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讀後感

《金字塔原理》讀後感

這是一本只適用於麥肯錫管理諮詢公司內部培訓的書;

有人說,這是一本故作高深,把簡單問題複雜化的書。

也有人說,這是一本對思考、寫作和表達(工作彙報、公眾演講)都很有幫助的書。

我想說:

這是一本例子比理論更難懂的書;

這是一本讀到一半想放棄但還是啃了兩遍的書;

這是一本讓我讀到抓狂掉頭髮的書。

所以,如果你頭髮太密,我建議你多讀幾遍。

《金字塔原理》要點梳理,一書共有4篇;

分別闡述了:表達的邏輯、思考的邏輯、解決問題的邏輯、演示的邏輯。

第一篇:表達的邏輯

第1章:為什麼要用金字塔結構

1.為了交流方便,必須將思想(觀點、結論、要點、論點、論據、建議、行動、步驟等)歸類分組(找到某種內在關係組織你的材料,如果需要理解的內容超過7個概念時就需要建立樹狀層次以降低理解難度;實際應用中,超過3個就需要進行歸類分組)。

例子:妻子讓丈夫買9樣東西。

原版:買點葡萄、牛奶、土豆、雞蛋、橘子、鹹鴨蛋、蘿蔔、蘋果、酸奶

金字塔結構表達:

《金字塔原理》讀後感

2.向讀者介紹(傳遞、闡述、論證)思想最有效的途徑,是結論先行,自上而下(即上一層次是對下一層次的概括提煉)表達。

例子:同上。

3.金字塔中的思想,應遵守4個基本原則。

(1)結論先行:每篇文章只有一箇中心思想,並放在文章的最前面。

(2)以上統下:每一層次上的思想必須是對下一層次思想的總結概括,這一組思想則是對其上一層次思想的解釋和支持。

(3)歸類分組:每一組中的思想必須屬於同一邏輯範疇。

(4)邏輯遞進:每一組中的思想必須按照邏輯順序排列。

A.演繹順序:大前提、小前提、結論。

B.時間順序(步驟/因果順序等):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C.結構/空間順序:從東向西/從南向北/逆時針/順時針……

D.程度/重要性順序:最重要、次重要、次次重要。

4.條例清晰的關鍵,是把你的思想組織成金字塔結構,並在寫作前用金字塔原理檢查。

第2章 金字塔內部的結構

1.金字塔結構的各個層級上包括各種思想;思想使受眾(包括讀者、聽眾、觀眾或學員)產生疑問。

2.在縱向方向上,各分支、各層級上的思想,與讀者進行疑問/回答式對話。

3.在橫向方向上,各種思想以演繹推理或歸納推理方式回答讀者的疑問。

(1)如果選擇演繹法回答由某個思想引起的疑問,你就必須進行3段論式的論述,其中,第二個思想是對第一個思想的主語或者謂語做出的表述,第三個思想是從以上兩個思想中得出的結論。

(2)如果你選擇以歸納法回答由某個問題引起的疑問,你就必須保證改組思想在邏輯上具有共同點,並且可以用一個名詞表示。

《金字塔原理》讀後感

4.序言包括背景、衝突、讀者的疑問和作者的回答。衝突因背景而產生,背景和衝突都是讀者 已知的事實;衝突導致讀者提出疑問,而文章將回答讀者的疑問。

5.序言的講故事形式是為了提醒讀者,文章將回答讀者最初的疑問。

6.金字塔結構中的邏輯關係

(1)序言引出讀者最初的疑問。

(2)金字塔頂端思想回答的疑問,來自讀者已知的事實。

(3)各種思想縱向相關(疑問/回答式對話)。

(4)各種思想橫向相關(演繹/歸納,MECE/相互獨立&完全窮盡原則)。

7.這三種子結構(即縱向的疑問/回答式對話、橫向的演繹或歸納邏輯、講故事式的序言結構)能夠幫助你找到構建金字塔所需的思想。

(1)瞭解了縱向關係,你就可以確定某一層次上的思想組必須表達哪種信息(即:必須回答針對上一層次思想提出的疑問)。

(2)瞭解了橫向關係,你就可以判斷,你組織在一起的思想是否以符合邏輯的方式表達了這種信息(即:是否是正確的歸納或演繹論述)。

(3)更重要的是,瞭解讀者最早提出的問題,將確保你組織起來的思想與讀者有關聯(即:文章中的思想有助於回答讀者的初始問題)。

第3章 如何構建金字塔

1.自上而下法

(1)確定作者想論述的主題。

(2)設想讀者的疑問。

(3)給出答案。

(4)檢查背景和衝突是否引發讀者提出疑問。

(5)證實答案。

(6)填寫關鍵句要點,在關鍵句層次上更宜使用歸納法而非演繹法。

《金字塔原理》讀後感

《金字塔原理》讀後感

2.自下而上法

(1)列出作者想表達的所有要點。

(2)找出各要點之間的關係。

(3)得出結論。

(4)倒推出序言,序言部分僅涉及讀者不會對其真實性提出懷疑的內容,序言的目的只是告訴讀者一些他們已經知道的信息。

3.自上而下法構建金字塔的步驟

*如果讀者在閱讀的最初30秒內還不能清楚瞭解你的全部思路,你就應該重寫這篇文章。

*如果文章較長,用小標題。標題應呈現某種思想、觀點或結論,而不只說明要討論問題的類別。例如,不要用“我們的發現”、“結論”這類的標題,因為這些字眼對於讀者快速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觀點沒有太大幫助。

