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河南葉縣出土的金代瓷器


【瞭解】河南葉縣出土的金代瓷器

2006年5月至2008年10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平頂山市文物局和葉縣文化局組建考古隊,對葉縣文集遺址被南水北調主幹渠佔壓部分進行考古發掘。葉縣文集遺址位於河南省葉縣常村鄉文集村及其西南地,遺址大體可分為東部和西部,其東北部為新石器時代的仰韶至龍山文化遺址,西南部主要為金元時期的遺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主幹渠自南而北縱貫金元遺址的中東部。由於該遺址的遺存十分豐富,在原計劃8000平方米的基礎上,又擴挖了3000多平方米,實際發掘面積達11300平方米。


遺址文化層堆積較厚,平均深度近2米。遺址幾乎是不間斷地前後縱跨唐、宋、金、元、明,尤以金代遺蹟和遺物最為豐富。就各地層之間相互疊壓的關係來看,該遺址從下至上也就是從早到晚可分為以下不同的時期:第一個時期為唐代早期,只有少數幾個灰坑與灰溝,推測當時這裡可能只是作為農業耕地使用,個別灰溝可能是排水設施。第二個時期大約在唐代後期至北宋時期,遺址上出現大面積的硬土踩踏面,估計是一處廣場類性質的大型活動場所,但遺蹟與遺物發現不多,第三個時期大約在北宋末年至金代早期,遺址上首先出現了大範圍的堆積很厚的夯得很堅實的青褐色墊土層,顯然這應是某一個經過統一規劃的大型基本建設工程項目的地基。緊接著遺址上出現了一些排列不很規則的柱洞,顯然屬於較為簡易的草棚式房屋,當然也有一些用青磚砌成的房屋。與此同時,還出現了很多的火膛、火池、地灶、水井與窖藏坑。第四個時期為金代中晚期,遺址中出現有4個範圍不等、土色不一的、幾乎連成一片的大面積墊土層,我們稱之為建築基址。在這塊較大範圍的建築基址西半部,有大片的排房式建築物,第五個時期是金代末期至元代早中期,是遺址中最後一次大規模建築時期。房屋基址同樣也是在一個較大範圍的墊土層(即建築基址)之上建築起來的。只不過是其建築方式與此前不同,皆採用大塊河卵石作為牆基的基礎與柱礎,建築規模更大、更宏偉。此後隨著這些房屋的廢棄,該遺址也就衰落了。第六個時期大約為元末明初,遺址範圍縮小,退縮到金元時期遺址東北部的一個角落,土要是一些用河卵石堆砌成牆體的房屋基址與庭院式的圍牆。它的廢棄即標誌著該遺址的終結

【瞭解】河南葉縣出土的金代瓷器


文集遺址共發現各類遺蹟1470多個.計有大型建築基址7處、房基50多座、灰坑1100多個、窖藏坑10多個、灰溝20多條、道路3條、地灶80多個、火池100多個、磚池60多個、水井14眼、地道1處、墓葬4座。其中最為重要的遺蹟是5座保存較好的較大型房基、4個存留瓷器數量較多的窖藏坑和1個埋藏有一大缸銅錢幣的窖藏坑。絕大多數遺蹟都位於金代至元代初年的文化層之間。

就文集遺址的整體佈局來看,它是以一條從唐代後期開始使用的,自西向東橫貫遺址中部的東西向道路為中軸,所有其他遺蹟分別沿街道的南北兩側依次排列,然後再向南北方向縱深展開的。這條道路在發掘區的中部呈慢弧形折轉向東北方向,並且在轉彎處向南分出一個叉道。由於此遺址位於汝河北岸的二級臺地上,所以這個叉道很有可能是通向河邊碼頭的通道。此叉道向南約30米是河邊的斷崖。

