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跟蹤調查410個富裕vs.“普通”家庭, 發現培養優秀孩子的祕密

雖然現實是複雜的,但比起好運氣來說,真正影響人生的,是一個家庭的習慣。

而改變,什麼時候都來得及!

有些人說,會賺錢的人,因為運氣好;有些人說,能創造財富的人,思維方式不一樣。

成年人的兩種不同認知,會對孩子的未來產生什麼影響?

為什麼每個歷史時期,總有人一生抱怨時代虧欠了自己、耽誤了子孫;也有人總是尋求突破,抓住機會(哪怕一點點),結果一代比一代過得更好。

為什麼一些富人的孩子,並沒有敗家,而是成為會投資、有夢想、有教養的人?(太可氣了)有些平常人家的孩子,可以事業有成,突破原生家庭的社會階層?(也很可氣)

但請不要真的生氣。來試著找找答案。

除了先天的家庭財富,究竟還有什麼影響著後天的人生走向?

最近在看美國人托馬斯·科裡寫的《富裕孩子》。研究了孩子快樂和成功的“家庭秘密”。有幾個觀點值得好好想想。

托馬斯帶著和你我差不多的疑問,花了五年時間,調查了美國177個白手起家的富裕家庭和233個

貧窮家庭,發現父母給孩子的思維習慣,對孩子的未來影響很大。

富有的習慣,比富有的財產,更加影響子女的一生。

聯想我接觸過的中外成功人士家庭(特別是富過三代的家庭),覺得托馬斯說得以下九點“成功的習慣”,是有道理的。總結分享給大家。


5年跟蹤調查410個富裕vs.“普通”家庭, 發現培養優秀孩子的秘密


一、給孩子好的朋友圈

托馬斯發現,成功人士的家庭,特別重視子女跟誰在一起。和自己孩子交往的孩子,可以來自不同階層,但一定要有良好的習慣、有求知慾、做事認真。

“壞朋友” 和壞老師一樣,影響孩子對世界的認知。

很多精英父母相信,孩子小時候的交友習慣,會影響長大之後的社交圈。

所以,一個跟成績一樣重要的問題是:你的小孩的朋友,是一起娛樂八卦、比賽小聰明的;還是互提意見、共同進步的?

英美的精英家庭,很喜歡私立的寄宿名校。一個原因就是那裡管理嚴格,日程豐富,孩子們幾乎沒有時間和機會接觸學術、體育、藝術之外的不良事物。保證了群體氛圍。

前不久一個英國的中產媽媽還說,她很慶幸咬咬牙把孩子轉到了私立寄宿學校。在新的學校,好好學習是被欣賞的;而不像從前在普通學校那樣,遭到同伴的嘲笑和疏遠。

社交圈,影響著孩子的生活態度。

(補充一句大家可能會問的:私立學校其實不只有中上層的孩子,也有普通人家,學習優異拿到獎學金的孩子)


5年跟蹤調查410個富裕vs.“普通”家庭, 發現培養優秀孩子的秘密


二、孩子的書單裡,必備“非虛構圖書”


托馬斯發現,63%的成功人士家庭,會幫助孩子完成每個月至少讀兩本非虛構圖書的計劃。

相比而言,只有3%的貧困家庭有同樣的習慣。

什麼是非虛構?

主要是那些反映現實的書,比如新聞調查、人物傳記、經濟管理科學圖書等等。

童話和小說,都屬於虛構作品。

好的虛構作品,可以幫助孩子愛上文學、培養想象力;而非虛構作品,能夠讓孩子瞭解現實,學會處理實際問題。

我之前在“世界很大,為什麼中國孩子來不及擁有?”這篇文章裡,也提過同樣的觀點。中國孩子的書單裡,缺少一些深入實際、分析現實問題的紀實作品。

多年前,我看到英國BBC拍攝的紀錄片,採訪了幾個頂層家庭7歲的小孩,問他們,每天閱讀什麼?

孩子們非常自信的說,他們每天讀英國《金融時報》,要看看全球經濟形勢和家裡的股票表現。

我當時。。。我的天哪!

英國《金融時報》屬於財經報紙裡的深度讀物,裡面很多記者畢業於牛津劍橋的經濟系、哲學或社會學系,有超過20年的經驗。

這份報紙被英美的中上層階級視為必讀物。他們喜歡一邊讀報,一邊和家人討論世界發生了什麼,哪些行業表現良好。

這個習慣也影響了孩子。而這些孩子,成年後往往成為各個領域的決策者。

聯想你我的7歲、17歲、27歲....思考的問題是什麼呢?你的孩子對於經濟學、社會學的興趣和認知,是否跟文學一樣深入?他對於現實問題,關心關注、有自己的見解麼?

