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泉煎茶有懷

對我來說,2020年4月22日即今天,稱得上品茶日,因為有兩件與茶有關的開心之事,都出現在今天上午。

我上午正在辦公室忙著,突然接到快遞公司業務員的電話,說我有一件福建廈門寄來的包裹,好像是茶葉,他已到單位大門口,要我去取。我知道,這是廈門的積平老弟贈送我品一品的,他是我認識還不久的一位文友和茶友。

因為我當時確實忙,單位安保科的同志很熱情,為我代收了包裹並送到了我辦公室。我一看,還真嚇了一跳,怎麼這包裹如此大呢?可見積平給我寄的茶葉真不少。

手頭的工作沒幹完,我還無暇開包裹、看茶葉,待忙完了再說。此時我又接到一個電話,是我一位老朋友文志老弟打來的,他說從橋頭河鄉下到漣源縣城辦事,給我帶來了一包野生的黃藤芽茶葉,問我是否在辦公室?

我說正好在哩,你快過來吧。黃藤芽都是野生的,湘中一地的山上較多,用之做成的茶葉很香,我有五六年未喝過這種茶了,這種黃藤芽茶在漣源並不多。

很快,文志來了。老朋友很久未見面自然都高興,我連忙起身相迎,並準備泡茶。泡什麼茶呢?茶桌上的大包裹還未啟封,不如開包品品福建剛寄來的紅茶吧,我徵求意見,文志說好。

此時,我上午的主要工作基本忙完了,到了工間操的健身休息時間。

我小心翼翼地剪開包裝,裡面有兩大盒紅茶,每盒各有50小包,一盒是金駿眉,一盒是正山小種,另還有一小罐鐵觀音、一小罐武夷山大紅袍、一小罐果香肉桂。

這麼多的福建上等好茶,積平堅決不讓我付錢,說是他以文友加茶友的身份送給我品品的,如覺得茶不錯,期待我寫點文字。禮重情也重,這讓我有點誠惶誠恐了。

我與文志一邊品金駿眉紅茶,一邊聊聊天。文志是資深茶客了,細啜幾口後直說好。他問起了茶包裹的由來,我亦開心地跟他談起了我與積平的茶、文友誼。

一個多星期前,我在一個傳統文化交流群中看到一篇美文——《雙苗嶺的美篇》,這群友的微信名叫“雙苗嶺”,美篇製作者也是“雙苗嶺”。美篇中有濃濃的茶文化,彷彿飄蕩著濃郁的茶香,那漫山遍野的茶園和十分珍貴的野生茶樹,讓人非常著迷和陶醉。

當時我主動加了積平的微信,很快積平作了回覆。從此我們有了多次的交流,交流範圍主要是茶文化、讀書、寫作和傳統文化等方面。

積平現住廈門市思明區,主業是經商和研究茶道,事業有成,家庭幸福,閒暇喜愛讀書,偶爾寫點文字。我是上班族,雖未做過生意,可愛人曾停薪留職經商十餘年,開店經營鋼筋、水泥等建材生意,因而我對經商也略知一二。我雖然不懂茶道,但長期喜愛品茶,我對讀書和寫作亦長期堅持,稍有收穫。

這也許是我與積平一聊就投緣的原因。

積平老家是福建寧德市壽寧縣斜灘鎮斜灘村。他家鄉的茶葉在明清兩代,就是當時中國鼎鼎有名的品牌,以品質優良、清香沁人、口感極佳、清爽潤喉而暢銷海內外。壽寧是中國有名的閩東坦洋功夫茶的重要基地及碼頭,而斜灘鎮是壽寧高山茶最重要的基地之一。

在與積平的微信聊天中,我稱他“茶博士”,他卻說不敢。那是他的謙虛,從他對茶的瞭解、接觸和研究的角度看,積平完全稱得上“茶博士”了。他從小跟著父母一起種茶、養茶和採茶,再大一些後,又學會了製茶,再後來是品茶、鑑茶、經營茶和研究茶。

積平與茶有解不開的緣分。從他發給我的多張照片中看得出,他經常走進大山,擁抱自然,徜徉在綠色茫茫的大茶園中。那就是他與茶的零距離,與茶的交流和互動。而那些高大挺拔的茶樹,則記錄了歲月的滄桑和久遠的故事。

我曾寫過一篇散文——《茶,人在草木之間》。我家鄉地處江南的湘中漣源,也產茶,其綠茶比較有名。我老家前面是田野和漣水河,後背是綠色的椅子山,山邊及山上有許多的野生茶樹。小時候,我常陪母親上山採茶,茶樹高,茅草深,我個子矮,人在草木之間勞動,那種感覺讓人難忘。

思想的野馬也許狂奔得太遠了,我還是拉回來吧。我與文志正閒聊著,兩位同事來到了辦公室,說與我探討一個法律業務問題。我為他倆各泡了一杯壽寧紅茶,大家一邊探討,一邊品茶,他倆與文志都讚美茶的味道很好。

單位桶裝的飲用水都來自城郊的一處優質山泉,水質清純而又甘甜。我品享著用家鄉山泉泡的壽寧紅茶,不由聯想到了白居易的《山泉煎茶有懷》詩:“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譚文革散文 | 山泉煎茶有懷

人到中年,熱愛生活,心存感恩,怡然而樂。我感謝積平從千里之外的廈門寄來他家鄉壽寧的好茶,也感謝文志親自給我送來野生的黃藤芽茶,我開心地與同事們一邊探討一邊分享福建寄來的濃濃情誼和茶香。

今天的兩件茶事,我要以文字記下來,就像兩罐好茶,待珍藏三十年後,將散發出濃郁的茶香,更加沁人心脾,回味無窮。

(寫於2020年4月22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