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讀後感

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

確實是種奢求

《流浪地球》讀後感

2019年春節,電影《流浪地球》在各大院線上映,得到好評。這篇電影之所以取得成功,與電影自身過硬的質量,快速高效的宣傳、國產電影的發展需要,經濟文化背景等都有關係。

劇情梗概

近未來,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五百年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沒。為了拯救地球,人類提出一個名為“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另外一個棲息之地。

中國航天員劉培強在兒子劉啟四歲那年前往國際空間站,和國際同儕肩負起領航者的重任。轉眼劉啟長大,他帶著妹妹朵朵偷偷跑到地表,偷開外公韓子昂的運輸車,結果不僅遭到逮捕,還遭遇了全球發動機停擺的事件。為了修好發動機,阻止地球墜入木星,全球開始展開飽和式救援,連劉啟他們的車也被強徵加入。在與時間賽跑的過程中,無數的人前仆後繼,奮不顧身,只為延續百代子孫生存的希望……

《流浪地球》讀後感

電影影響

流浪地球取得很大的成功,截止到2019年02月23日,票房41.86億元。有人稱之為中國科幻電影的“科幻元年”,吳京又一次收穫了錢和流量,導演郭帆,作者劉慈欣一次次登上頭版頭條。

把這部電影定義為“元年”可能有失偏頗,但絕對是中國科幻電影史上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節點。我的理解是它為中國工業電影4.0時代搭建了一個臺階。未來中國科幻類電影的發展至少需要在這個臺階之上進行繼續突破前行。

如果說戰狼2開啟了中國大電影時代的序曲,那麼流浪地球則為中國大電影的發展注入了更多的造血功能。

戰狼2之後的紅海行動就是很好的例子,在愛國情懷、戰爭這類電影中,這種大電影的發展方向感會越來越明確,類似的電影也會越來越多,品質也會越來越好。

流浪地球以後,中國科幻電影的發展可以挖掘的內容會更多,發展的方向感也越來越明朗,同時也給中國科幻電影注入了更多的可能性。

可能性一:影片本身給與的巨大遐想空間。這部電影的背景之大,可以深挖的內容非常多。拍個三五部同類電影並非沒有可能,相信效果應該還不錯。

可能性二:給將來的中國科幻電影的發展,在文化挖掘、敘事邏輯、特效處理等方面取得給與很多參考。照亮了未來中國科幻電影的發展道路。

《流浪地球》讀後感

電影看點

一、特效

喜歡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的群體中,青少年佔據很大部分,不可否認的就是影片的特效。在資金有限能力範圍之內,堪稱做到了極致。

3000張草圖,10000個特效道具,2000多個特效鏡頭,100000平方米的實景搭建,目標就是儘可能實現特效的儀式感。

特效是這部電影的看點之一。

在特效選擇方面,多是以靜態/動態的背景場面,或者遠景和宏觀效果為主,細節和微觀展示部分很少。在特效結果上看,可以說是華語電影中第一部,與好萊塢不相上下。

強烈的特效既視感,也深刻影響了影迷的感官體驗。

如此,也算是給將來的華語科幻電影在特效上給與更多學習和借鑑的機會。

二、情感

如果說特效的成功,讓人們深切感受了一下工業4.0時代電影的魅力,那麼影片中對於情感的把握是給我影響最深的地方,也是我認為電影取得的最大成功。畢竟特效會隨著科技、經濟發展而日新月異,永無止境,但情感表達則是電影永恆的主題。

這部影片中,最成功的一點就是對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表達。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將憲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中“發展同各國的外交關係和經濟、文化的交流”修改為“發展同各國的外交關係和經濟、文化交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命運共同體"是中國政府反覆強調的關於人類社會的新理念。2011年《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提出,要以"命運共同體"的新視角,尋求人類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的新內涵。

當前國際形勢基本特點是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和社會信息化。糧食安全、資源短缺、氣候變化、網絡攻擊、人口爆炸、環境汙染、疾病流行、跨國犯罪等全球非傳統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對國際秩序和人類生存都構成了嚴峻挑戰。不論人們身處何國、信仰何如、是否願意,實際上已經處在一個命運共同體中。與此同時,一種以應對人類共同挑戰為目的的全球價值觀已開始形成,並逐步獲得國際共識。

這部電影裡中,在滅世危機之前,“人類命運共同體”指向的就是“人類的延續”,這是所有情感中至高無上的。簡單說就是想方設法活下來。像影片中出現的“特權、槍械、走私、黑市、假證、仙人跳”等初看感覺怪異的場景,都是為了強化這一至高目標。這既是人的本能,也是人性。

影片為了更好的表達“命運共同體”這個終極話題,著重用“飽和式救援”和“家園情結”來進行例證和強化。而這兩個方面的表現效果也得到了影迷的最大認同。

“飽和式救援”和“家園情結”是整部電影的第二看點

飽和式救援

飽和式救援是一種極端的救援方案,為了達到救援目的,需要投入遠超實際需要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即使造成很大浪費也在所不惜,目的就是為了最大限度完成救援任務。(現實中,汶川地震採取的救援方案就是飽和式救援的經典案例)。

影片從頭到位所採取的救援,基本上全程是飽和式救援。最突出表現的就是“點燃行星發動機”。在此次行動中,聯合政府共派出42萬以上隊伍,參與人數超過170萬,運送7萬6千個火石,給4000多個發動機點火。