所有房屋基址大都是沿著街道兩旁而建。由於年代的差異其建築形式也大不相同,從早到晚大致可分為單間式、簡易草棚式、連間排房式和庭院式。最早的單間式建築物屬於唐代至五代時期,現僅發現2座。稍早的草棚式建築物屬於金代初期,位於道路的兩側,甚至是在道路上.殘留的遺蹟大多是一些柱洞。稍晚的房屋屬於金代早中期,是一種磚砌的連間排房式建築,或三四間或七八間相連在一起。大都用青磚埋在牆基槽溝作基礎,牆體或用青磚與土坯砌成,或在牆基槽內豎立多根木柱,後用夯土填實基槽,即所謂木骨牆。最晚的一組房屋基址屬於金代末期至元代初期,是一種庭院式建築,用大型河卵石作為牆基與柱礎,柱礎坑為圓形或方形,口部直徑或邊長均約1米。其北面為主房,東西各有廂房,院落後面另有一些附屬性小型房屋。其東西總長22.15米,南北寬約20米。這一院落氣勢宏大,地基範圍寬廣,用石很多,平整細緻,深厚結實,決非以一般平民之力所能建造。從周邊灰坑出土大量的磚瓦殘片可以看出,這些房屋除大量的茅草房外,至少有一部分為瓦頂房。

【瞭解】河南葉縣出土的金代瓷器


窖藏坑位於房屋基址之內或其附近,大多是口小底大的豎穴圓形坑,並有少數為方形坑,還有一種帶有地道式洞室。在眾多的窖藏坑中,有4個坑出土瓷器達90餘件,連同鐵器、陶器在內計有100多件。有一個銅錢窖藏坑內出土滿滿一大缸銅錢,估計有800多公斤,絕大多數是北宋銅錢,也有南宋與金代銅錢。其他的一些窖藏坑或多或少地出土一些瓷器、銅錢幣或鐵鋤、鐵鏊、鐵桶箍等器物。在這批窖藏坑所出瓷器中,尤其以3件套保存完好的配有盞託、盞碗與盞蓋的茶盞更為引入注目。這批窖藏坑的年代大都屬於金代,最晚可能遲至元代初期。

水井有土壁井和磚壁井,井內大都有較多的瓷器殘片,不少尚可復原。地灶或用土坯砌成,或就地挖坑修整而成,灶門朝向各不相同,房屋內外的陶水缸或陶盆,為固定其位置大都深陷於居住面以下的那個為其量身定製的凹坑裡邊。遺址內發現不少儲錢陶罐,有的被埋在居住面下的一個小坑裡。居住區內有很多呈六邊形或正方形的磚砌小池與圓窩形小池,有的裡面還盛有褐色或灰白色草木灰跡,它們可能是用來放置鍋或其他器物的案子或座坑,有時或用來作為保持鍋內飯食溫度的火膛。

出土遺物單就現階段復原情況看,已發現完整或較完整的器物2300餘件。以其質地的不同,可分為陶、瓷、三彩、鐵、銅、銀、玉和石。其中瓷器數量最多,大都是生活用器皿。以釉色的不同,可分為白、黑、青、鈞、醬色五種,其中白瓷佔絕大多數,黑瓷、醬釉色瓷次之,青瓷與鈞瓷數量較少。據不完全統計,瓷器的器型計有碗、盤、缽、盞、盂、瓶、燈、執壺、尊、盆、缸等器皿類物。此外還有瓷俑、絞胎球、玩具等。就其裝飾技法來看,計有模印、刻劃和繪花,裝飾花紋的種類計有三彩、白地黑花、紅綠彩和青花。比較典型的瓷器品種有白釉瓜稜盂、葵口碗、菊瓣紋碗、斗笠碗、黑釉凸黃線執壺、三彩枕與燈、白地黑花碗與盆等。在幾個金代的大灰坑裡,有不少白瓷碗的圈足內墨書有姓氏或人名,推測可能是使用者的姓或名,此外,在一件碗內底部還發現有“都務”、“都”等字樣的墨書題款。這些記載可能與本遺址在某一時期的用途密切相關。