第4章 序言的具體寫法

1.序言的目的是提示讀者已知的信息,而不是提供新信息。

2.序言通常包括背景、衝突、讀者的疑問和作者的答案。

3.序言的長短,取決於讀者的需要和主題的要求。

4.用一個名詞來概括關鍵句要點就是“步驟”,它不僅要回答由文章主題思想引起的受眾的新疑問,還要呈現文章的框架結構。為每個關鍵句要點寫一段引言,引言的要素與序言的要素一致。

5.序言必須採取“背景(S)—衝突(C)—疑問(Q)—回答(A)”的講故事結構,但是各個部分的順序可以有所變化。

(1)標準結構:背景–衝突–答案。

(2)開門見山式結構:答案–背景–衝突。

(3)突出憂慮式:衝突–背景–答案。

(4)突出信心式:疑問–背景–答案。

6.序言要用講故事結構,是為了通過設置新奇、懸念,激發讀者興趣,讓讀者拋開復雜的思想,專注於你的話題,讓他們覺得內容與他有關。

7.衝突就是推動故事情節發展,並引發讀者提出疑問的因素。

8.序言的常見模式

(1)將疑問強加給讀者的發出指示式,強調讀者該如何做。

(2)請求批准式,強調是否批准方案執行。

(3)解釋做法式,類似發出指示式,強調如何做讀者以前沒做過的事,或者如何正確做已經在做的事。

(4)比較選擇式,不同的方案會導致不同的結果,應該選擇哪種方案,看上去是找替代方案,實際上是圍繞替代目標選擇不同方案。

第五章:演繹推理與歸納推理

1.演繹推理是一種論證,其中第二個論點對第一個論點加以評論,第三個論點說明前兩個論點同時存在時的含義。

2.對演繹推理的概括,就是把最後一個論點作為主體,概括整個推理過程。

3.歸納推理是把具有相似性的思想歸類分組,根據各要點具有的共同性得出結論。

4.在關鍵句層次,使用歸納推理比演繹推理更方便讀者理解。

(1)演繹推理,是一系列線性推理過程。

(2)歸納推理,是把相似的、具有共同點的思想或相關的行動歸類分組。

(3)在關鍵句要點層次,使用歸納推理,比演繹推理更利於讀者理解。當你進行演繹推理時,推理過程的第二個思想必須是對第一個思想的主語或謂語的評述。如果不具備這一點,就不是演繹推理而是歸納推理。

5.用歸納法時,必須具備以下兩項主要技能:

(1)正確定義該組思想。找到一個能夠表示該組所有思想共同點的名詞。

(2)識別並剔除改組思想中與其他思想不相稱(不屬同類、不具備共同點)的思想。

6.演繹推理與歸納推理的區別

(1)演繹推理:第二點是對第一點主語或謂語的論述。

(2)歸納推理:同組中的思想具有類似的主語或謂語。

第二篇:思考的邏輯

第六章:應用邏輯順序

1.應用邏輯順序可以確你不會:

(1)把新聞條目當做思想列入。

(2)遺漏某一組中重要的思想。

2.任一組思想的邏輯順序都呈現了該組思想的分組基礎,歸納組合邏輯順序共有3種:

(1)時間順序(步驟/因果順序等):通過設想某一流程得出的思想。

例: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2)結構/空間順序:通過評論某一結構得出的思想。

例:組織結構圖/成功關鍵因素示意圖/從東向西/從南向北/逆時針/順時針……

(3)程度/重要性順序:最重要、次重要、次次重要。

3.通常有3種劃分組織活動的方式:

(1)根據活動本身(如:研發、生產、市場營銷):各部分展現的是一個邏輯過程(流程),採用時間順序。

(2)根據活動發生的地點(如:東部、西部、中西部),各部分呈現的是地理狀況,應採用結構順序。

(3)根據針對特定產品、市場或客戶活動的集合(如:各事業部,各業務單元,輪胎部,硬件部,體育設備部),是一種歸類。各部分思想應採用重要性順序,判斷重要性的標準可以是任何排序標準(如:銷量,投資額等)。

4.如果你在某一組思想中找不到以上順序,說明這些思想之間不存在邏輯關係,或者你的思考還不周全。

5.創建邏輯結構後劃分的各部分要符合以下要求:

