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和南宋實力反差巨大,為何歷經6年,才攻下襄陽城

漢中、襄陽、壽春是中國的第二條防線,第一條防線是長城,失則去中原,再戰秦淮,失則去中國。襄陽是秦嶺――淮河的連接點,可遏漢江上游,又可順江而下達江漢平原乃至湖廣,是名副其實的秦嶺江淮防線的“腰眼”。宋元大戰,襄陽孤城死守六年,始終得不到增援,呂文煥為保全軍民投降了。後來,強悍善戰的襄陽軍民被蒙元全部整編,北遷到朝鮮半島準備攻打日本,後來計劃改變全都留在朝鮮的海邊,見當地山川形勢如故,便依照襄陽的地標來命名,這便是韓國“襄陽郡”的來源。襄陽有峴山,墮淚碑,羊祜山……韓國“襄陽郡”也有,另外還有“江陵”“漢陽”“洞庭湖”等地名,前些年“襄陽郡”的人還來湖北“認祖歸宗”了。

蒙古和南宋實力反差巨大,為何歷經6年,才攻下襄陽城

宋蒙戰爭的襄陽之戰還是更多從軍事角度來的,蒙古人平原野戰能力強很多,無險可守的平原地形宋軍本來就沒法打。淮河地區雖然也是平原,但水網密佈,大規模的騎兵集群其實不好打,何況這一線又直面臨安,確實是宋軍防守的重點。然而襄陽的情況就不同了,這裡是江漢平原和河南平原地區的連接點,其實算是一個超大型的關隘。襄陽被突破,整個江漢平原無險可守,宋軍在這種地形上是不可能打敗蒙軍的。而漢江是長江最大的支流,又是南北走向,在此建立水軍,可直接順流而下,在戰略上形成了絕對優勢。當然,這個時期宋軍水師的總體實力還是要更強的,不過宋軍水師同時必須維持整個江淮水網防線的水上防禦,不然正面也會被突破,就造成了顧此失彼的局面。

蒙古和南宋實力反差巨大,為何歷經6年,才攻下襄陽城

同時,蒙軍藉此地利,完全可以在長江的任何地方發起渡江作戰,宋軍的士氣就徹底垮了。道理很簡單,就是一個超大的戰略包抄效果,和淞滬會戰日軍從杭州灣登陸包抄,蘇德戰爭基輔會戰蘇軍被包抄,朝鮮戰爭仁川登陸,性質一樣。最後攻擊襄陽之戰時,蒙古軍已經從西域掌握回回炮的技術了,就是帝國時代2裡面那個重型投石機,襄陽守軍是在整個城防在日夜轟擊下幾乎夷為平地的絕境下投降的,在攻城武器上蒙軍領先宋軍一個時代了。所謂守江必守淮,防線突破口並不是防禦方說的算的,蒙古的大迂迴戰略是避開重點經營的防線,從薄弱處突破迂迴所以並不是宋軍開始江淮防禦核心在襄陽,而是蒙古進攻重點在此,類似於馬其諾防線。襄陽比江陵重要毋庸置疑,襄陽對南方比對北方更重要,因為失了襄陽,荊州就沒了屏障,劉備不是失江陵而隕落,是因為失了江陵就再也不可能拿下襄陽兩路北上了。

蒙古和南宋實力反差巨大,為何歷經6年,才攻下襄陽城

入蜀的重要通道房陵郡沒了,北路軍黃權掃蕩江北,已經等同於敵後作戰。陸遜擊敗劉備的同時切斷黃權退路,因而全局崩盤。順帶損失了諸葛亮的第一繼承者馬良。如果劉備在夷陵不敗,他也要面對江陵堅城的壓力。江北的江陵、江南的公安、江東的巴丘形成三角之勢,劉備要面對東吳水陸兩軍的壓力打江陵。估計結果和曹仁曹休差不多,沒多大勝算,能穩住江北的沔陽一帶就不錯了。西晉拿下江陵直取南京的原因是川蜀定,曹操是守三路,三個要地是漢中襄陽合肥,襄陽拿下江陵最容易,但是拿下後江陵是三面受敵根本守不住。假設曹操守襄陽需要兩萬人,守江陵可能就要十萬,打出去可能要十五萬,而且還有風險,但是從漢中打就不一樣了,拿下後可以順江直取江陵南京,一點後顧之憂都沒有,從合肥打就差點火候,必須水軍,而且武昌救援也很快。

蒙古和南宋實力反差巨大,為何歷經6年,才攻下襄陽城

好多讀者將襄陽之戰想象成了蒙古兵搭著雲梯往城頭上衝,宋兵拿著滾木礌石往下砸的戰鬥。其實襄陽之戰,是一場聲勢浩大,動用了當時所有兵種,有水軍,有陸軍,戰場面積達到數千裡的大戰役。並不是一個郭大俠站在城頭髮發降龍十八掌那麼簡單。電視劇確實造成了很大的誤解。其實光蒙軍在襄陽城外漢水兩岸佈設的防禦設施就延綿數十里,江面鐵鏈暗樁無數,城外蒙軍反過來又築了很寬很高的土牆包圍襄陽城。自從夏貴增援襄陽城成功之後,元就加強了襄陽外圍的防禦,圍攻小小襄陽城的元軍最多達到了20餘萬。而下游猛攻江淮的同時,上游也用見縫插針的方式,以山城兌山城,破壞了南宋的山城防禦體系,這個時候四川自顧不暇,也無法支援襄陽了。1271年,賈似道能調集十餘萬人增援襄陽,實在是拼上了最後的老本。這次增援失敗,襄陽陷落不可避免,南宋的滅亡也不可避免了。

蒙古和南宋實力反差巨大,為何歷經6年,才攻下襄陽城

襄陽是宋的防守重點,必然是大兵團。少量兵力不能牽制住襄陽的軍隊。這種情況下,大部隊和襄陽打,小部隊牽制。雖然元兵很多,但能用於襄陽的不會很多,兵多最大的問題是後勤壓力大。襄陽守軍還好幾次主動出擊周圍蒙古人城寨,外圍還有大量宋軍準備入援襄陽。破了襄陽,呂氏集團投降帶動了京湖戰區大面積投降,才徹底瓦解了南宋的抵抗力量,賈似道最後組織了一波還是在丁家洲輸了。南宋派了幾次支援都被蒙古打退了,包括崖山出名的張世傑。還有前幾年蒙古雖然持續攻擊,但是沒有完全包圍,物資補給還能水路運進去。後來蒙古在造船訓練水軍在漢江設置障礙,還有通過建工事穩步縮小包圍圈,襄陽城內嘗試突擊失敗了。守襄陽主要靠水軍,漢江被封鎖的話只要在兩道築城就能以少圍多,讓襄陽守軍餓死了。事實上元軍花了五年訓練了7萬蒙古水軍,戰艦5000+,成功封鎖了漢江,此時地利反而成為了增援的阻礙,宋軍被迫投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