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哪些房企更值得你加入?

最近,地產行業優化、裁員的信息太多,濤哥也講過不少案例。

說實話,相同的聲音多了,難免有些審美疲勞。我想,在報道行業人才動態之外,更值得我們思考的是:

當前市場下,哪些房企相對更靠譜,更值得地產人加入?

今年初,濤哥做過一次《地產人求職意向調研》,2715位地產人填寫,結果顯示:

63%的地產人有跳槽意願,想接觸更好的機會;15%的地產人待業急需找工作。

因此,近80%的地產人在關注人才市場。

2020年,哪些房企更值得你加入?

濤哥上次發佈這個數據時,有朋友質疑:

地產行業失業率有這麼高嗎?我身邊為啥沒幾個失業的人?

其實,一方面因為失業往往是短期的,例如幾個月,然後相關人員心態調整,降低工作要求後,能夠再次就業。

另一方面,待業的朋友通常也不想別人知道,甚至有人失業後瞞著家裡,每天裝作出門上班,其實已經沒了工作。

今天,經濟研究大號“澤平宏觀”,也同樣做了一個就業狀態調研,這個投票有8427人參與,結果顯示:

17%的人未失業但收入下降,17%的人處於失業狀態。

2020年,哪些房企更值得你加入?

“澤平宏觀”與“濤哥雜談”,在失業率上的結論基本一致,真實反映了市場現狀。

其實,2018年開始,地產行業進入動盪和調整期,行業不景氣、企業發展不佳,從高管到員工,主動和被動離職數量都出現了飆升。

2020年,哪些房企更值得你加入?

當年萬科“活下去”的口號,觸發了大家對行業未來的憂慮,企業的冰火兩重天,也讓很多人不得不去尋找更好的平臺。

那麼,在這個仍然充滿變數的2020年,

地產行業,哪些房企相對更靠譜,更值得地產人加入?

一、資金實力是根本

只有潮水褪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房地產是資金密集型行業,現金流就是生命線,而過去兩年出現的拿地收縮、降價促銷,甚至個別房企賣地賣項目、面臨債務違約等,都是資金實力不足的表現。

如今市場上頻頻亮相,遊刃有餘的,往往是大型龍頭房企,以及背景雄厚、融資成本低的央企國企

當年萬科一邊喊“活下去”,一邊接二連三的收了大大小小不少房企的土地。

今年各公司拿地變得謹慎,而中海卻啟動了全國大量購地的計劃。

面對可能出現的經濟轉型,資金實力越來越成為企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因此,具有國資背景,融資成本低,現金充沛的優質國企,對大多數地產人來說,都是如避風港一般的靠譜選擇。

這些企業中,濤哥特別推薦:

萬科、中海、華潤、保利、招商、金茂、華髮、建發、越秀、遠洋等。

這幾家不僅母公司實力雄厚,並且具有相對職業化的發展通道,應該說既有大國企的金飯碗,又有市場化的人才體系,適合長期發展。

二、管理體系是保障

有母公司做靠山固然重要,但即使沒國資背景,也有很多優秀房企,憑藉自身的管理能力,通過多年積累,形成穩定的市場競爭力。

例如龍湖,過去濤哥發佈過一份

《金融機構房企融資白名單》,其中龍湖是A類名單中,唯一上榜的沒有國資背景的房企。

2020年,哪些房企更值得你加入?

2020年,哪些房企更值得你加入?

在企業治理上,龍湖應該說做到了民營房企最佳,不僅國內金融機構廣泛認可,境外的惠譽、穆迪、標普三大評級,也都給予正面展望。

管理體系是企業發展的穩壓器,管理完善的企業一般不會很激進,所以在市場火的年份往往會落後,但到了低谷期,又會展現出穩健向上的真實力。

這類企業中,濤哥特別推薦:

