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状元县教师张锐:科创应该成为现阶段基层教育的习惯


西北状元县教师张锐:科创应该成为现阶段基层教育的习惯

张锐,会宁第五中学生物教师、科创骨干。

当素质教育和高校课堂改革纵深贯彻开展的今天,张锐一直秉承的“激发学生科创兴趣,学生科创养成意识的培养是现阶段(中学教育)的重头戏。”他是这样认识的,也是这样率先垂范的,他以科创带头人的担当赢得了诸多国家、省、市级科创领域荣誉。


他的学生说:“张老师‘点子’很多,他的课生动、轻松,能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

他的同事说“张锐是会宁五中甚至是会宁青年教师队伍中的模范,尤其在科创方面,做出了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2013年以来,张锐以学校科创工作室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平台,以各类科创比赛为契机,走出了在科创教学、研究和创新层面的“张锐模式”。

西北状元县教师张锐:科创应该成为现阶段基层教育的习惯

一、提升思想觉悟,教育价值观不能错


2013年,张锐潜心投入到科创的时候,十八大的清风已经吹绿了整个大江南北。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是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以张锐敏锐的感觉来说,他认为科创将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点。科教兴国,首先是基层教育的振兴,作为西北贫困县的教育来说,学生科创素养并不是很高,基础还很薄弱,要改变学生观念,加强动手能力,首先需要教师自身的改变。


为了从自身做起,起到表率引领作用,张锐积极学习有关科创的国家大政方针,钻研科普知识,深入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及各级政府关于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及科普工作的一系列政策,切实围绕基于青少年科普科技活动的师生服务指导工作,为学校的科普和科技创新教育发展服务,为提高青少年科技素养服务,有效推动学校科普工作的开展。

西北状元县教师张锐:科创应该成为现阶段基层教育的习惯

二、让科创政策,真正落地实际教学


作为教育系统的一名普通的科普科技工作者,张锐积极加大科普宣传工作,通过开展科普知识讲座、开设校本课程、撰写稿件、指导开办科普知识宣传手抄报专栏等形式,向师生传递科普和科技创新信息等内容,大力宣传科普科技知识,为我校师生科普和青少年科技创新两项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指导。

在科创政策逐渐与教育教学接轨的过程中,张锐积极推动《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精神在学校师生中的宣传和贯彻。

他还积极为学校师生开展辅导及设计、申报等的动员指导工作,当好推动科普知识的宣传员和参谋员,推进学校和青少年科普科技工作的发展。同时认真研读上级有关科协工作文件及政策精神,结合学校学生实际主动思考,让上级精神在学校教学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西北状元县教师张锐:科创应该成为现阶段基层教育的习惯

三、科普活动提升科创素养


张锐作为会宁县优秀科技辅导员,牢记职责使命,全力以赴助推会宁科创工作买上新台阶。并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创宣传级培训指导。


如以每年5月份学校组织的“校园科技节”活动为契机,组织全校师生通过“校园科技节”进行科普讲座、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科技作品展览等开展基于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科普知识宣传教育。


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张锐分别于2010年及2014年获得会宁县创新实验教学优质课及高效课堂优质课一等奖。指导学生数次获得省、市奥林匹克竞赛省、市一等奖(冯雷获得2012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甘肃赛区一等奖),申请并通过专利2项(摄像头数影仪成像装置,授权公告号:CN202996069U;摄像头显微数码成像装置,授权公告号:CN20299615OU)。

西北状元县教师张锐:科创应该成为现阶段基层教育的习惯


他的科创作品“普通光学电子显微镜”获第28届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一等奖并获市长提名奖、获会宁县县政府颁发的第28届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先进个人”称号;作品“一种溺水警示、制氧装置”获第31届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作品“一种街道智能标线装置”获第32届白银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甘肃省三等奖;作品“普通光学显微镜电子投影仪”获第34届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等。

在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方面,他指导学生多次参加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第34届甘肃省、白银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指导多件作品获奖:“用激光模拟磁感线的交流发电机简易模型”获省三等、市一等奖;“简易染色体模型演示装置”获市三等奖;“蛋白质合成演示装置”获市三等奖;“一种红外电子捕鼠笼”获省二等奖。三是积极推动开展青少年科教活动。

西北状元县教师张锐:科创应该成为现阶段基层教育的习惯


2019年,张锐作为专家被邀请参加了2019年会宁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培训班的培训工作,此次讲座有效提高了全县师生参赛的积极性。


在他眼里,科创就是他的教学生命,所有的荣誉只是一个肩膀,要走的更远,需要持续的学习和钻研,这条路很长,要做好长跑准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