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我怎麼覺得一點也不科幻

不出意料,《流浪地球》成了春節檔票房冠軍,現在對它的期待是能不能成為華語電影票房第二甚至第一。

都說今年的春節檔是史上競爭最激烈的,而論口碑和票房,卻沒有一部對《流浪地球》造成威脅。

流浪地球——我怎麼覺得一點也不科幻

它和去年的《紅海行動》很像,初期排片都不太好,靠著口碑一路逆襲。能達到這樣的效果,《流浪地球》做對了很多事。

導演郭帆是聰明的,他截取了原著的背景,用一般災難片的框架來講故事。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將效果做到最好,再加上國產科幻電影的加持,再一次引爆了觀眾的觀影熱情。

大家都對國產科幻電影能做到這種程度而歡欣鼓舞,以至於打6-7分都成了是黑這部電影。而在我看來,拋卻國產這樣的標籤,這是電影應得的分數。

流浪地球——我怎麼覺得一點也不科幻

在看完電影以後,《流浪地球》給我的感覺是不太科幻,明明有一個很有創意的點子——帶著地球在太空流浪。

都說這是中國第一部硬科幻電影,沒錯,視覺效果的呈現是很硬;在科學理論上也是遵循原著,用地球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

流浪地球——我怎麼覺得一點也不科幻

不過,在"軟"的地方卻一點也不科幻。

在太陽已成夢魘的社會,地球上人類的精神狀態和現在的人毫無區別,原著裡的人物只關心生死,其他都成了次要,主角的父親出軌和其小學老師在一起兩個月,他的媽媽卻毫不在意,連那個女人的名字都不記得。

這種高壓的生存狀態下人的精神究竟會不會變成這樣暫且不論,至少這是一個合理的想象。

流浪地球——我怎麼覺得一點也不科幻

電影中的人物卻沒有受到一點影響,他們還是和我們現在的人一樣。戰友執行任務死了,他們會沮喪,會失控,其中的女隊員甚至拔槍把珍貴的"火石"打爛。

在我們現在生存的社會這是合理的人物行為,這樣的行為還會成為人物是有血有肉的佐證,只不過在發動機大於一切的那個時代,這樣的人物一點也不科幻。

流浪地球——我怎麼覺得一點也不科幻

聯合政府只以聲音友情出演,說的既不是英文也不是中文。很奇怪,好萊塢可以明目張膽地用本國語言,我們還要遮遮掩掩,也不知道聯合政府是不是法國一家獨大。

地下城本是一個很好地展示未來社會形態的地方,不過被一筆帶過了,而展現出來的樣子,和某些犯罪片裡的陰暗小城相差無幾,最科幻的地方我覺得是蚯蚓幹。

流浪地球——我怎麼覺得一點也不科幻

這些只是外在變現,根本原因是電影沒有足夠的背景設置,冰山沉在海底部分不多,那露出的也就只有一點。

還有就是電影的主題。

如果說電影有主題的話,那就是親情,是回家了。

這是災難片慣常使用的主題,在全球危機的背景下,一個小的家庭,一個人物為了自己的家"順便"把地球拯救了。

流浪地球——我怎麼覺得一點也不科幻

它沒有審視人和外部世界的關係。人為什麼要幻想未來呢?我覺得和看歷史一樣,都有一層借鑑的意義在,用未來觀照現在,用想象反思現實。

這個電影是沒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