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游记|在西安草堂寺寻找鸠摩罗什

不熟悉佛教历史的人,大概也听说过“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短短八个字,精妙的概括了大乘佛教的深奥学理,这段话出自一千六百年前鸠摩罗什翻译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去年十月初,参加过高中同学的婚礼,我从老家坐火车前往西安,老家在河南省博爱县,汉代属河内郡,开创晋朝的司马氏就出自此地,唐代属怀州河内郡,距离洛阳一百一十二公里。


历史游记|在西安草堂寺寻找鸠摩罗什

夜晚的西安钟楼


鸠摩罗什出生的古代龟兹国,位于丝绸之路南道中部。大约四千年前,黑海周边操持印欧语的族群,从南俄草原经哈萨克斯坦南下天山,在阿克苏和库车之间定居,大约三千年前,这些使用吐火罗语的族群发展出了繁荣的绿洲文明。

火车下午从月山站发车,一路向南,穿行在华北平原,透过车窗可以看见远处的太行山脉,过了黄河,便到洛阳了。洛阳,一座让人兴奋的的城市,成语“洛阳纸贵”源出这里,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笔下的佛国洛阳也是这里,《洛阳伽蓝记》文笔之清新,笔调之沉痛,历史感之厚重,一直令我着迷。从洛阳向西行,陇海线上,我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思绪了,一千多年前,不知有多少军士、文人和赶考的士子,走在同一条路上,到长安去,如今我也要伴随他们的步伐了。


历史游记|在西安草堂寺寻找鸠摩罗什

古代中亚流行的习俗,婴儿头用木夹住


鸠摩罗什出生在古代龟兹国的王族,母亲耆婆是国王白纯的妹妹,父亲鸠摩罗炎是来自印度的僧侣,耆婆请求国王让鸠摩罗炎还俗,与他结婚,生下了鸠摩罗什,罗什七岁时,母亲皈依佛门,罗什也随母亲一同皈依佛门,成了沙弥。九岁时,罗什随母亲翻越葱岭到了克什米尔,在那里罗什努力学习上座部佛学。十二岁归国途中,罗什在喀什葛尔遇到大乘佛教,于是转而崇信大乘佛教。

天色渐暗,列车每到一站我都会张望一番,经过三门峡、潼关、华山和渭南这些正史中的城镇,晚上九点左右终于到长安了,不!是西安,在火车上,我一直想象着火车进站时的情景,火车进站是一个感人的场面,它意味着终结:游子在多年游历之后回到了故乡,新婚娘子终于把远征的军健儿盼来了,“少小离家老大回,”所有的时间都在此刻冻结。


历史游记|在西安草堂寺寻找鸠摩罗什

远处的钟南山


七世纪玄奘路过龟兹时,对其风俗做过记载:“其俗,生子,以木押头,欲其扁也,”这一点也得到的考古学上的证明,我们有理由相信鸠摩罗什应该是一个深目、高鼻、扁平头的白种人。

中国古代的城市,从商代的开始,恐怕就是规划的产物,而非自然的聚落,所谓“城”,就是有城墙的地方,城甚至可以当作动词使用,这种用法在《资治通鉴》中尤为常见,通常统治者选定一个地方,然后“城之”,北魏的洛阳如此,隋代的大兴城亦复如此。杜甫诗云:“闻到长安似弈棋,”一语双关,长安的政治好似一盘棋局,行家里手尚且不免失手,更何况一般人?也指长安的街道,规划的像棋盘一样整整齐齐,眼下的西安城虽然源于明代,城市的街道依然整齐如棋盘。唐代的长安城比明代的西安城要大,大雁塔在唐长安城的中南部,明代的西安城,大雁塔俨然已在城墙外围。

四世纪的中国,正值五胡十六国时代,前秦苻坚一统北方后,欲以佛教立国,于是派遣大将吕光率兵远征龟兹,“迎接”已经享誉西域的鸠摩罗什,罗什被吕光擒获后,受尽种种羞辱,吕光为了诱使罗什破戒,还给罗什送了一名王女,后来罗什凭借修习小乘时学到的幻术,终于得到了吕光的重视。苻坚因政变死后,吕光在姑臧建立后凉政权,罗什在后凉停留了十六年。


历史游记|在西安草堂寺寻找鸠摩罗什

草堂寺入口的四大天王


第二天早上,我在国贸中心搭乘环山旅游一号线,这班旅游公交车主要经过西安近郊西边的景点,汽车朝着西南方向行驶,车上人不是很多,十月的西安,天气渐寒,路上行人的衣衫也越来越厚,我穿着一件从夏天来的T恤,不时放眼车内,“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句话用来形容现在的西安丽人一点也不显得巧柔做作,依然非常恰当。


历史游记|在西安草堂寺寻找鸠摩罗什

元代石碑,上面有唐代诗人白居易和刘禹锡的名字


公元401年12月20日,已经五十二岁的鸠摩罗什在后秦姚兴的邀请下来到长安,姚兴请鸠摩罗什翻译佛经,那时候,正值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乱世之际,佛教在华夏之地慢慢流行,教徒日益增多,关于佛理的争端也多了起来,姚兴的请求符合时代的潮流,为此,姚兴在长安以草堂寺作为鸠摩罗什译经的场所,在这里罗什翻译了三十五卷二百九十四部佛经。

历史游记|在西安草堂寺寻找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纪念堂


草堂寺,我此行的目的是户县草堂寺,那里是鸠摩罗什译经的场所,佛教“三论宗”的祖庭,从汽车上下来需要走上二十分钟,一路上可以清晰看见钟南山——一座唐人笔下经常出现的名山。我买了票进去,里面几乎没有什么人,映入眼帘的是佛教神话中的四大天王雕像,后面古柏苍苍,颇有唐代诗人常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感觉,整个寺庙按照传统中国三进深院落的格局建造,以正殿为中轴,两边对称建有钟鼓楼和东西厢房,所谓“晨钟暮鼓”是也。西边有一处竹林,竹林后面是一座纪念鸠摩罗什的厅堂,一个僧人在门口安静读经,沿着厅堂旁边的小径继续走,可以看到关中八景之一的草堂烟霞,传说这口井建成之后一直有白烟从井底冒出,我靠近闻了闻,没有味道。三进院落后面是一座日本佛教协会援助修建的藏经阁,阁楼崭新雄伟,两边围绕着一圈石碑,上面雕刻着佛教的箴言,一条小溪自西北向东南穿过草堂寺,整个行程一直有鸟儿的翠鸣,的确是一个适合翻译经文的好地方。

历史游记|在西安草堂寺寻找鸠摩罗什

关中八景——草堂烟霞


公元409年8月20日,鸠摩罗什在长安逝世,享年六十岁,临终之际,留下遗言:“因法相遇,末尽伊心,方复后世,恻怆何言,自以同昧,谬充传译,凡所译出经论三百余卷,唯十诵一部未及删烦,存其本旨,必无差失。愿凡所宣译流传后世,成共弘通,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相传,正如罗什所言,他死后火化,舌头完好无损。


历史游记|在西安草堂寺寻找鸠摩罗什

日本佛教协会援助修建的藏经阁


那天,我在草堂寺鸠摩罗什纪念堂门口,站了很久,努力回忆着关于鸠摩罗什的一切,他的一生在我的脑海中又重复了一遍,我愿意相信,他的舌头真的完好无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