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馬其頓方陣遇到秦軍戰車

當馬其頓方陣遇到秦軍戰車

當馬其頓方陣遇到秦軍戰車

大家在討論馬其頓方陣VS秦軍的時候,對於秦軍的強弓硬弩談論很多,但是似乎都忽略了其實秦軍除了的強弓硬弩,還有另外一個兇狠迅猛的東西:戰車!

縱觀亞歷山大的戰爭歷史,雖然馬其頓方陣名聞天下,但是,真正左右戰場勝負的卻是馬其頓重騎兵。

面對攻擊力強大而防禦力差,而且只能夠緩慢推進的馬其頓方陣,秦軍的強弓硬弩可以充分的發揮作用,造成毀滅性的打擊。而根據一些考古學者通過對於當時的武器進行模擬試驗的結果。當時的西方遠程武器中弓箭的最大殺傷距離為100到150米,有效距離僅僅為30米左右。標槍的最大殺傷距離為10米左右,有效距離竟然只有3米左右。至少從射程方面絕對不是秦朝軍隊那超過200米,甚至最大超過300距離的強弓硬弩的對手。馬其頓方陣中的遠距離投射兵種, 無論是弓箭手,投石手還是投槍手根本不可能和秦軍打個平手。

而這時候,唯一可以威脅秦軍,扭轉戰局的就只有馬其頓重騎兵了。

那麼秦軍應該如何對付由通常由亞歷山大親自統帥的馬其頓的重騎兵呢?一個是同樣具有機動性的騎兵,而另外一個就是戰車部隊。

我們現在基本上都承認秦軍的騎兵不是後來隋唐以後的槍騎兵,而是遠距離攻擊的弩騎兵。對於馬其頓的馬其頓重騎兵,除非萬不得已,他們大概不會採取直接衝擊的戰鬥方式。而是會用類似蒙古騎兵對付西方騎士的方法,保持距離,遠程殺傷對方有生力量。別說這不可能,既然當年趙武靈王的改革被成為“胡服騎射”,那就證明當時威脅中原諸侯各國的“諸胡”應該是一支弓騎兵。那麼其作戰方式就不太可能是馬其頓重騎兵那樣的直接衝擊,而應該是遠程殺傷。中國騎兵既然是承襲和模仿“諸胡”而建立,而且已經證明是弩騎兵。那麼其戰鬥方式自然就不會是西方重騎兵的直接攻擊而應該是遠程攻擊了。

馬其頓重騎兵即使突破了弩騎兵的遠程攔截,逼近秦軍步兵陣列,也不需要秦軍的弩騎兵去面對面地直接戰鬥。這時候應該對付馬其頓重騎兵的應該是一支的特殊編組的戰車部隊——輕兵。根據前不久的報道,目前中國的一些考古學家結合秦始皇兵馬俑的最新發掘的研究結果認為,輕兵不是以前認為的是敢死隊性質甚至自殺式攻擊的輕裝步兵,而是特殊編組的戰車部隊。是不配備步兵和重車單純由輕車組成的快速機動打擊部隊。在中國戰國時期,所謂“一乘”是由2兩戰車和72名步兵組成的綜合戰鬥單位。其中的戰車包括一輛輕車(也叫馳車或者攻車,負責馳逐攻擊)和一輛重車(也叫輜車,革車或者守車,負責後勤運輸和防禦)。

而輕兵就是由不配備步兵和重車單純由輕車組成的快速機動打擊部隊。這其實與20世紀出現的裝甲突擊集群簡直就是異曲同工。

騎兵代替戰車成為戰場的王者是由於騎兵具有更好的機動性,而不是更強大的攻擊力或者防衛力。實際上,正如同在面對面地直接交鋒中,重騎兵比輕騎兵更強大一樣。戰車也比重騎兵更強大。

西方認為馬其頓的騎兵比戰車戰鬥力強大一方面是由於騎兵在歷史的進程裡面最終取代了戰車,另外馬其頓確實戰勝了波斯大流士的戰車。

但是馬其頓的騎兵並不是後來裝備馬鐙後的重裝甲騎士,中國戰車也不是波斯戰車。而且還必須注意,戰勝波斯戰車不是馬其頓的騎兵而是馬其頓的方陣步兵。

讓我們在攻擊力,防禦力和機動性三方面比較馬其頓的騎兵和秦朝的戰車。

首先是攻擊力:

