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儀式感:是對過去說“再見”,是對未來說“Hello”

儀式感,對於這個概念,我曾經是模糊的。

曾經的我,喜歡簡簡單單的人、簡簡單單的事、簡簡單單的生活。對於繁文縟節,我的內心是牴觸的。

哥哥結婚那年,家裡因為婚禮的籌備鬧得一地雞毛。自那時起,我就想著,當哪天,我結婚的時候,一定不能這樣。

後來,如我所願,我裸婚了,成了一名軍嫂。

所謂的儀式感:是對過去說“再見”,是對未來說“Hello”

我們結婚那年,正是L君隊裡任務最重的時候。恰巧,定下婚期的時間與L君的任務安排衝突了。我們只來得及匆匆的登記結婚,來不及舉行婚禮。L君原計劃將婚禮延後,我的父母也是這樣的意思,但是L君家裡的習俗:婚期定下之後,要麼如期進行,要麼取消,否則,很不吉利。

這樣的說辭,其實讓人很難接受。我的父母拒不接受。婆婆擔心衝撞當地神佛,也是寸步不讓。

結婚,最麻煩的就是雙方父母意見不合。我和L君左右為難、苦惱不已。

對於婚禮,害怕麻煩的我,其實沒有過分期待。有,很好。沒有,也很好。所以,面對婆婆的盲目守舊,我並沒有生氣,只是不解:怎麼會有這樣奇怪的習俗?怎麼會有如此封建閉塞的人?

最後,為免兩家因此矛盾日深,我和L君決定裸婚。簡簡單單的登記,一紙婚書,塵埃落定。甚至,連戒指也沒有。

關於我結婚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對此,我的父母還是頗為介意。每每提起,總是深深的遺憾。每次,我都賠著笑臉轉移話題,甚至覺得我的父母在這件事上過於執念。

我總覺得,只要我過得好,只要L君對我好,就已很好。

所謂的儀式感:是對過去說“再見”,是對未來說“Hello”

轉變,是在朋友的婚禮上。

朋友婚禮那天,我坐在靠近紅毯的位置上。

當進行曲響起,朋友的父親牽著她的手緩緩進場。我看到,朋友一襲白紗,手捧玫瑰,眉目含笑,一臉幸福。我看到,朋友的父親,滿目慈愛與不捨。花門下,朋友的父親把她的手輕輕的放在新郎的手心,就像,小心翼翼的放下易碎的珍寶。那個瞬間,我忽然就淚流滿面,不能自已。我忽然就明白了,我結婚時,父母對於舉行婚禮的堅持。不是為了面子,不是存心為難。為的只是:他們含辛茹苦養大的女兒,從這天起,就要離開他們了,去和她愛的人組建新的家庭,去過真正屬於她自己的生活,他們是不捨的,他們也是喜悅的。堅持操辦婚禮,只是想要一個承諾,只是想要她愛的人當眾承諾:他會一輩子對她好!而這樣的承諾,只有通過“婚禮”這樣的儀式去展現。

是的,為了這個儀式,我們可能花費太多的人力物力。可是,經歷一場盛大的儀式之後,你會比任何時候都清楚:此後,你的人生將與過去截然不同。那一刻,你是認真的與過去告別;那一刻,你是虔誠的期待一個新的開始。

所謂的儀式感:是對過去說“再見”,是對未來說“Hello”

所謂儀式感,其實就是表達我們內心的莊重與情感。婚禮、畢業旅行、年終匯演等等儀式,就是通過儀式感,來讓自己和過去做個正式的告別,並給自己未來的開始賦予新的意義。

儀式過後,或許我們的生活狀態沒有太大的變化,太陽依然從東方升起,上班高峰的路上依然擁擠,工作仍舊複雜繁瑣。只是,我們需要這樣一個儀式,需要一個可以說“再見”、可以說“Hello”,一個可以名正言順跟過去告別,一個可以逼迫自己做些改變的時刻。

儀式感,能讓我們認真的對待生活。讓我們記住這種因為儀式感帶來的正能量的改變,享受儀式感而又不被儀式感綁架,這樣,才是人生的一大智慧!

所謂的儀式感:是對過去說“再見”,是對未來說“Hello”

作者:莘玥語
原創作品,首發簡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