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做白日夢了,去探索白日夢吧


在電影《白日夢想家》中,Walter Mitty是Life雜誌的資產部經理,性格內向,還愛做白日夢,40多歲依然是妥妥的單身狗。

他的奇幻經歷是他自我改變的過程,當然不得不提及的是影片中宏偉的畫面,配以激昂的音樂貫穿其中。影片的核心正如Life雜誌的主旨一般:

“To see the world, things dangerous to come to, to see behind walls, draw closer, to find each other, and to feel. That is the purpose of LIFE.”

翻譯過來大致為:

“去探索世界,接近危險的事情,去翻越成見,拉近互相的距離,去尋找彼此,感受彼此。這是生活的意義。”


不要做白日夢了,去探索白日夢吧


其實我們都在白日做夢


電影總歸是電影,與生活相去甚遠。但是藝術來源於生活,在這個景象的背後,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白日夢想家,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些異想天開:童年的我們可能會想要一個玩具或者成為什麼樣的人,而到現在我們都沒有得到;青年的我們可能都會有一個想要追求的曖昧對象,最後不得不放手繼續;中年的我們可能會有更多更多的“想當初”怎樣怎樣。

而這些情況,都是在白日做夢。

就像是Walter幻想從輕軌站跳進著火的大樓,救出了孩子的“英雄夢”等等一樣,只不過熒幕裡的人物或許比我們誇張一點罷了。


勇敢的認識自己的想法,接受自己的想法。



Walter其實只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跟著線索,去尋找底片的擁有者。而在這個過程中,他不斷地通過自己的幻想鼓勵自己,激勵自己,在尋找底片擁有者的第一步,他甚至幻想愛慕對象為他獻歌為他壯行,勇敢的踏上醉酒駕駛員駕駛的直升飛機。

不要做白日夢了,去探索白日夢吧

因此,在前半部分的探險中,作者雖然名義上“生活的的意義”在探險,而實際上,是因為想提升愛慕對象對自己的打分,而做出了很多勇敢的事情。

這沒什麼不妥。其實,我們找很多借口掩藏自己內心深處,那份真實的需求。孩子說我能行,“因為我媽媽說我能行”;我可以做好這個項目,“因為做好這個項目我能夠升職加薪,能夠給他們更好的生活”;我一定要練就這樣的能力和外表,“因為我的愛慕對象欣賞這樣的人”。


但是,這些可能隨時就像“夢幻泡影”,啵的一下子就破碎了,那個真正的我到底要什麼?


不要做白日夢了,去探索白日夢吧


勇敢走出舒適圈,找回單純而勇敢的自己。



Walter為了愛慕對象所做的很多勇敢的事情,在一次誤會中煙飛雲散:他去拜訪女主角,而她家中正好有男性朋友在幫他修冰箱,他誤以為女主角已經有了戀人。他自己則一直在自作多情。

但是就在此時,他又發現新的線索,尋找擁有底片的人。而這次,他沒有為了誰而去做什麼,而是尊重自己的內心想法,去單純的尋找他:沒有利益,沒有感情,沒有掛礙。只是簡單地尋找他,同時也是尋找自己的內心歸所,尋找自己的生命意義。


不要做白日夢了,去探索白日夢吧

就像老子所說“復歸於嬰兒”,像嬰兒一樣簡單、單純。他也一樣單純的探索這個世界。

而正是這種單純的探索,讓他獲得了深度的自信和自我認定。


其實我們又何嘗不是,嬰兒時我們的單純直爽,後來被磨得一乾二淨。而這種單純的向外探索,就像嬰兒去夠吊在床上的不倒翁一樣,是生命最初階段呈現的最淳樸而又最踏實想法。我們只是在紛繁複雜的關係中被影響了,而忘記了這份淳樸而已。

在這種單純中經歷過,其實就會獲得深度的自信和勇敢。就像佛洛依德說的“本我過去在哪裡,自我就應在哪裡。”

心理學上講,孩童時期過得不幸福的人,容易在成年之後產生抑鬱。而孩童時期幸福不幸福,不是取決於孩子擁有了多少,而是認定自己探索了多少。這樣的自信和勇敢會伴隨他一輩子。


人生何其精彩,我卻如此拘束,這樣不好不好。



不要覺得成年的我們沒了希望,找不回我們的自信和單純。

我們也可以復歸於這種淳樸,找回真正的自信。


不要做白日夢了,去探索白日夢吧

其實從小事開始,就是一種改變。

我們不可能所有人都有條件放下所有的東西去攀登喜馬拉雅山,尋找雪豹的蹤跡,而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閉上眼睛,想想你願意如何地去探索這個世界,可能是旅途和美景,可能是知識與科技,可能是人文與家庭,甚至於小到昆蟲細菌,大到地球宇宙,都是可以通過你單純的想法探索的。

而不管哪種探索(別人甚至可能覺得可笑,Walter就被多次笑話),都是你內心最深處的對自己的認定,請不要拒絕他們,請你擁抱他們。

不要做白日夢了,去探索白日夢吧

然後,請像Walter一樣,用想象給自己打氣,去用你自己的方式勇敢的探索這個世界,探索你自己的生活。

漸漸地,你會在你的探索之中,找到那種簡單的淳樸,找到真正的自信。這樣你便會勇敢的拉近與人的距離,感受你的生活。


擁抱你的白日夢,就擁有了你的生活。


最終,影片結尾反映的最後一期雜誌封面是Walter的照片,同時附言:

“Dedicated to the People Who Made it”

而下面正好是LIFE的基石。

不要做白日夢了,去探索白日夢吧

我們可以理解為:

“獻給造就了生活雜誌的人們”

也可以理解為:

“獻給那些成功實現了生活意義的人們”

《白日夢想家》絕對值得看的一部影片,從白日夢到實現夢想,感受經歷過的一切,這就是生活的意義。

不要做白日夢了,去探索白日夢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