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妹因壓力大離家出走:聰明的父母都懂得幫孩子處理壓力

就在前兩天,新網報道了這樣一件事情,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原來是蘭州民警巡邏的時候,在某隧道路段發現兩個孩子竟然在高速公路上行走。民警趕緊上前詢問,原來這兩個孩子是兄妹,他們是要離家出走。

哥哥告訴民警,他今年十歲,學習壓力太大,還經常會被媽媽打,所以要帶著妹妹離家出走,一邊說著,就連妹妹都和他一起哭了起來。

兄妹因壓力大離家出走:聰明的父母都懂得幫孩子處理壓力

因為學習壓力大,兩兄妹要離家出走

才十歲的孩子,就因為壓力大要帶著妹妹離家出走?很多人都覺得,這也太誇張了。可是,這就是事實。

之前,網絡上還有過這樣一條求助信息:我想自殺,高考壓力太大了,幫幫我!發出這條求助的是一位高中女生。女孩成績很好,還有一年就要參加高考。因為壓力太大,她患上了嚴重的強迫症和抑鬱症。

女孩表示,她自己上大學的意願並不是很大,但是因為家人的關係,她擔心自己沒考上大學會造成家人的崩潰。她想自殺,又擔心會給家人造成傷害。於是一個人硬扛著,每天以淚洗面。

看到這則求助信息,真的讓人無比揪心。評論區裡有很多熱心的網友,紛紛給女孩留言鼓勵。其中很多網友和女孩有過相同的經歷。

其實,從這則求助信息以及評論留言,不難看到,學業壓力大並不是個例。

有數據顯示,在我國,有近3成的中小學生感覺學習很有壓力。

兄妹因壓力大離家出走:聰明的父母都懂得幫孩子處理壓力

在我國,有近3成的中小學生感覺學習很有壓力

類似這樣的案例,我在諮詢的過程中也遇到過很多,很多學生都承受著學習壓力帶給他們的困擾,他們中很多人都因為這些壓力覺得無法生活下去。

這些學業壓力輕則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嚴重的則會讓孩子患上心理疾病,甚至做出自殘、自殺等過激行為。

《教育藍皮書: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8)》指出,學業壓力過大,是中小學生自殺的首要原因。中小學生自殺行為中,有26%是因為學業壓力。有33%是因為家庭矛盾,而家庭矛盾的原因多為學業問題。

但是,很多父母卻不以為然,他們覺得孩子自殺是因為承受力太弱,但是隻要能扛下來的孩子,一定就會成功;甚至還有父母認為,壓力就是動力,沒有壓力,孩子就會飄飄然,只有感受到了壓力,孩子們才會堅持努力,才會成為人生贏家。

兄妹因壓力大離家出走:聰明的父母都懂得幫孩子處理壓力

壓力真的可以促進孩子進步嗎?其實不是

壓力真的能促進孩子成長嗎?其實未必。

在電視劇《急診科醫生》中,一個小姑娘考試考砸了,扛不住媽媽的指責,喝農藥自殺。看到孩子這樣的舉動,媽媽後悔不已,崩潰大哭:我幹嘛要說她?沒考好就沒考好啊。

很多父母可能會覺得這是不是個案呢?當然不排除這樣的可能。畢竟每個人能承受壓力的能力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可以承受很重的壓力,但是很多人卻不能。

可是,即便是這樣,這也不能成為我們無限給孩子施壓的理由。當父母一味地給孩子施壓的時候,最終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會遠遠大過於益處。

兄妹因壓力大離家出走:聰明的父母都懂得幫孩子處理壓力

對於孩子而言,壓力的壞處大於好處

鄭淵潔就曾經在《鄭淵潔家庭教育課》一書中就明確提出來,壓力,不能使孩子進步。

在書中,鄭淵潔還說到了這個觀點的起源:

我在空軍航空兵服過五年兵役,我的工作是維修殲擊六型戰鬥機。維修戰鬥機之前,需要長時間學習航空知識和飛機各種原理。

教員告訴我,飛機前行靠兩種力量之中的一種,一種是拉力,拉力由螺旋槳發動機產生,它拉著飛機往前飛行。

另一種是推力,推力由噴氣式發動機產生,它靠推力推著飛機往前飛。我認為,飛機的飛行原理,同樣適用於家庭教育。

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展翅高飛鵬程萬里,作為家長,如果將孩子比喻成飛機,真想讓孩子飛行,只能靠推力或者拉力,壓力不能讓飛機起飛,只會讓飛機停在原地,假設壓力過大,飛機還會解體。

由此可見,壓力真的會給孩子帶來很多負面影響。

從生理的角度來講,如果壓力一直得不到緩解,孩子就有可能因此神經衰弱、失眠、提不起精神;而從心理的角度來看,壓力容易導致孩子焦慮、抑鬱,嚴重的時候,孩子甚至會出現自殺等極端行為。就像是鄭淵潔說的那樣,孩子們因為無力承擔,所以他們選擇了讓自己"解體"。

所以,對於父母來說,我們可以促進孩子進步,但是不要讓壓力拖垮孩子,更不要等到悲劇發生後才後悔莫及。

兄妹因壓力大離家出走:聰明的父母都懂得幫孩子處理壓力

父母要幫助孩子應對壓力,而不是讓壓力壓垮孩子

如何幫助孩子減輕壓力,輕鬆前進呢?