從遺址出土的瓦當與大型吻獸類房屋構件、大量的民用瓷器與少量較為高檔的瓷器,較為集中的大型地灶與火池,相對集中的銅錢幣與瓷器窖藏坑,以及較多的圍棋子、骰子等與娛樂活動相關的玩具來看,這裡顯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村落遺址。

綜合多方面因素,考古人員認為文集遺址應是自唐代延續至元代的、在金代發展為較大規模的民間商品流通、交易場所----集鎮一類的遺存。遺址中較為清晰而明確的地層關係和豐富的遺蹟、遺物,為研究這一地區唐代至明代的歷史文化面貌,尤其是金、元時期民間的經濟貿易往來、文化交流、社會生活諸方面的發展狀況提供了一批珍貴的資料。

下列所選器物,按考古報告,全部定為金代器物。

001.青釉碗

口徑22.4cm

底徑6.9cm

高10.9cm

敞口,斜弧腹,小圈足。青釉,釉面有冰裂紋開片。墊燒。


【瞭解】河南葉縣出土的金代瓷器


002.青灰釉碗

口徑22.8cm

底徑6.7cm

高10.8cm

口微斂,斜弧腹,小圈足徽外撇。青釉泛灰,有較強的玻璃質感,釉面有網狀開片。


【瞭解】河南葉縣出土的金代瓷器


003.花口菊線紋碗

口徑24.4cm

底徑7.8cm

高11.6cm

花口、弧腹、小圈足。器腹呈菊線狀,與花口相對應。青釉,釉面瑩亮,釉面佈滿網格狀開片。墊燒。


【瞭解】河南葉縣出土的金代瓷器


004.鈞瓷扣銀邊碗

口徑13.7cm

底徑4.5cm

高8cm

口微斂,斜弧腹,小圈足。口原施銀扣,已剝落。天藍色釉,釉面光亮,勻淨細膩,通體冰裂紋開片。墊燒


【瞭解】河南葉縣出土的金代瓷器


005.青釉碗

口徑19cm

底徑5.5cm

高8.8cm

敞口,斜弧腹,小圈足。青釉泛灰,有較強的玻璃質感,通體冰裂紋開片,口沿釉薄處呈醬褐色。墊燒。


【瞭解】河南葉縣出土的金代瓷器


006.鈞瓷葡萄紫斑碗

口徑8.6cm

底徑2.9cm

高6cm

器型較小。斂口,弧腹,小圈足。葡萄紫色釉,部分泛藍,釉面光亮,勻淨細潤,口沿釉薄處呈淺褐色。墊燒。

007.青釉侈口碗

口徑13.6cm

底徑3.8cm

高6.1cm

尖唇,侈口,斜弧腹,小圈足。青釉泛灰,有較強的玻璃質感,通體冰裂紋開片,墊燒。


【瞭解】河南葉縣出土的金代瓷器


008.鈞瓷碗

口徑11.2cm

底徑4.1cm

高4.6cm

敞口,斜弧腹,小圈足。天藍色釉,釉面光亮,勻淨細膩,通體細小冰裂紋開片,口沿和器身釉薄處呈淺褐色。墊燒。


【瞭解】河南葉縣出土的金代瓷器


009.青瓷小碗

口徑8.5cm

底徑3.1cm

高4.7cm

器型較小。尖唇,口微斂,弧腹,小圈足。青釉綠中泛灰,有較強的玻璃質感,口沿釉薄處呈淺褐色。墊燒。


【瞭解】河南葉縣出土的金代瓷器


010.滿釉支燒板沿盤

口徑17.8cm

底徑9.5cm

板沿寬3.1cm

高3.1cm

寬平板沿,外沿凸稜一週,淺弧腹,大平底,圈足。天青色釉,釉面瑩亮,光潔細潤,口沿釉薄處呈淺褐色。滿釉支燒。


【瞭解】河南葉縣出土的金代瓷器


【瞭解】河南葉縣出土的金代瓷器


011.板沿盤

口徑18.2cm

底徑10.7cm

板沿寬3.1cm

高3.3cm

寬板沿,略內斜,外沿淺凸稜一週,矮弧腹,大平底,圈足。天青釉泛藍,釉面光亮,勻淨細膩,有冰裂紋開片,口沿釉薄處呈淺褐色。滿釉支燒。同時出土的盤、碗器類,除板沿盤為滿釉支燒外,其餘足端無釉,皆為墊燒。


