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總拖拖拉拉怎麼辦?巧用“期望理論”,破解孩子的拖延症

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學校至今還沒有開學,雖然學校還沒有開學,但孩子在家功課卻不能扔,每天也得根據要求按時按點的完成學習任務。

學習這件事嘛...相比於動畫、遊戲而言簡直就是一種煎熬,很多年紀比較小的孩子壓根就堅持不住,總是會一會伸伸胳膊一會動動腿,不是渴了、餓了,就是要去上廁所,要麼就是坐在那不動也不做作業等等。

前幾天實在是無聊沒事可做去寶媽群裡逛了一圈,真是不逛不知道一逛嚇一跳,各位寶媽是各種吐槽各種“絕望”啊,仔細一看原來是為了孩子學習做作業的問題,想都不用想一定是熊孩子們又幾頭牛都拖不動的磨磨蹭蹭了。

孩子做事總拖拖拉拉怎麼辦?巧用“期望理論”,破解孩子的拖延症

在眾多寶媽的吐槽中更是有一條長篇大論,寶媽湘湘家裡的孩子今年10歲在上小學,受到疫情影響公司遲遲沒有復工。

於是她趁此機會便每天都對兒子進行嚴加管教,好好改掉兒子身上原有的“壞習慣”。起初兒子對自己的要求還算配合,每天都按時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但沒過了多長時間後卻“罷起了工”,每天的作業都不會認真完成,期間更是磨磨蹭蹭,甚至直到現在寒假作業還沒有做完。

湘湘對兒子是自己能夠想得到的方法都試了,但效果卻是剛開始的時候好用,過兩天就會失效,孩子一樣會該怎麼磨蹭怎麼磨蹭,完全就是一副拖延症的樣子,湘湘對此也是束手無策了。

對於湘湘所遇到的這種情況,相信一定還會有很多寶媽都正在為此而頭疼,孩子怎麼就會不知道著急的做事磨蹭呢?而且是越去要求他,他就會越加磨蹭,原因出在了哪呢?

孩子做事總拖拖拉拉怎麼辦?巧用“期望理論”,破解孩子的拖延症

導致孩子出現磨蹭的原因

①做事沒有明確的目標

其實很多孩子在面對學習時,他們都會感覺到特別茫然,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學習,學習的目的在哪。

而他們之所以會去進行學習則是因為“這是家長、老師要求的”,很多父母往往都只是會告訴(命令)孩子該去做什麼,而孩子卻是並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去做。

例如,當孩子不吃蔬菜只吃肉時,父母可能會對他說“你得多吃點蔬菜,吃蔬菜對身體好”,而當孩子聽到這句話時他則是會想“吃蔬菜對身體好?為什麼會對身體好?我只吃肉身體也一樣強壯健康啊”,也就是說他們並不理解為什麼要這麼去做,這樣做的目的在哪。

②沒有時間上的概念

例如我們前文中所提到的湘湘的兒子,按照以往正常的情況現在早已開學有一個月的時間,而湘湘的兒子卻直到現在還沒有寫完老師佈置的寒假作業。

即便是沒有疫情的原因,我們每當到了開學之際也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有很多孩子往往都是在臨開學前幾天才開始著手於自己的假期作業,而其他時間則都是在各種瘋玩兒。

孩子之所以會這樣,則是因為他們幾乎沒有什麼時間概念,他們不清楚做完每天應該做的作業需要多少時間,更不清楚在自己所預留的時間內是否能夠將這些作業做完,從而造成了孩子的磨蹭。

孩子做事總拖拖拉拉怎麼辦?巧用“期望理論”,破解孩子的拖延症

③源自於心理因素

前面所提到的種種情況都可能會導致孩子出現拖延,但相對來說以上的情況還在比較容易控制的範圍,而孩子產生拖延的最重要的原因則是在於心理。

例如孩子可能會因為自己完不成而導致產生一些負面情緒從而造成拖拉,可能會因為這件事的難度在自己所能承受的邊緣而拖拉等等,如果是這樣家長就需要先去提升孩子的自信等,壯大孩子的心理素質。

還有一些孩子(大部分)之所以產生磨蹭、拖拉的問題,則是在於他們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來向父母進行反抗,這是一種隱性的逆反行為。

例如,很多父母在孩子放學後都會要求孩子先完成作業再去做其他的事,但孩子對此卻是左耳進右耳出,壓根就不理父母所說的話,或者會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但在做作業時極其不認真。

對於這種情況各位“老父親老母親”可謂是心力交瘁,往往都是以一頓“山呼海嘯”的方式艾力解決問題,但總是用這樣的方式難免會對親子之間感情造成傷害,所以除了“山呼海嘯”還有更好的方式能夠解決孩子的磨蹭嗎?

孩子做事總拖拖拉拉怎麼辦?巧用“期望理論”,破解孩子的拖延症

家長需要了解一下“期望理論”

期望理論由著名心理學家、行為學家維克托·弗魯姆在其所著的書《工作與激勵》中提出:

期望理論又可以被稱作是“效價-手段-期望理論”,用公式表示就是:激動力量=期望值*效價。

也就是說,父母所期望孩子能夠為學習付諸多少積極性,取決於家長為孩子能夠達成的這一目標賦予多大價值,以及對孩子有多大的期望。

孩子做事總拖拖拉拉怎麼辦?巧用“期望理論”,破解孩子的拖延症

提高孩子積極性,父母可以這樣做

①改變自己的語言習慣,給予孩子肯定與鼓勵

我們還拿孩子做作業這件事來舉例,如果孩子執意不先去完成作業時你會怎樣做?相信有很多家長都會說出諸如這類的話吧?“你趕緊去給我寫作業,學習是給我學的麼?要不明天別唸了”。

但說出這類話後的效果呢?要麼引來孩子的頂嘴,要麼孩子依然無動於衷,幾乎沒有什麼效果可言,而運用“期望理論”的話。

我們可以說:寶貝,你今天又學到了新的知識好棒哦,但是不知道你有沒有把這些知識學習紮實呢?我們來做作業複習一下好不好?

孩子做事總拖拖拉拉怎麼辦?巧用“期望理論”,破解孩子的拖延症

②讓孩子感受到足夠的安全感,並提升他們的驅動力

前面我們有說,很多孩子之所以磨蹭,是因為他們在對父母的教育方式提出反抗,但出於輩分、地位等一些壓力,他們不敢將自己的意見說出口,於是只能以這種“無害”的方式默默反抗。

身為父母的我們,在對待孩子時更加需要找到正確的方式,給孩子積極的陪伴,如果只是一味的使用命令式的語言,只會讓孩子越來越磨蹭。

正如美國心理學家Timothy Pychl的研究結論一樣,孩子之所以拖延,往往都是由於父母嚴厲的教育方式。此外,家長還要能夠去提升孩子做事的驅動力,雖然並不提倡用物質、金錢的方式,但我們一定不要吝嗇對孩子的表揚、讚美、認可。

孩子做事總拖拖拉拉怎麼辦?巧用“期望理論”,破解孩子的拖延症

其實孩子之所以會出現“拖延症”,往往問題都是在於身為父母的我們,所以父母們要學會去解讀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的根本原因,用更加合適方法去給孩子更好的教育,提升孩子做事的積極性,更加不要忘記要給到孩子認可加讚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