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填报志愿进行时:一位高三生家长对职业规划的思索


一直质疑“职业生涯规划”一词近两年这么火,作为一名高三党的家长,昨晚听《升学在线》关于高三填报志愿的讲解,一下子明白啦。


“3+2”新高考模式选科与填报志愿的关系密切,它要求学生及家长在高一或者最好在初中小学就开始进行生涯规划。


另一些信息更有冲击力――本科不再分一本二本,只分本科专科;志愿不再以学校为单位,直接到专业;如果你选科够好,可以填报96个专业,直接完爆。


回归正题,我们70后对于所谓的职业生涯规划,基本就是考高分――读好学校――找稳定工资高的工作。那时信息少,选择少,倒让我们没有那么多烦恼。


高三填报志愿进行时:一位高三生家长对职业规划的思索


现在的高中生,可以选的学校多、专业广,高考完后,各种宣传广告接踵而来,让你目不暇接。


各种帮你填报志愿的APP,培训机构应运而生,是把自己交给别人帮你规划呢,还是自己多了解后自行规划,你看着办。如果你选后者,我们一起探讨。


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


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规划,首先得知道它指向什么?“是从第一次择业开始到退休的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过程,包括择业规划以及中长期和长期的规划”——这是熊丙奇老师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


我们这里就直接缩小到从学业规划到第一次择业这个短期阶段,中长期目标太难了。


思想决定一切,没有正确的认知,结果会大相径庭。你愿意做职业生涯规划,就要从心里接受学业或者职业是可以规划的,有一些规律可循的。如果你从心底不接受,那就先去看看职业生涯规划会给人带来那些益处,再来讨论怎么进行。


各种兴趣、职业测评


高三学生都接触过一些关于兴趣(霍兰德兴趣岛测试)、职业(舒伯的职业价值观测试)、性格(DISC性格测试)的很多测评,一些老师在上职业生涯规划课时也会提到。


高三填报志愿进行时:一位高三生家长对职业规划的思索

究竟用处有多大,同学们最好不要抱有太大的期望。不是这些测试的量化有问题,而是大多数学生对自我认知达不到测评系统需要的水平,国外做这些测试,都有专门的测评师协助完成。


测评能带给我们的,是一个大的方向,可以帮助你发现一些隐藏较深的优点、能力。比方说有的学生觉得自己性格内向不活泼不善于交际,有典型的“绿色性格”特点,但这不妨碍你成为一个良好的倾听者,成为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


找到自己想要的


俗话说:知人易,知己难。学会了解自己,所有的测评也是帮助你从各个方面找到自己的优势,教你一个自我评定的方法。在以往的学校教育中,自我认识这块涉及很少,学生的评价多来源于老师,学生也比较缺乏自省能力。


找到你内心最想要的,不要拿社会的、父母的、老师的、同学的目标当成你的目标,不因目标不够远大而害羞,也不因目标高远而害怕嘲笑。


光线传媒副总裁刘同提到他高考选择中文专业,给父母给老师给同学的理由都不一样。父母觉得中文专业是万金油,告诉同学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最吃香,对老师的回答是觉得自己性格比较适合坐办公室。


其实他真正选择中文系只有一个原因:除了语文还能勉强一看,其他专业压根儿没兴趣。


高三填报志愿进行时:一位高三生家长对职业规划的思索

新精英生涯总裁古典——大学专业是土木工程,毕业后在建筑设计所上班,辞职后玩乐队,练散打,骑车流浪,进入新东方做培训师,最后创办精英生涯,致力于职业生涯规划。


告诉你这个故事不是让你学习他在职业上的一次次试错中走向成功。读过他的书就知道,他大学毕业之前的目标都是他母亲年轻时因文革未完成的,不是他自己内心想要的。


古典是幸运的,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目标,并在寻找的过程中创新一个新的职业――职业生涯规划师。可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自己想要的适合的职业。


