了過濾效果極差的假口罩,去跟兇猛的新冠病毒作鬥爭。


工信部部長:“中國製造”沒你想象的那麼強大,民間太狂熱

從0到1的創新

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同樣是掌握核心科技,我們來看看別人家是怎麼做的。


在歐美,更多的企業投入資源生產的不是口罩,而是呼吸機。


呼吸機其實就是一臺通過加壓氧氣和經過濾空氣,幫助你進行呼吸的輔助設備。主要分為兩類,一種是需要進行插管的侵入性呼吸設備,另一種就是非侵入性的。


工信部部長:“中國製造”沒你想象的那麼強大,民間太狂熱


今年年初,印度公司Meticulous Research公佈了全球呼吸機前十大公司,美國佔了三席,德國有兩家,剩餘的全都在歐洲國家。


這些信息,乃至呼吸機的設計圖紙,全部都可以在網上免費獲取。也就是說,無論是中國企業生產口罩,還是歐美企業生產呼吸機,其實都是開題考試。


然而,歐美的生產線並沒有被天量的需求矇蔽了雙眼。客觀上,非醫療製造商需要克服的法規限制非常多。主觀上,企業們正在花心思進行創新,儘可能更快、更簡單地改造呼吸機生產線。


例如我們熟知的英國企業戴森,在英國首相約翰遜下令輔助製造呼吸機之後,僅用了十天,就從頭設計了一種全新的呼吸機“Covent”,並且已經制造出了1.5萬臺。


工信部部長:“中國製造”沒你想象的那麼強大,民間太狂熱


英國史密斯集團本來就是呼吸機制造巨頭,這次推出了5000臺便攜呼吸機。另一家英國公司Gtech也重新設計了一個產品原型,特點是可以完全依靠醫院的牆壁供氧系統運行,而不用額外的電源和氧氣筒。


無論是侵入性還是非侵入性,呼吸機的核心原理都是增壓,將氧氣與過濾後的空氣加壓,供病人呼吸。


因此,還是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工程師和梅賽德斯一級方程式賽車小組的臨床醫生合作,製造出了所謂的持續正氣道正壓設備(CPAP),也可用於輔助呼吸。


因為是直接加壓輸氧,這套設備不需要複雜的呼吸機械,甚至可以廣泛用於重症監護室以外的病床。


經過倫敦多家醫院的試驗後,僅4月6日一天,這個賽車小組就生產出近600套CPAP,併為了應對供不應求的狀況,預計未來日產量可以上升到1000套。


除了上面這些硬核創新,還有一些十分巧妙的創新出現了。比如法國體育零售商迪卡儂,將原本為了方便浮潛而開發的面罩改裝成輔助呼吸設備,並將設計文件和改裝教程上傳,供網友自行DIY。


一位意大利醫生Renato Favero就看到了這些開源資料,聯繫上了3D打印公司,批量生產了這種簡易的呼吸面罩,已經拯救了數百名重症患者的生命。


工信部部長:“中國製造”沒你想象的那麼強大,民間太狂熱

▲長按掃碼,分享朋友圈


工信部部長:“中國製造”沒你想象的那麼強大,民間太狂熱

關於“中國製造”的3點分析


如果你細品,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外製造在路徑依賴和技術創新上的巨大不同。確實就像苗部長那句話,“中國製造”並不像我們想象那麼強大。


第一,絕大多數的中國製造仍然走在老路上,粗放發展,重視規模化,而歐美製造更精細,注重把一樣東西做到極致。


同樣是拿到了技術圖紙,很多中國企業往往想的是趕緊複製,然後鋪開到所有有能力上馬的地方,不會優先強調兼容性或者優化。


第一梯隊的發達國家,則是在一項技術上鑽透了,找到最優解,再投入生產,減少不必要的風險和資源浪費。


第二,第一梯隊製造大國的產學研合作非常成熟,而中國製造的產學研結合往往不成形甚至斷裂,各幹各的。


歐美製造商會習慣邀請大學教授一起研究課題,這樣業界能夠拿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學界則能瞭解實際應用過程中的缺陷,立即改進。


而中國實驗室裡的技術創新,往往跟民間自發的技術改進,是在兩個平行世界下同時出現的事物。


第三,法律區別。


歐美能夠聚焦做精細化,一個重要原因是法規完善。他們知道哪些是不能做的,所以只要把精力用於改進原有的事物就足夠了。


但中國法規還處在發展階段,有很多可以鑽空子的灰色地帶。疫情放大了所有的衝突,也催生了這些可以獲取暴利的地下產業鏈。


工信部部長:“中國製造”沒你想象的那麼強大,民間太狂熱

寫在最後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瘟疫乃至戰爭年代,會暴露出所有國家的底牌,也會倒逼各國加速製造技術的創新。這也是中國最好的超車機會,沒有之一。


從3D打印的口罩,到爭相推出新設計的呼吸機,從無人機實時監控,到用大數據跟蹤進行密切接觸者的隔離,這場新冠病毒大流行,反而開創了一個快速創新的新時代。


病毒會對我們的行業、社交生活和個人認知造成不可逆的影響,但同時也會促使創造力大量湧現。


這不禁讓人想起曾經的戰爭年代。以火箭技術為例,二戰後的數十年間,這項技術幫助人類登月,探測未知星域,甚至尋找新家園。而最原始的噴氣式飛機的發動機技術就是在1939年的戰爭過程中得以成熟的。


二戰時期的原子彈,還催生了核技術的成熟。


戰爭是人類最高程度的對抗和衝突,對科技的需求瘋狂上升。而到了當下這個科技決定戰爭的時代,科技的作用又會被極度放大。這種正向循環決定了,戰爭一定會加速科技的創新。


疫情會放大以往所有的衝突,從這個意義上講,疫情推動科技創新也是毋庸置疑的。


當然,也不用妄自菲薄。很多中國企業已然能在第一、第二梯隊中擁有一席之地。要相信複雜的中國總是會給中國人意外的驚喜。


此次疫情大大加深了各國對5G、人工智能、大數據的重視,這也是中國“新基建”早已搶先佈局的方向。


國家之間的競爭就是科技的競爭,也是創新的競爭。與之前的危機時刻一樣,願中國能夠在這次危機中把握到最大的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