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在哪裡?你的幸福在那個層次


幸福在哪裡?你的幸福在那個層次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科學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快,尤其現在人工智能能還有生物技術等等一再的刷新人們的認知和理解,越來越多的人在這些日益走進生活的科技和社會變化的影響下,越來越迷失自己,正如很多人說的,現在是“人越來越像機器,機器越來越像人”。機器越來越像人固然可怕,更可怕的卻是人越來越像機器。的確不僅僅是生產線上的工人,機械化的操作像極了機器,更多的人包括辦公室裡的白領,商場裡的售貨員等等都越來越像機器。人們同樣越來越麻木,很多人都不知道幸福為何物,活著為什麼?人生的意義是什麼都不再去考慮,只是能活著就好。

其實我們生而為人就是來追求幸福的,每個人其實都一樣為幸福而來,都應該考慮最近疫情期間最流行的三個問題,“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到哪裡去?”。意味著的確和我們的幸福息息相關。我們卻把這當成了笑話。在生命的歷程中背道而馳,漸行漸遠。就目前人們的幸福狀況。可以把人們所追求的幸福大概分為三個幸福的層次,第一個幸福層次,既最低的層次,認為物質生活的滿足就是幸福。這是當今絕大多數人眼裡的幸福。既包含了為生存而努力拼搏的普通人,也包含了那些瘋狂採購、國際採購、剁手黨等等暴發戶們,當然也包含了那些所謂的佛系青年,小資白領們等等。


幸福在哪裡?你的幸福在那個層次

第二個層次的幸福是屬於高等級的幸福,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精神領域的幸福。這一部分的人們已經從對物質追求的慾望中解脫出來,不再因為物質的多寡而決定幸福的程度,也就是達到了所謂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他們開始追求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甚至烹調園藝等等,轉而追求精神領域的幸福。由於他們已經不再被物質的慾望所控制,因此這個層面的人們大部分都更加幸福,內心也比較平靜,遇事不慌不忙,沉穩冷靜,“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內心中一直保持一種愉悅的心情。

第三種層次的幸福就只有極少數的人才能夠達到這個境界。也就是對於靈魂的修養這個層次。這個層次的人首先大都是有一定信仰,並且對自己的信仰堅信不疑。全身心投入到自己信仰之中並身體力行的人。在這裡一定要和迷信區別開來。迷信只是一種盲目的愚痴的衝動,是一種無知的表現。具有第三種幸福層次的絕不是一個迷信的愚痴的人。相反他一定是一個充滿智慧的人,只不過在很多時候可能是一個表現為愚痴的,而實際上卻是所謂大智若愚的人。既所謂的“大隱隱於市”這一類的人。


幸福在哪裡?你的幸福在那個層次

毫無疑問能夠達到第三層次幸福的人無疑是最幸福的,他們基本上都已經或正在達到無私無畏,“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的路上為一切眾生服務的境界。確實做到“以天下之憂而憂,以天下之樂而樂”的境界,心心念念都是利益一切勞苦大眾,利益一切有情眾生。這在傳統文化中一直都是大力弘揚的文化傳統。從道家的,無慾無為,從而不治而治的主張,到儒家心底無私天地寬的倡導,乃至佛家的為度化一切眾生而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傳統文化的核心精神就都在這裡了。

現在很多人都已經深刻地意識到,科技時代物質生活和科技的高度發達已經走的太快,相反我們的精神領域的發展嚴重滯後,至於靈魂層面的幸福根本鮮有人知。已經明顯的失衡了,所以現代社會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很多負面的,和現代文明不和諧的種種現象。最典型的莫過於嚴重的貧富分化,以及精神道德的墮落。所表現出來的諸如局部戰爭,明搶暗奪,以及假冒偽劣等等不一而足。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努力保持平衡,重點從精神領域出發,兼顧有條件的開發靈魂層次的幸福,這就是我們要尋找幸福必須要做的。正如一個哲人所說的“你的人做好了,你的世界就好了”。所以我們每個人都幸福了,這個世界肯定是幸福的世界。


幸福在哪裡?你的幸福在那個層次

要尋找更高層次的幸福,就要從古聖先賢們的智慧中汲取寶貴的經驗,其實由於現代人大部分都忙於生活工作,很少有人去思索人生哲學的問題,所以我們很多人就都很盲目很迷茫。但是很多古聖先賢卻大都能夠專一思索人生哲理方面的問題,更有從很深的禪定中得到的真理。從而為我們留下很多非常有深度的人生智慧和幸福指南。要從中汲取我們能夠利用的有益的經驗,實際上是事半功倍的,但是很多人都忽視了這一條捷徑。自己再從頭摸索,忘了牛頓先生的那句名言“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已。”借力使力不費力。