【瞭解】河南葉縣出土的金代瓷器


【瞭解】河南葉縣出土的金代瓷器


012.鈞瓷盤


口徑16.6cm

底徑5.3cm

高3.8cm

尖唇,敞口,斜弧腹,平底,小圈足。天青色釉,釉面瑩潤,通體冰裂紋開片,口沿釉薄處呈淺褐色。墊燒。


【瞭解】河南葉縣出土的金代瓷器


013.青瓷盤

口徑15cm

底徑4.8cm

高2.9cm

尖唇,敞口,折壁淺腹,平底,小圈足。青釉泛綠,釉面瑩潤。墊燒。


【瞭解】河南葉縣出土的金代瓷器


014.鈞瓷執壺

口徑2.2cm

底徑4.9cm

高10cm

圓唇,溜肩,鼓腹,下腹向底緩收,平底,圈足。腹部一側有流,流口微殘,肩部有一對應執柄。天青色釉,釉面光亮,勻淨細膩。


【瞭解】河南葉縣出土的金代瓷器


015.鈞瓷蓋、盞、託

通高7.8cm

蓋為平沿,頂部下凹,內唇翹起,形成子口與盞扣合。盞為敞口,弧腹,平底,小圈足。託為寬平板沿,斜弧腹,平底,圈足。蓋、盞、託皆為天青色釉,釉面光亮,勻淨細膩,通體冰裂紋開片,口沿釉薄處呈淺褐色。墊燒。


【瞭解】河南葉縣出土的金代瓷器


016.鈞瓷蓋罐

底徑5.2cm

高9.3cm

蓋為平沿,頂部下凹,中有一握紐,內唇翹起,形成子口,與罐身扣合。罐為斂口,深腹外鼓,下腹向底緩收,平底,圈足。天青釉泛藍,釉面有較強玻璃質感,通體冰裂紋大開片。墊燒。


【瞭解】河南葉縣出土的金代瓷器


017.鈞瓷盞

口徑7cm

底徑3.6cm

高5.4cm

敞口,弧腹,平底,圈足。青釉泛紫,釉面瑩潤,滿布細密冰裂紋開片,口沿呈淺褐色,部分露胎。墊燒。


【瞭解】河南葉縣出土的金代瓷器


018.青瓷三足爐

外口徑10.3cm

內口徑8cm

殘高7.6cm

寬折沿,略內斜,外沿突稜一週,短頸,圓鼓腹,外附三個錐狀足,圜底,底心挖一圓凹坑。青釉泛綠,釉面有玻璃質感,通體冰裂紋開片。


【瞭解】河南葉縣出土的金代瓷器


019.青釉支燒盤

口徑24.2cm

底徑13.8cm

高5.6cm

敞口,弧腹,圈足。底部有5個小米粒狀支釘痕。青釉泛綠,釉面佈滿冰裂紋開片。汝窯敞口圈足盤的圈足多以外撇為主。


【瞭解】河南葉縣出土的金代瓷器


【瞭解】河南葉縣出土的金代瓷器


020.鈞瓷匜


口徑16.7cm

高7cm

尖唇,敞口,斜弧腹,平底,內凹足。口沿外附槽形流,流下附環。天青色釉,釉面光亮,勻淨細膩,釉面佈滿組密網格狀開片,口沿釉薄處呈淺褐色。造型精緻。


【瞭解】河南葉縣出土的金代瓷器


【瞭解】河南葉縣出土的金代瓷器


021.青釉盤

口徑17.8cm

底徑10.8cm

高4.1cm

尖唇,敞口,斜弧腹,平底,圈足。釉色青綠泛灰白,釉面侵蝕較嚴重。墊燒。


【瞭解】河南葉縣出土的金代瓷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