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選集(第四卷)》讀後感:信仰的力量

《毛澤東選集(第四卷)》,主要就是日本投降後到1949年解放,也就是官修歷史的解放戰爭時期。

其實,第三卷中,毛澤東同志已經指出,到了抗日戰爭末期,解放區從內蒙古到海南島,大大小小已經有19個,正規軍隊90多萬,民兵200多萬。

這是打出來的,從剛到陝北時的幾萬人的隊伍經過8年抗戰打出來的。

很快的,到了1947年,國共的軍事力量對比已經發生了轉變。無需多言。

戰略的正確性,政策的合理性,策略的準確性,行動的堅決性,隊伍的團結性,等等,都是制勝的法寶。

當你有了實力的時候,就是你之前培育的規則力或者框架力開始發揮摧枯拉朽之力的時候了。

也就是孫子兵法裡強調的,暗中積蓄自身的力量,做到自己之不可勝,然後如山洪爆發、一擊制勝。

其實,從第四卷裡的“集中優勢兵力”此篇來看,毛澤東是吃透了孫子兵法的。

先不論長春圍城的瘋狂、殘忍,或說哪有不殘忍的戰爭。但集中優勢兵力,確實是林彪深刻感悟到的兵法策略,也是其貫徹毛澤東此篇文章的一大表現。

孫子兵法裡強調,對敵人要分而圍之,逐個殲滅。也就是說要聚集幾倍敵人的兵力把敵人圍起來痛打,如果敵人兵數多於自己,那就想辦法將其分開,集中自己的兵力攻打其一個最弱的,然後逐漸殲滅。

毛澤東的“集中優勢兵力”就是孫子兵法上述思想的精闢註解。

雖然說以弱勝強的戰爭也有,但拿如以絕對多數攻擊敵人少數而勝的快、爽?

已經獲取了領袖地位,已經積聚了足夠的力量,已經建立了空前團結的隊伍,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確保全體人員都能貫徹其指示、方針,一切都勢如破竹。

順勢而為,易經之道。

亞馬遜的貝佐斯20年不忘初心,也暗含此種套路。

馬雲學習毛澤東的三件事:建立抗日軍政大學培養幹部、延安整風、南泥灣開荒。

這三件事情,都是毛選第三卷裡的。但我們不妨反思:

建學校培養幹部,培養誰的幹部?這些幹部要聽誰的?

整風,名義上是整三風,那麼:整誰?誰整?整成什麼樣?

南泥灣開荒,其實就是抓革命、促生產,建立根據地自己養活自己,誰闖出來,誰就是明星,不生存、發展、擴大怎麼可能建立、培養自己之不可勝?

所以,第四卷是前面三卷的必然結果。

就像毛主席說的,要摘桃子了,到底是蔣介石摘還是……

世界結果就是:誰的力量大,誰摘!

第四卷,有遼瀋、淮海、平津三個戰役的相關內容,可看出毛主席對形勢判斷的前瞻性、準確性、系統性和細緻性。

此卷中還有一篇所謂的《別了,司徒雷登》。

去年曾經看過司徒雷登先生的關於在中國的回憶錄,畢竟他在中國呆了50年,他對這片土地還是有著感情的,或許這感情有些複雜,但我們暫且拋開意識形態的問題,從具體私人的角度看看他這個人。

當年看完司徒雷登先生的回憶錄後,記錄了他以及據說和他熟識的人對他的評價,只能感嘆一句,信仰的力量很強大,無論是司徒雷登還是……

我們內心一直堅守的是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