遠程攻擊力馬其頓的騎兵幾乎沒有,秦朝戰車除御者以外的2個人可以同時使用2張弓或者弩。秦朝戰車佔據絕對優勢

中距離攻擊,馬其頓的騎兵有長矛,通常需要從正面攻擊,而且是一次性的。秦朝戰車用長戈,多數時候比較喜歡從側面殺傷敵人。似乎半斤八兩,各勝擅長,可以算平手。但是考慮到戰車上面還有一個戰士,同樣可以使用長兵器作戰,而且戰車長兵器不止一枝。加上戰車的武士是雙腳站立的,比沒有馬鐙的騎兵更穩定。戰車應該更有優勢吧。

近距離戰鬥,雙方都使用劍,如果不考慮武器的差別,大概也差不多。但是馬其頓的騎兵要想和秦朝的戰車展開近距離白刃戰,必須饒過戰車前面的四匹馬,還必須小心戰車車轂上面為對付步兵接近安裝的利刃或者短矛。而且戰車上面的甲士仍然可以2個欺負一個。戰車同樣有優勢。

再考慮防禦:這好象不用比較了,由中國發展到最後,人馬均披掛鎧甲,裝備已經最為完備的戰車面對連馬鐙都沒有,裝甲也僅僅是比一般當時其他幾乎沒有什麼鎧甲防護輕騎兵稍微強一點的馬其頓重騎兵,自然戰車佔上風。而且戰車上面的大盾牌比馬其頓的騎兵小盾牌的防禦能力自然更好。在短兵相接的時候,戰車由一人駕御,一人持長戈大戟主攻擊,一個人則持盾劍負責防禦,形成一個緊密而有機的合作整體。對比只有一個人既要在馬匹上面坐穩當,又要用長戈攻擊對手,還要用小圓盾格檔對手攻擊的騎兵,那更是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最後考慮機動性。這正是騎兵取代戰車的原因。騎兵當然比戰車有優勢。但是騎兵在機動性方面的優勢主要在於靈活性和複雜地形的通過能力方面。在衝擊力方面,即使後來中世紀的重裝騎士仍然不是戰車的對手(順便說一句,本人一直認為西方的重裝騎士其實採用的就是戰車的戰術,根本就是人形的戰車而已。只有後來東方的蒙古鐵騎和阿拉伯輕騎才是真正的騎兵)。在遠程機動方面雙方都不怎麼樣。再速度方面,大概要出乎許多人的意料。佔優勢的不是馬其頓的騎兵而應該是秦朝的戰車。實際上根據西方歷史學家根據歷史記載對比的結果表明,在大航海時代的快速帆船出現以前,佔據人類速度冠軍位置的不是騎兵而是馬拉戰車。(想不到吧!)

由於馬其頓方陣同樣無法在複雜地形展開,戰場自然就必須是平原地帶。馬其頓的騎兵在複雜地形的通過能力方面對於秦朝戰車的優勢不在存在。由於是軍團戰陣對戰,使用長矛而不是弓箭的馬其頓的騎兵只有直接對戰車衝過去,而不可能如同遊牧騎兵那樣圍繞裝備有弓弩戰車打轉。因為那不僅無法攻擊戰車,反而讓自己成為戰車上面弓弩的靶子。

當然,馬其頓重騎兵在與秦軍的輕兵的對抗中也不是沒有機會。他們如果可以放倒戰車前面任意一匹馬,戰車自然無法行動。但是這樣,馬其頓重騎兵自己差不多也該被打下馬來了。這時候3個由秦軍的車兵轉職的重裝步兵對抗一個由馬其頓重騎兵轉職的重裝步兵。勝負好象很明顯啊!

綜上所比較:

馬其頓重騎兵在與秦軍的輕兵的對抗中絕對討不了便宜,甚至完全有可能在被秦軍的弩騎兵重創後,被秦軍的輕兵打得全軍覆滅。

由於中國的戰車與波斯戰車的不同。所以這支特殊編組的戰車部隊對於馬其頓方陣也同樣具有相當的威脅殺傷能力。中國的戰車不會直接衝入馬其頓方陣的陷阱而最後由於喪失機動力和衝擊力而被圍殲,它們會在馬其頓方陣的前方側轉,用同樣長達幾米的長戈殺傷馬其頓方陣前方的士兵,即使馬其頓方陣的長矛可以阻止秦軍戰車的繼續深入,但是別忘記中國戰場上面是3個人而不是西方的2個。那位多出來的甲士的弓弩可不是禮儀裝飾。

而當馬其頓重騎兵完蛋以後,剩下那如同烏龜一樣緩慢前進的馬其頓方陣的步兵就成為了秦軍絕好的箭靶。他們要麼在密集的馬其頓方陣裡面被射成刺蝟,要麼就是馬其頓方陣崩潰,被秦軍的騎兵,車兵和步兵圍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