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妙招”治理土地3.5萬畝

□記 者 王德琬

通訊員 徐 琦 孫德棟 報道

本報滕州訊 4月20日,在滕州市東郭鎮北部山區,放眼望去,連片的梯田排列得錯落有致,泛黃的沙土地被灰色生態磚包裹著,將多年的水土流失歷史寫成過去式。這是滕州市近年來實施的投資最大、區域最廣、效益最好的土地綜合整治項目,也是棗莊市首個引入社會資本運作的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總面積達3.5萬畝,涉及34個村3萬餘名群眾。

“以往財政投資的土地整治項目,完全由政府包攬項目實施全過程,程序多、工期長、效率低。”滕州市自然資源局土地整理中心相關負責人張波告訴記者,單純依靠政府財政投資的土地整治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新形勢下耕地佔補平衡需求。2018年底,滕州市自然資源局組成考察組去泰安、青島等先進地市考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認為PPP模式可複製可推廣,回來便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引入山東明瑞土地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山東明瑞在青島、濰坊和泰安等地市承接過三四十個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具有豐富的經驗和過硬的技術能力,從規劃設計、建設施工、監理審計等環節有完整系統的團隊。作為政府而言,只需要一次招標就可以省去很多環節。該項目市場化運作比政府包攬能提速至少6個月,達到將新增耕地面積儘快錄入國家耕地佔補平衡儲備庫的目的。

張波認為,整治這麼大的土地面積,需要大的投入,目前縣級政府的財力普遍緊張。PPT模式能夠通過專業融資渠道投入資金,緩解政府的財政緊張。在具體實施中,山東明瑞通過社會融資投入1.5億元,對項目區內耕地集中連片整治,針對用地碎片化、無序化、低效化等問題,實行田坎統一整治、零散田塊合併,完善水利和道路等配套設施,把荒廢、閒置土地變成耕地,挖掘耕地潛力,提高土地利用率,預計可新增耕地3100畝,可使大部分耕地質量至少提升0.6個等別,年可新增糧食產能400餘萬公斤,綜合增產效益達到872萬元,實現了從“荒疙瘩”到“金疙瘩”的轉變。

小黨山村黨支部書記賀成寶感慨道:“山區土地散亂無序,連條像樣的生產路都沒有,種進不去,收出不來,靠雨澆水,看天吃飯,一年種一季花生或地瓜,土地效益低下。”如今,通過實施水源井配套、塘壩清淤等工程,該村600多畝丘陵山地變成了高標準農田,為種植土豆、毛芋頭等高產高效作物打下基礎。

百姓受益,企業受益,政府也受益。東郭鎮黨委書記顏丙磊評價,該項目建立了社會資本參與土地整治的政策和利益分配等機制,也為今後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水利工程、環保項目等作出了有益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