因此尤其是現在,我們為了更幸福就完全有必要從傳統文化中學習,從儒釋道的智慧中汲取幸福的養分。換句話說你需要一個經過詳細考察後適合自己的信仰。反過來說就是現代社會需要信仰,需要儒釋道文化中的智慧。當然儒家的知識和精神相對來說還是有一些,尤其是在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有相當的影響。但是自從漢代董仲舒提出“獨尊儒術罷黜百家”的政策以來,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就一直被打壓沒有得到充足的發揚。儘管他們的智慧之火從未熄滅。但是對於人們更多利益的幫助,顯然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幸福在哪裡?你的幸福在那個層次

我們都知道儒家文化講究入世,“半部論語治天下”。道家文化講究出世,“天人合一,羽化飛仙。”佛家文化則被誤解了很多很久。一直以來在絕大多數人的心目中,佛家文化的特徵就是消極避世,躲在山林不問世事。其實這都是被一些電影電視劇等,文藝作品所誤導的結果。其實佛家文化的精髓恰恰是勇猛精進。菩薩兩個字的意思就是勇士的意思。還記得這句名言嗎?“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尤其地藏菩薩身體力行的名言“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這樣入世的勇猛徹底的精神,誰敢說是消極避世。所謂大乘菩薩就是要勇猛的在五濁惡世救度眾生的意思。佛學中最核心的就是菩提心,關於菩提心在佛學體心中,是有著非常完整的學修體系的。

這一核心的主要內容概而言之就是針對所有的眾生,這裡所有眾生的範圍是既包括人類也包括了動物類,也就是佛學中所說慈悲心的對境是平等的全面的。而不像其他學修體系中都只是針對人類,而認為動物只是人類的食物。這一點從非典到今年的新冠肺炎,都一再證明動物並不是人類的食物,而是人類的朋友。做到最究竟的利益。這一句話的意思可以用一個比喻來說明,救濟一個乞丐,通常是給他一頓飯或者一塊錢,很多人就覺得做善事了,救人了。但是菩提心的概念是,不僅僅給他一頓飯,而是救度他一輩子,甚至在佛學體系中還要管他的下一世,乃至生生世世,直至成佛,這才是菩提心。


幸福在哪裡?你的幸福在那個層次

由此可見在佛學體系中這種“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被髮揮到了極致,所謂見一斑而窺全豹,佛學根本不是消極避世,相反是更高層次的應世救世。同樣儒釋道三家都有著很多的對幸福的認知智慧。如果我們能從中學習到一定的方法和知識。就一定能對我們獲得幸福產生積極的作用。特別是現代科技讓我們感受到了很多的方便和快捷,於是很多人都不由自主的盛行拜物主義。讓外在的事物控制了自己。都忘記了自己才是主人,一切外境物件都是為自己服務的。

很多人可能還不理解這句話的意思,舉個例,你買了一輛對你來說很喜歡但是很貴的車,如果你明白不管這個車多好多貴,他只是我的代步工具而已,他是為我服務的。那麼你就不會太在意你的車是不是很乾淨,即便是在你已經很累了,但是你看到車有點髒,馬上不顧勞累去擦了又擦。再舉個例子假如你明白馬桶只是如廁的用具,就不會捨不得吃捨不得穿,省吃儉用去買一個能沖洗屁股的馬桶。類似的例子不一而足,其中最嚴重的就是對待錢的問題,很多人都成了錢的奴隸,還何談幸福。


幸福在哪裡?你的幸福在那個層次

總之也就是說物質和科技迷惑了我們的雙眼,讓我們忘記了自己,不知道應該向內而不是向外,尤其是幸福應該向內求而不是向外找。否則就只能和幸福背道而馳,漸行漸遠,這也是當代很多人的真實寫照,明明是為了幸福而努力拼搏,為什麼卻越努力越窘迫,越來越痛苦,越來越迷茫。這時候就需要停下來,審視自己,審視自心,問問自己的心,你到底要什麼?是不是應該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說到傳統文化,說道佛學,其實佛學的智慧博大精深,對宇宙人生的認識,達到了現代人都無法達到的領域。前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曾經說過,“當現代的頂尖科學家經過千辛萬苦攀登到達頂峰時,才發現佛學大師早已在此等候多時了”。由此可見佛學是科學不是迷信。他的處世觀,人生觀,哲學觀、慈悲觀一再刷新我們的認識。走進佛學,你就有可能進入幸福的第三個層次,最高的幸福層次。靈魂層面的幸福。來吧,讓我們越來越幸福。


幸福在哪裡?你的幸福在那個層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