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湖南古建之“六房院”


探尋湖南古建之“六房院”

探尋湖南古建之“六房院”


探尋湖南古建之“六房院”


探尋湖南古建之“六房院”


探尋湖南古建之“六房院”


六房院位於湖南省冷水江市三尖鎮新屋村二組35棟,建於清光緒六年(1880年),距今已有138年的歷史。佔地約3000平方米,四周由院牆圈起,庭院為兩進兩廂式佈局,廊簷飛角,雕樑畫棟,石件雕刻非常精美,簷下壁畫至今鮮豔奪目,栩栩如生。是冷水江市歷史最久、規模最大、保存較完好的一處清代磚木構造的鄉土民居,具有典型的湘中民俗特色。2011年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探尋湖南古建之“六房院”

門前是一座九開一進式的兩層建築,從當中開門,石質門框上刻對聯:"地遠塵氛環水竹,天開雲錦列山屏",門楣上方刻有一個"泰"字,門枕石剔地起突麒麟圖案。不過隨著年代久遠,文字圖案都已較為模糊,不易辨認。


探尋湖南古建之“六房院”

從大門進入,是一方大院,院內鋪有一條筆直的青石板通向正屋。"院子"是湘中住宅內部一個重要的部分,通風采光以及各種家務室外活動都利用院子,曬穀的生產活動也在此,在冷江、新化一帶的農村,院子常被稱作"曬穀坪",

探尋湖南古建之“六房院”


探尋湖南古建之“六房院”


探尋湖南古建之“六房院”


探尋湖南古建之“六房院”


六房院的院落結構與一般坐北朝南的院落不同,它是坐西北朝東南對稱式的大屋民居院落。按照《周易》解釋: 東南位為巽,巽為木、為風、為入。六房院主人作為晚清經營礦業生意的商賈,對風水更加依賴。把門甚至整個院落的朝向均向東南扭轉,寓意廣進財源。


探尋湖南古建之“六房院”


探尋湖南古建之“六房院”


探尋湖南古建之“六房院”


探尋湖南古建之“六房院”


探尋湖南古建之“六房院”


湖南地區一般民居多用磚木混合結構。六房院的做法是房屋外牆用磚、石進行承重,內部用柱承重,木板分隔空間,木樓板,小青瓦屋頂。單棟建築上存在一些差異,六房院採用穿鬥式構架,建築內部空間高敞,可以靈活佈置閣樓空間。除當心間的堂屋通高外其餘各間都帶閣樓。由於湘中暑熱多雨,屋內容易返潮,而閣樓提供了一個相對乾燥的空間;其次閣樓起到了空氣隔熱層的作用,能讓屋內有冬暖夏涼之效。


探尋湖南古建之“六房院”


探尋湖南古建之“六房院”


探尋湖南古建之“六房院”


六房院的挑簷處理也很有特色,即"七字"式挑簷。屋簷下不設柱子時,在牆內預埋或者柱中插入木板或木料作為簷枋,但上下枋伸出的長度不等,上枋約為下枋的兩倍,下枋端部立短柱支撐簷外第一根檁條,上枋穿過下枋上的立柱直接承接簷外的第二根檁條, 外形看上去像個"七"字,故稱"七字"式挑簷。可以看到精美雕琢的造型。


探尋湖南古建之“六房院”


探尋湖南古建之“六房院”


探尋湖南古建之“六房院”


探尋湖南古建之“六房院”


六房院正屋的山牆是最為別緻的。兩進正屋的山牆相連,只在前廊和後一進的後廊開門洞,以聯繫兩側的橫屋。湖南傳統民居建築單體兩端的山牆一般不開窗,易於防火;而六房院正屋的山牆面非但各開三個窗洞口,更是精心裝飾一番,用灰塑製作雷紋欞格;門、窗洞口及牆頭等處的上方設批水,一方面防止雨水汙染門窗,另一方面也豐富了立面。批水下有花鳥紋樣的彩繪,裝飾細緻。整個山牆面因而靈動起來。


探尋湖南古建之“六房院”


探尋湖南古建之“六房院”


探尋湖南古建之“六房院”


探尋湖南古建之“六房院”


探尋湖南古建之“六房院”


探尋湖南古建之“六房院”


探尋湖南古建之“六房院”


探尋湖南古建之“六房院”


探尋湖南古建之“六房院”


探尋湖南古建之“六房院”


六房院是湘中民居的代表作,也是冷水江市內屈指可數的文保單位之一,文物建築現狀卻是破敗不堪,院中的房屋年久失修,損毀嚴重:屋頂垮塌、樑柱糟朽,部分牆體倒塌等等。甚至還有人在此居住。不知文物保護的意義何在,歷史就這樣在逐步的消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