各部分之間相互獨立,沒有重疊,有排他性。

所有部分完全窮盡,沒有遺漏。

6.為了檢查一組思想的邏輯順序,你可以:

(1)先把每一個句子改寫成能說明其實質的短句(即只保留主語、謂語、賓語,刪除定語、狀語和補,只保留動詞、名詞,刪除形容詞、副詞)。

(2)再把相匹配或具有共同點的句子合併同類項,組織在一起。

(3)最後選擇使用適當的順序。

7.如果思想屬於行動性思想(即說明行動、活動、行為、動作、步驟、流程等)

(1)明確說明每一行動產生的最終結果(效果、目標)。

(2)把能產生同樣最終結果的行動(行為、步驟等)歸類分組。

(3)確定該組思想的分組基礎(類別),並依此排序。

(4)檢查是否遺漏了任何步驟。

8.如果思想屬於描述性思想(即介紹觀點、情況、信息等)

(1)把說明類似事務,或具有共同點的思想歸類分組。

(2)確定該組思想的分組基礎(找出相似之處、共同點)

(3)把所有思想轉換成完整的句子,並決定其順序。

(4)檢查是否遺漏了任何步驟。

第7章 概括各組思想

1.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比如“XXX存在以下3個問題"等),也就是要“言之有物”。

2.分組應遵守“相互獨立不重疊,完全窮盡無遺漏"(MECE)原則。

3.行動總是按時間順序進行,通過說明行動產生的直接結果,概括行動性思想。

4.把描述性思想歸類分組,是因為該組思想具有共同特性,它們都:

(1)針對同一類主語。

(2)針對同一類謂語(動作或對象)。

(3)包含同一類判斷。

5.將行動性思想分組時,要求:

(1)發掘每一個行動的本質。

(20區分不同的抽象層次(比如,採取一項行動,是必須在另一行動開始之前,還是為了完成另一行動?)。

(3)明確說明行動產生的最終結果。

(4)直接由行動概括出結果。

6.將描述性思想分組時,要求:

(1)找出句中結構的共同點。

(2)確定包括這些思想的最小范疇。

(3)說明共同點隱含的意義。

第三篇:解決問題的邏輯

第8章:界定問題

1.展開“問題"的各要素

(1)切人點/序幕(設想問題產生的領域、方面)。

(2)困擾惑(說明什麼事情的發生打亂了該領域的穩定)。

(3)現狀R1(確定非期望結果)。

(4)目標R2(確定期望結果)。

(5)答案(到目前為止,針對問題已經採取的措施,如果採取了的話)。

(6)疑問(確定分析所要回答的疑問,為了解決問題,必須做什麼)。

2.把界定的問題轉換成序言

(1)從左往右再往下。

(2)讀者最後知道的事實就是衝突。

3.外展推理:無結構推理

《金字塔原理》讀後感

第9章 結構化分析問題

1.結構化分析問題

(1)界定問題。

(2)使用診斷框架,呈現存在問題領域的詳細結構。

(3)假設產生問題的可能原因。

(4)收集信息,以證明或排除所作假設。

2.使用診斷框架,呈現存在問題領域的詳細結構,展示一個系統內的各個單位是如何相互影響的。

(1)查找具有因果關係的活動。

(2)將產生問題的可能原因進行分類。

3.收集資料,以證明或排除結構中導致問題產生的部分

4.使用邏輯樹

(1)產生和檢驗解決方案。

(2)揭示思想一覽表的內在關係

第四篇:演示的邏輯

第10章 在書面上呈現金字塔

用多級標題、行首縮進、下劃線和數字編號的方法,突出顯示文章的整體結構。

1.表現金字塔結構中主要組合之間的過渡。

2.表現金字塔結構中主要思想組之間的過渡。

第11章 在PPT演示文稿中呈現金字塔

1.設計PPT演示文稿應掌握以下原則

(1)演示文稿應呈現經過深思熟慮的故事梗概和劇本。

(2)演示文稿中,文字幻燈片佔比10%,每頁不超過6行30個字,只包含最重要的、經過分組和總結的思想、觀點、結論、建議,說明演示文稿的框架結構。同時,每張幻燈片只說明一個論點、論點要用完整的陳述句而不是標題性語言、文字儘量簡短、使用簡單的詞彙和整數數據、字號要足夠大(字號大小英寸等於最遠距離英尺除以32)、逐級展開呈現。

(3)圖表幻燈片佔比90%,闡明用文字難以傳達清楚的數據、關係等信息,更簡單易懂,更形象直觀,更有衝擊力。

2.使用故事梗概,簡要說明整體結構。

3.排練,排練,再排練。

第12章:在字裡行間呈現金字塔

1.畫腦圖(在大腦中畫圖像,或畫思維導圖)。

2.把圖像複製成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