還有一個細思極恐的地方就是(也可能是我惡意揣測):接近木星時由於引力潮汐導致發動機熄火後,智腦應該是已經測算出地球基本上沒有了希望,可能這時候智腦已經在做“叛逃”準備。聯合政府科學家團體與智腦共同測算,還有一丟丟希望就是重新點燃發動機,把地球推入預定位置。當這種幾率變成0的時候,智腦立刻開始啟動知足延續計劃,也就是所謂的“叛逃”。智腦的所為,都是一直在貫徹“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終旨,當然不是真的叛逃。當劉培強壞掉飛船的種子計劃後,人類已退無可退,聯合政府就默許了劉的自殺式爆炸行動,它成了地球的唯一希望,這些都是為了強化“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了活下去)。

家園情結

在中國文化中,對家園情節尤其重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有國才有家”、“家和萬事興”、“父母在家就在”等都是這種情結表現。

地球都沒了,地球人還是地球人嗎?索性,帶上家園一起流浪吧!!!

小說裡有沒有考慮這種情結我們不做探討,當改成劇本時,再與小說比較研究本身就意義不大(道理與馬和牛相比一樣),本身就是兩樣東西。而在電影中最能引起中國人乃至世界認同的,正是這種家園情結。這一點,與好萊塢電影完全不同。

好萊塢影片,簡單來說,就是在英雄+美女+野獸+特效中,根據劇情的需要進行排列組合,但基本上所有的電影,突出的大多數是個人英雄主義。

“家園”這種概念,本身就是集體概念,集體面前,尤其是災變面前,任何人都可以犧牲,任何人都責無旁貸,這是中國文化中的大義,不容違背。

地下城中選取的70-80年代的文化背景、年文化、基本物資集中分配製度、教育體制等就是為了體現“家園情結”(大局觀要求大量的資源用於科技救世,相應的文化、民生、物資蕭條也就順理成章),這些就是中國特色。

乃至舞龍、麻將、標語、交規背書等這些細節,都是在強調“家園情結”。當看到麻將時,我腦袋中瞬間就聯想到了幾年前的一個小新聞,洪水過後,雨還在下,四川的一家庭在水裡打麻將的新聞.....

這些,滿滿的都是“家園”的味道。而這些看上去溫馨的和不舒服的場景,折射出來的中國文化中的那種堅韌,值得回味。

為了入駐地下城,地球上一半的人沒了……

杭州地下城沒了……

走著走著,人沒了……

冰冷的死亡背後,唯一的支撐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地球這個大家園”。

當出現劉培強燒掉智腦,毀掉地球種子計劃時,雖然這行為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使命相背離,但是家沒了,地球人還是地球人嗎的這種“家園情結”得到爆發,這裡引爆了電影的核心價值觀,雖引起很多爭議,但這個行為,正是電影的焦點和痛點,也是槽點。這正是這部電影中最值得思考的地方,沒有之一。

《流浪地球》讀後感

擴展閱讀

一、天文

1、引力彈弓(又名引力助推)

就是利用行星的重力場來給太空探測船加速,將它甩向下一個目標,也就是把行星當作"引力助推器"。

這有點類似離心力,以飛行器為例,飛往內行星,朝向太陽就可以獲得加速度;而飛往外行星的飛行器,就算有著火箭助推器,由於是背向太陽飛行的,要抵抗太陽引力,故其速度會逐漸降低。

《流浪地球》讀後感

2、 逃逸時代

全功率開動地球發動機,使得地球脫離軌道,在不斷繞著太陽轉圈運行獲得加速度,直至木星軌道附近,利用木星引力,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飛出太陽系。

3、洛希極限

洛希極限是指當行星與衛星距離近到一定程度時,潮汐作用就會使天體本身解體分散。這個使衛星解體的距離的極限值是由法國天文學家洛希首先求得的,因此稱為洛希極限。當天體和第二個天體的距離為洛希極限時,天體自身的重力和第二個天體造成的潮汐力相等。如果它們的距離少於洛希極限,天體就會傾向碎散,繼而成為第二個天體的環。它以首個計算這個極限的人愛德華·洛希的名字命名。

相關閱讀:

帶上地球跟我走!5大問題+10大科普,看懂《流浪地球》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936199/

二、流浪地球的“彩蛋”

流浪地球有許多經典鏡頭,比如說:

在滿是灰塵的接線室,工程師拿出放著煙和字條的盒子。盒子裡那張寫著“記得穿秋褲”的紙已然泛黃。年近中年的工程師,也曾是一個要媽媽催著穿秋褲的孩童吧。可是,或者因為抽籤,或者因為海嘯天災,他的媽媽已經離開很久了。

很多電影都無法逃脫英雄史觀的桎梏,讓人們以為拯救世界,改變歷史全是某幾個人的功勞。而流浪地球,劉培強飛躍空間站時,發現還有其他人在爆破艙門,反抗火種計劃。劉培強想起可以炸木星推地球時,聯合政府告訴他以色列科學家早已經想到了。蘇拉維希發動機試圖點燃木星時,另外兩座發動機也燃起了5000公里高的火焰。歷史,從來都不是個人奮鬥,而是朦朧的必然加上一點運氣。

相關閱讀:

流浪地球細節與彩蛋整理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924531/

《流浪地球》有哪些精彩看點?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936778/

三、流浪地球的臺前幕後

可參考:

流浪地球是爛片還是佳作?大家心裡有個底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504355/

一份活動攝影師小記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950859/

《流浪地球》讀後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