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矛盾最巔峰,他二十幾年不上朝,原因很.....

君臣矛盾最巔峰,他二十幾年不上朝,原因很.....

明朝有一位神奇的皇帝,他在位45年,有20多年的時間不上朝,一大半的時間不見大臣,可是沒有一個大臣敢不把他放在眼裡,對朝政的把控嘉靖皇帝非常嚴格,幾乎從不假手於人。一個這麼戀棧權位的皇帝,怎麼能夠多年不上朝,真的是因為聽信了幾個道士的話,那要是道士不讓他做皇帝,他會放棄皇位嗎?

如果真是這樣,也太小看這個“後備役”皇帝了,嘉靖皇帝並不是前任正德皇帝的兒子,連親兄弟都算不上,他的父親和正德帝的父親是親兄弟,這兩個人是堂兄弟的關係。大臣們之所以選擇嘉靖皇帝朱厚熜繼位,主要也是看中了他聰明好學,才情頗高,這話並不假,嘉獎皇帝的書法和文學才華都很不錯,他並不是許多人眼中的昏庸無能,如果真的一無是處,大臣們也不會選擇他。不過有一點毋庸置疑,嘉靖帝之後的所作所為不由得讓大臣寒心,君臣之間的對立到達了巔峰。

嘉靖帝一登基就面臨了非常尖銳的君臣矛盾,也是他絕不退縮的問題:關於他的父母。嘉靖帝在父母的問題上絕不向大臣低頭,第一他不肯認弘治帝為父,第二他決意要追封自己的父親為皇帝,第三他要立自己的母親為皇太后。從人倫上來說,挑不出嘉靖皇帝的毛病,作為兒子想讓自己的父母享受最高的待遇,這本來無可厚非。但是中國古代重孝道,更重君道,嘉靖皇帝不認弘治帝為父親,大家還能從理解他,畢竟他有自己的父親,父子感情不錯,為什麼非要認別人當親爹?可是追尊生父的這個行為就有失偏頗了,早逝的正德皇帝是興獻王(嘉靖帝的父親)的晚輩,如果興獻王被追封了皇帝,那麼正德帝的皇位也就名不正言不順了,嘉靖帝這是擺明欺負死人不會說話。

大臣們當然不服,於是強推嘉靖上位的內閣首輔楊廷和提出“大禮儀之爭”,說白了就是一幫文臣站在大殿里根據儒家經典辯論嘉靖帝這件事做的到底對不對,一般皇帝聽到這種事頭都疼了。嘉靖也頭疼,他頭疼的不是怎麼說服這些大臣,而是怎麼讓他們閉嘴,不管他們服不服,通通閉上嘴就行。

如果換成一個很有經驗的政客,可能會想出幾百個解決方案,但是對當時只有十幾歲的嘉靖皇帝來說顯得有些困難,所以在處理這件事上,他用了一種最簡單且有效的方法封住了大臣的嘴。

打得你開不了口。

反對嘉靖帝追封自己父親為帝的大臣們跪在左順門表達自己死也要“撥亂反正”的決心,嘉靖帝內心只有一個字“煩”,對18歲的他來說,並不理解為什麼作為一國的最高統治不能做到“一言九鼎”。這大概也是很多人心中的疑惑,為什麼當了皇帝還不能自己說了算?為什麼皇帝還要聽大臣的話?明明皇帝已經是一國的最高統治者?話雖這麼說,可皇帝到底是凡人,他的意見在好,沒人幫他做事,他支撐不了國家機器的運轉。大臣們作為“幫皇帝做事”的人想要如果聯合成一線反對他,別說皇帝,神仙都能拉下水。

漢代霍光因為漢昭帝死後無子,迎立昌邑王劉賀為帝,劉賀也不聽話,整天只知道吃喝玩樂,心裡揣著“我是皇帝我怕誰”的思想,結果還不是被霍光廢掉,所以權力的巔峰並不是每一個皇帝都能掌握的。

嘉靖帝面對這樣的情況,他表示:不聽不看打死!

大概220名反對派官員在左順門哭跪著,請求嘉靖收回成命,嘉靖給他們的處罰是一頓板子,四品以上一律停俸,五品以下全體廷杖。結果一百多名官員被廷杖,16人傷重不治死亡。16個朝廷要員被活活打死。

嘉靖的做法很簡單也很有效,但是得罪了幾乎所有的手下官員,再也不會有人和他交心,在他們的心裡嘉靖和桀、紂沒有區別。嘉靖帝本人也覺得很討厭,明明只是給幾個過世的人上個尊號而已,幾個字的事情整整爭論了18年,嘉靖每天都要面對“你不該追封自己的父親”、“你怎麼這麼簡單的人倫綱紀都不懂”這樣的奏摺,他會不煩不討厭嗎?

嘉靖討厭上朝除了道士的幾句話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大臣們總會把一些他看來極小的小事,說得很嚴重,浪費時間浪費精力,從本心來說嘉靖帝不相信任何大臣,也不喜歡任何大臣,如果他一個人能支撐起整個大明王朝,他會毫不猶豫地把所有大臣都殺光,因為他做不到,所以他沒有殺,這大概才是他20多年沒上朝最重要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