龍湖、世茂、旭輝、金地、濱江、仁恆、邦泰。

其中金地國資佔比極低,我更傾向於是市場化企業;美的製造業出身,管理體系比較穩,看好他的潛力;邦泰雖規模不大,但這個公司福利是真的極好。

這幾家房企都建立了比較好的職業經理人體系,常常被同行關注學習,從長週期看業績增長可持續性強,個人在其中有不錯的成長空間。

三、人才素質是底盤

除了國企和成熟民企外,還有很多房企正在快速走向成熟,濤哥常跟別人說,

地產行業的管理體系,是以季度為單位在迭代,你今天看一些公司有很多地方不完善,但他調整和進步的速度很快,也許兩年後就是一家成熟的標杆企業。

從歷史經驗看,管理的快速提升,與企業人才素質有直接關係。

過去萬科、龍湖、旭輝從小公司一步步成長為標杆,其中都離不開對優秀人才的吸納,而現在他們之所以被認為是標杆,也是由於整體人才質量好,業界認可度高。

近兩年,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人才基本素質,越來越多的崗位招聘,加上了更嚴苛的學歷和年齡要求。

事實上,人才素質是一家企業的底盤,優秀人才建立優秀的體系,並吸引同樣優秀的人加入,從而形成業務發展的正循環。

地產行業中,近幾年人才素質提升較快的企業,濤哥推薦:

陽光城、正榮、新城、中南置地、奧園、佳兆業、弘陽、東原、中駿、合景泰富。

其中,新城雖然最近也有裁員,但從大危機中走出來,目前的狀態已經算不錯了。

這些公司,招聘都傾向於知名院校畢業、有大公司背景、專業功底紮實、處於事業上升期的年輕人才,而人才底盤的升級,也為企業後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020年,哪些房企更值得你加入?

四、發展野心是潛質

除了前面提到的資金、管理、人才,評價房企的另一個重要維度是:野心。

野心聽起來並不是一個褒義詞,但是沒有野心,太佛系,在地產行業就算不上是好公司。

濤哥見過一些公司,多年前非常有名,但一直做不大,從行業排名前列,一路掉到50強之後。

這樣的企業,一般是因為老闆缺乏競爭的雄心,想另闢奇徑發展新的業務模式,但最後卻錯過了行業爆發的黃金十年。

老闆有資本積累,可以沒有做大做強的意願,但下面等待成長的員工,卻不能沒有提升和發展的平臺。

所以,做不大的公司,對員工來說,不是好公司。

地產行業,有不少企業,一路帶著爭議,一路做大做強。

不管過程怎樣,你會看到有一大批人,就是在這樣的公司中實現超水平的成長,取得個人的成功。

例如融創,2010年時銷售額只有83億,孫宏斌用9年時間,竟然能把融創幹到5600億!

9年增長67倍,對地產這種需要資金、需要土地、需要人、需要用磚蓋房的傳統行業來說,驚人增幅的實現,根本是不管理驅動,而是野心驅動。

2020年,哪些房企更值得你加入?

對於野心驅動的房企,你不能用常規眼光去看待他們的發展,因為往往我們看的是細枝末節,而他們的成功卻是靠有勇有謀去抓大機會。

野心也分“大野心”與“小野心”,大野心的企業往往不走尋常路,做事更激進,爭議更多,但發展也更猛,例如:

融創、中梁、新力、金科、藍光。

小野心的企業則是近兩年拼命追趕、開始全國化的地方龍頭,例如:

祥生、龍光、榮盛、雅居樂。

上面這些平臺,往往還有些各自的問題,但在地產行業,發展就是最好的春藥,只要企業高增長,員工有錢賺,很多矛盾都會快速被消化。

總結

過完年後,我們明顯感覺到,諮詢求職與跳槽的人多了很多,這與我們調研的市場數據一致。

跳槽是大事,一次跳槽後意味著至少1-2年的鎖定期,如果去了一個好平臺,那這就是順勢而上、獲得發展的兩年。

如果去了經營業績不佳,或者不適合自身情況的平臺,那這就是個人很難受,價值無法發揮,成長停滯的兩年。

濤哥今天推薦的這些公司,從平臺來說都有各自的優勢,在地產行業的數百家企業中應該說是相對較好的,值得大家關注。

2020年,哪些房企更值得你加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