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猝不防及的產業轉型

重工業燒烤,輕工業喊麥!

這已經成為一句調侃東北的網絡流行語。尤其最近楊坤又diss了《驚雷》,又一次的把“喊麥”這一群體曬到了網上!

雖然網絡直播燒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但網絡主播日進斗金的傳說依然在互聯網上流傳。而比以上這些流傳更廣的,則是“YY語音養活了一半的東北人,剩下一半去了海南”

讓人猝不防及的產業轉型

“喊麥”是DJ和MC的簡易混合,這兩個來自英語的縮寫詞,在中文中並沒有正式的對應。

在說唱領域,MC經常作為“說唱歌手”的同義詞來使用,說唱歌手們的強項在於編寫歌詞,再以快速而複雜的節奏把歌詞念出來。說唱歌手通常會起藝名,有些人就在自己的藝名之前加上“MC”作為前綴。

MC和DJ有時候會作為搭檔,DJ播音樂,MC配著音樂進行說唱。這樣的表現形式,在中國的大城市有相對比較正統的本地化版本,然而在大城市之外,它完全生長成了另一種模樣。

讓人猝不防及的產業轉型

2008年,YY轉型為視頻直播平臺,推出了大量吸引宅男的女主播。比如女主播沈曼,從月薪2000的護士搖身一變,成為了年入百萬的YY女神!

除了女主播,當年跟著MC石頭在鄉村夜店裡蹦迪的姑娘小夥們,也上了YY,天南海北的人們一起在網上蹦迪,發展出了喊麥的前身“社會搖”,一種跟隨節奏左右搖晃、毫無技術含量的集體舞,開闢了YY語音“鄉村非主流”。

後來,蕭全給其中一首“社會搖”填了詞,上傳到YY上。顯然這首歌是為YY上無數躁動的男女青年寫的,毫無技術含量的喊話,堪比張傑的Gap,卻引來無數YY歌手的翻唱。

但一直以來,YY都是一個基於遊戲玩家的封閉式社群,很少有人知道YY上一個網絡配音演員可以有動輒百萬的粉絲,開一場YY演唱會可以有幾千人同時在線。直到2014年“美拍”在微博上推廣“社會搖”,弄出了一場“全民快閃”,在微博上閱讀量突破1.5億,這波非主流才得以進入大眾視野。

讓人猝不防及的產業轉型

以前,央視春晚的相聲和小品定義著每年的流行語句。不過,這些節目大多選取的是天津、山東、河北、陝西等地區的方言,而南方方言很少出現。

南方人通常把這種情況歸因為央視的“大北方主義”,畢竟這座電視臺位於華北平原上。但也不得不承認,在普通話已經廣泛普及的情況下,各種版本的官話更能覆蓋儘可能廣泛的觀眾群體。

在諸多北方方言中,“大碴子味兒”(大碴子本意是玉米碎,引申義為東北農村口音,尤其指遼寧口音)的東北話具有尤其超然的地位。這一切都是因為姜昆推薦了來自遼寧的二人轉演員趙本山。

讓人猝不防及的產業轉型

趙本山早期節目是現實主義的農村題材,後期則轉向了“尬聊”的強行搞笑,一共21次登上春晚舞臺,幾乎是憑藉一己之力把“忽悠”、“埋汰”等借自滿語的方言詞普及到了全中國。

如果說喊麥和舞曲代表了城中村和小城市裡青年人的審美趣味,那麼夜總會里模仿電視臺的文藝晚會則代表了這些地方中年人的審美趣味。如果你在中西部地區搭乘長途客車,多半會在車裡的電視上見過這種晚會的錄像。

和電視臺裡的同類一樣,夜總會的晚會也有聲音洪亮的主持人,盛裝打扮的女歌手,只是都比電視臺顯得土氣一點而已。


讓人猝不防及的產業轉型

在語言類節目方面,幾乎總會有一個戴著卷邊鴨舌帽、穿著深色中山裝、講著一口遼寧方言的特型演員版“趙本山”,此外,還會有更原汁原味的二人轉式丑角。因為不會在正式電視臺上播出,這些東北喜劇演員的表演百無禁忌,下三路段子、倫理梗都可以講。

對這種節目的偏好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主流媒體對觀眾審美偏好的塑造,他們所代表的權威性,讓中小城市的消費者在“現場體驗和央視同樣的晚會”時會產生一種高檔的錯覺。

無論如何,央視上的趙本山和夜總會里的山寨趙本山們上下齊心,共同在中國人的心理留下了“東北人都是喜劇演員”的刻板印象。

也正是因為這種刻板印象的存在,當MC天佑們用東北話喊麥時,觀眾們不會有任何不和諧的感覺,反而會覺得“本應如此”。

讓人猝不防及的產業轉型

中國直播榜上當前排前二十的秀場主播中,網上有詳細個人資料的有十七位,其中來自東北三省的就有九位,還有四位來自北京、山西、山東、河南這些華北省份。

儘管不能確認全部主播中東北人佔多大比例,但至少可以認為,東北人在秀場主播中最頂尖的那一批中佔有半壁江山。

這其中,還包括趙本山的女兒。藉助老爸的名氣,趙一涵14歲就開始登臺演出,但當時只是靠假唱伴奏,模仿表演日韓系的舞蹈,一直沒有起色,直到靠著老爸的知名度做起了直播。

趙一涵也很爭氣,曾創下一天收入400萬的紀錄。照這樣的收益,未來東北產業轉型真的有望了,重工業燒烤,輕工業喊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