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茵萊湖獵奇(圖文原創)

緬甸茵萊湖獵奇(圖文原創)

“飛艇似箭茵萊湖,碧波浮島世間無”。這是陳毅元帥遊覽緬甸茵萊湖時的詩句。

你來到緬甸茵萊湖,-定會為這裡的美麗所陶醉。每當夕陽西下,湛藍的天空水鳥飛翔,一望無際的碧水波光鱗鱗;火燒雲將茵萊湖面鋪滿金黃,把茵萊湖中央的佛塔塗抹得金光燦燦;晚霞將湖中舉著錐形竹網捕魚的單腳漁夫繪成剪影……真是美侖美奐。

緬甸茵萊湖獵奇(圖文原創)

茵萊湖位於緬甸北部撣邦高原的良瑞盆地上,為緬甸第二大湖,是緬甸著名的遊覽避暑勝地。茵萊湖三面環山,海拔近千米,南北長14.5公里,東西寬6.4公里,向南與薩爾溫江相匯。來自東、北、西三面的溪流注入湖中,如果不在雨季,湖水十分清澈,陽光可以直射湖底。這裡湖中有幾十種淡水魚類,這自然也成為水鳥的天堂。

緬甸茵萊湖獵奇(圖文原創)

到茵萊湖,你可以體驗三大奇景:

一是“伊瓦瑪”,緬甸最大的水上集市。

茵萊湖一帶的一萬多戶茵達族人居於水鄉澤國中。他們把四根高腳木樁的房屋建在湖畔的淺水中,還有用水草浮萍藤蔓植物等聚集起來覆上湖泥造成的浮島,變成一個個水上村落。相互之間用竹橋或木橋或小船相通,人們種地,捕魚撈蝦,小船滿載各種蔬菜瓜果和水鮮進交易,形成了一條條水上商業街。每到收穫季節,舟來船往,絡繹不絕,一派繁華景象。

緬甸茵萊湖獵奇(圖文原創)

二是“浮島村落”,平靜而豐腴的湖水造就的奇觀。

茵萊湖上的浮島有兩種:天然浮島和人工浮島。它們都是漂浮在水上的土地。當地人把湖上漂浮的水草、浮萍、藤蔓等聚集起來,覆蓋上湖泥,造成-個浮島。這些浮島的面積大小不等,大的有半公里,小的只有-平方米左右,這些浮島可以用竹竿固定在水面上,隨湖水的漲落而升降,也可以不錨定,讓它在湖中漂移,像船一樣劃來劃去。人們在大浮島上蓋起了小房子,有的還開出一塊塊田土,種植糧食瓜果蔬菜。浮島上水足土肥,作物生長十分茂盛,作物既不會因湖水暴漲而淹沒,也不怕乾旱無雨而乾枯。

緬甸茵萊湖獵奇(圖文原創)

三是“獨腳漁夫”用-只來腳划船的茵萊人

茵萊人,他們世世代代以打漁為生,並且至今還保留著其非常原始的“獨腳划船”的習慣,這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

茵萊湖的漁民,每天早晚都會在湖面上打漁,漁船形狀纖長,漁網(準確定義應該是漁簍)外罩是用竹蔑編製成錐形,上小下大,內置有漁網。一個人一條船,漁民在船尾用一隻腳立在小船甲板上,把另一隻腳纏繞在槳上,槳杆別在腿彎處,用來操縱船槳;一隻手穩著槳柄把兒,手腳和腰部同時發力,一搖一擺地就把船劃得很快。騰出來的另一隻手拋網、下叉,行船捕魚兩不誤。這可能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漁夫了。

緬甸茵萊湖獵奇(圖文原創)

緬甸茵萊湖獵奇(圖文原創)

緬甸茵萊湖獵奇(圖文原創)

緬甸茵萊湖獵奇(圖文原創)

緬甸茵萊湖獵奇(圖文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