真正影響孩子一生的,除了財富,還有知識結構。


三、不要放任看電視、玩電腦


托馬斯說,67%的成功富人,把孩子娛樂性使用電視、電腦、手機、ipad的時間,控制在每天不超過一小時。

而窮人的孩子,並沒有這樣的限制。孩子們可以常常使用數碼產品。但研究者發現,大部分時間,他們在無目的的玩,浪費時間,而不是吸收知識。

富人家庭,非常注重把孩子的時間,引導到閱讀、學術、學校俱樂部的活動、體育健身、義工組織、大自然和科學探索上面。

我把“引導”二字加粗,因為擔心父母一看到這一條,會簡單粗暴的沒收制止。

不讓孩子過多的玩數碼產品。但你需要把他的時間,用更加豐富有趣的東西填補上。

比如運動、有價值的網絡課程、數字遊戲等等。讓孩子沒時間無聊和煩惱。

另外,數碼娛樂也有益處。不必100%禁止。家長根據情況掌握平衡,讓孩子不要沉迷就好。


四、飲食節制、規律健身


創造財富需要智力和體力,必須有個好身體。

所以,英美的成功人士要求子女健康飲食、規律運動。70%的富人家庭會嚴格限制孩子吃高熱量的垃圾食品。

所以英美越有錢的人反而體型勻稱;越往底層,越多胖子。

為什麼會這樣?難道不應該是,有錢而任性嗎?

其實,越是成功的人,越渴望掌控自己的人生。對於他們來說,假如身體崩潰,那會是人生最無力的時候。

成功人士希望儘可能讓自己充滿活力,避免自己和孩子的人生,被病魔掌控。


5年跟蹤調查410個富裕vs.“普通”家庭, 發現培養優秀孩子的秘密


五、培養孩子控制言辭、控制情緒


80%的富人在成功之前,曾被父母教育要控制言辭、控制情緒。

不必把所有的想法都說出來。一旦傷害了別人(同事、親人、朋友),可能損傷彼此的關係,為自己和他人關上一扇門。

關係穩定,正是財富豐滿和人生幸福的源泉。

社會學家也指出:商人家庭的小孩,往往性格圓融,善於協調關係;而知識分子和專業人才(比如音樂家、畫家)的孩子,往往誠實耿直,不善於察言觀色。

真性情很寶貴,但說話處事的分寸同樣重要。

孩子的人格還沒有定性,家長還需要常常反思自己的弱項,與其他家庭取長補短。給孩子的人生多留幾扇門。


六、少抱怨、多樂觀


71%的富人在成功之前,曾受到父母的樂觀情緒影響,常看到他人和世界積極的一面。

他們擁有自信,認為很多事情可以辦到,而不是還沒做就懷疑、退縮。

托馬斯說,他調查的富人當中,有31%來自貧困家庭,45%來自中產家庭。這些人無一例外的,被父母教育不要總是抱怨社會、怨恨資本家,沉浸在不滿情緒裡面。

父母告訴他們:人可以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如今這些富人會教育孩子:無論出現什麼問題,不要逃避和抱怨。知己知彼,看到他人和世界合理的一面,更可能想出辦法來。

萬事總有原因,並且不是一成不變的。不要長期把自己當成受害者,受困於負面情緒當中。


七、端正態度,把金錢當朋友


對金錢的態度,影響著孩子對世界的認知。

富人家庭會告訴孩子金錢的積極用途,讓她們對財富有美好憧憬。

錢可以組建公司實現夢想、還能買房子、去旅行、幫助別人。

如何得到金錢?

成功人士認為,當你用智慧或者產品,解決了別人的問題的時候,金錢會隨之而來。總之,錢一定不是省出來的。

而窮人家庭往往回避和孩子談錢,又害怕沒錢。

孩子成年後會認為,賺錢是一種負擔,讓人無法隨心所欲的生活。

於是,他們更喜歡脫離金錢,談快樂和感情。

而富人認為,感情也需要用金錢來衡量。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他人對你的時間付出,也是有價的。

他們會讓孩子建立等價的思維:任何事情若想長久,不能只索取,認為一切都理所當然。

孩子需要常常記得,給世界和他人“相應的價值”,比如積累你的能力,關鍵時刻“用得上”;或者,磨練你的幽默感,讓他人放鬆開心;或者,升級你的知識,讓合作伙伴(或者配偶)覺得智力匹配,相談甚歡。

只有互相需要的,才是天長地久的。

要想有錢,需要讓自己值錢。


八、不依靠、不依賴


富人家庭認為,依賴是一種絕症,它會帶來貧窮衰敗。

即使富甲天下,他們也不希望子女在財務上依賴他們,放棄自己的人生努力。

所以,像貝克漢姆這樣的億萬富翁,寧可讓兩個兒子犧牲週末睡眠,到咖啡館裡洗杯碗。

他們希望孩子明白,世界不欠他們的,父母也不欠他們,孩子需要發現自己的能力,看到獨立的好處。

當孩子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他會變得自信快樂,也有了贏得財富的資本。

而依賴,會帶來無法填補的匱乏感,讓人遠離健康良性的生活。

最後說一句,雖然現實是複雜的,但比起好運氣來說,真正影響人生的,是一個家庭的習慣。

而改變,什麼時候都來得及!

父母情緒穩定,孩子會看到世界和他人合理的一面,減少衝動;

父母不迴避金錢,孩子會建立對財富的積極思考。

家庭的習慣,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