漫画家蔡志忠说过:做人最重要的就是了解自己。有的人适合做总统,有的人适合扫地。如果适合扫地的人以总统为人生目标,那只会一生痛苦不堪,受尽挫折。


能够真切的认识自己,是件多么幸运的事。


兴趣与热爱


提到兴趣,很多同学会说:我兴趣太多,每种都想试试,那什么时候能找到合适的?抱歉同学,你那仅仅是兴趣,要把它上升到职业,兴趣肯定是不够的,它只是提醒你有这种可能。


就好比你旅游时喜欢上一片美丽的花园,就对种植花草感兴趣,想当个园艺师。


OK,那你就不能仅仅给花拍照发个朋友圈就行,你得了解什么时候翻土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还有哪些花种在一起好看而且会生长得更好等等一系列问题。


高三填报志愿进行时:一位高三生家长对职业规划的思索


又有同学说,我不想种植,我对把花拍下来发到朋友圈感兴趣,做个微博达人。也行,那你就应该了解怎么拍照好看,配什么样的文字,在哪个时段发更能吸引人眼球,什么样的读者喜欢看到这样的分享等等。


当你把兴趣台前幕后都了解清楚后,还是一如继往地感兴趣,恭喜你,升级到热爱,不妨可以作为职业选项。


警惕职业美图秀秀


说到职业,多数同学脑海里呈现的是自己对一些职业的典型画面:医生身穿白大褂在干净敞亮的办公室给人看病,或在手术室主刀;律师在法庭上慷慨陈词,主持正义;记者自由天马行空的生活……


其实每一个职业都没有你想得那么美丽,就如朋友圈里的照片,都是滤镜美化后的美图秀秀。


分享一下笑话:我有班上每个孩子妈妈的微信,经常能看到她们朋友圈的自拍照。可等放寒假来接孩子时,我得细瞧无数遍,仔细找现实面孔与自拍照的共同点,唯恐是其他人冒充母亲接走孩子。


没错,你看到的很多就是滤镜下的职业。学医时间长回报慢,而且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习,而值夜班是每个医生都必须面对的,更别提遇上一些特殊情况,更要冲锋上阵。


一项在律师行业的内部调查显示,有82%的律师觉得自己很少做真正公正的事,大部分记者的收入并不高,面临每周发稿的压力。


就是说每个职业我们不能仅仅看到光鲜的一面,背后总是有很多付出,每个职业要做好都不容易。


如何查找职业原图


了解自己喜欢的专业——看书或浏览网页,查找该专业的课程,这是最快速的一个方法。通过必修课程,初步判断今后需要学些什么,有一些报考志愿的书还会写出该专业与高中学科的相关性。


了解自己喜欢的学校――通过学校的官网了解发展史,学校最初好的专业一般都不会差,与之相近的专业也不错。各高校一般都有贴吧论坛,在里面混一段时间,会了解到学生对学校的大体评价。


查看各类大数据――现代社会已进入大数据时代。一些专业数据库会对前几年高校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你能看到该专业的就业率以及就业方向。


关注各种网络论坛等——这是需要长时间持续关注的一件事,在这些网络资源里,捞到与你相关的信息,与你职业相关的信息。


多看招聘网站——好的招聘网站会有详细的招聘要求,从招聘要求可以看出该职业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不知不觉中写下了这么多,如果你能坚持看到这里,非常感谢;如果你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我感到非常欣喜;如果能帮到你或孩子,我倍感欣慰。职业生涯规划,离你其实没那么远;网络那端的你,我们也只距离一条网线。(作者:汉族玲儿,系一名高三党家长;编辑:若水)


值此高考之际+头条知识节,若水的高考专栏特价推介,祝愿每位考生金榜题名:




若水:自由撰稿人。曾任报社头版编辑、记者。高考为百万人口大县Z县文科状元,考上中国人民大学。

北大社会学系硕士,现居北京,从事文字工作。愿意将自己的高考经验和大家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