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第十四课《蜜蜂》教材解析

《蜜蜂》是三年级语文下册部编教材第四单元第十四课。

《蜜蜂》的作者是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课文以第一人称写了他为验证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做的一项实验,重点介绍了实验的经过,体现了法布尔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下第十四课《蜜蜂》教材解析


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分成3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法布尔做实验的目的,第二部分(第二至七自然段)写了实验的经过,第三部分(第八自然段)写了实验得出的结论。在实验的经过部分,具体介绍了实验的过程:先是捉些蜜蜂放进纸袋,让它们与外界隔绝;接着走到四公里外给蜜蜂做上记号后放飞;然后记录飞回的蜜蜂数,通过实验证明蜜蜂确确实实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三下第十四课《蜜蜂》教材解析


第二自然段除了写实验的具体做法外,还写了法布尔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情况及由此产生的想法。当法布尔看到“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时,他猜测它们“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当法布尔看到“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时,他猜测“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并怀疑它们“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从这些表述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法布尔是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人。

三下第十四课《蜜蜂》教材解析


第三至七自然段花了较多的笔墨写记录实验结果的过程。法布尔放飞蜜蜂的时间是将近两点钟,“两点四十分”飞回两只,“傍晚时”飞回3只,“第二天“发现一共有15只蜜蜂飞了回来。从中可以知道法布尔观察的时间比较长,有耐心;搜集的数据充分,讲实证。这印证了法布尔曾说过的话:“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没有任何怀疑为止。”

三下第十四课《蜜蜂》教材解析


本文语言表述十分严谨、客观。在交代实验目的时用了“听说”一词;在实验未果前用的是“好像”“大概” “推测”“可能”, 这些表示不确定的词语来表达法布尔自己内心的猜测;在得出结果后用的是“至少”“准确无误”“确确实实”;在表述对实验结果的思考时,用了“不是……而是……”这样一组关联词,坦率地说出自己出无法解释这一现象。

本文的插图为学习课文营造了一种氛围和情境:一只只蜜蜂在草地上飞舞。寻找着回家的方向;一个小女孩站在草地上,抬起头观察着飞舞的蜜蜂,等待着参与实验的蜜蜂。

(来自教师教学用书,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