作為家長,或許無法改變當前的教育現狀,也沒辦法讓孩子活在無壓力的環境中。父母能夠做的是,改變自己的認知,改變自己的教養方式,接納孩子,尊重孩子,幫助孩子找到學習的動力,找到壓力的意義,真正地化壓力為動力。

兄妹因壓力大離家出走:聰明的父母都懂得幫孩子處理壓力

父母要幫助孩子找到壓力的意義,幫助他面對壓力

首先,父母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斯: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

《小歡喜》中童文潔有一句臺詞,概括了很多父母對孩子成績的重視:"你今天進不了前100,就進不了重點高中,進不了重點高中就進不了重點大學,進不了重點大學,你這一輩子就完啦。"

兄妹因壓力大離家出走:聰明的父母都懂得幫孩子處理壓力

“進不了重點大學,你這一輩子就完啦”

但是,無論父母多麼著急,我們都要明白,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如果永遠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替孩子下決定,替孩子思考,最終帶來的結果不僅僅不會是孩子感到輕鬆,而是讓孩子感覺到更加痛苦。

一方面,孩子會因為父母與自己的想法不同,而感覺到壓力,另一方面,因為孩子被剝奪了主觀能動性以及獨立自主的權利,而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而且長此以往,孩子還會因此放棄努力,任由自己墮落下去。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主動權交還給孩子。一個孩子,如果具有良好的學習力,就會對新事物不斷產生興趣和熱情,對挑戰會充滿期待而不是害怕和退縮。

兄妹因壓力大離家出走:聰明的父母都懂得幫孩子處理壓力

父母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幫助孩子獨立思考

父母在培養孩子學習力時,應該把重點放在如何誘發孩子對各種新事物的興趣。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好的學習和探索習慣,引導孩子獨立思考。

學習力,是能讓孩子終生受益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有了學習力,學習就不再是負擔,而是大腦的盛宴。

其次,父母要學會降低自己的焦慮,降低對孩子的期望。

北京大學教授渠敬東在談到教育現狀時曾說:個人的教育陷入了一個全面的競爭狀態。競爭精神滲透進了孩子的每一個成長階段中,而這樣的最後只會導致孩子處於一個全面壓抑的狀態。

但是,這些競爭卻未必來源於孩子自身,而是源於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本是對孩子的美好期望,無可厚非。

但是,父母往往會將自己成長中的焦慮轉嫁到孩子身上,打著"為你好"的名義,灌輸著"不吃學習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一類的雞湯,一道又道地往孩子身上施加重壓。

孩子有自己的追求,父母有自己的人生,二者有時候無法融合。那麼,父母就不放把主動權交還給孩子,過程中,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幫助孩子,這樣既可以幫助孩子成長,更可以讓父母降低焦慮,讓父母有更多的時間去關注自己的人生目標。

而當父母可以好好經營自己人生的時候,這本身也是對孩子的一種教育,讓孩子明白人生要怎麼度過,而壓力又要如何應對。

兄妹因壓力大離家出走:聰明的父母都懂得幫孩子處理壓力

父母要以身作則,與孩子一起成長

最後,父母要幫助孩子增強自信心,讓孩子相信自己可以面對未來。

孩子早晚有一天要獨自面對生活,他未來的人生中也還會有各式各樣的壓力。而父母只能陪伴孩子一時,想要讓孩子真正有能力面對壓力,最有效的方式其實就是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發展心理學家Werner曾經對698個孩子進行了長達32年的跟蹤研究。在追蹤的過程中,她發現那些經歷過創傷與痛苦的孩子中,並不都是全軍覆沒,其中有一部分不僅成長為"有能力、自信和充滿關愛"的人,他們甚至取得了學業、家庭和社會意義上的成功。

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創傷和痛苦讓大家那麼難以忍受,但是他們卻沒有因此被打垮,反而成功了呢?根本的原因就在於,這些孩子比其他人更加相信,自己的未來更多是由自己掌控的。

兄妹因壓力大離家出走:聰明的父母都懂得幫孩子處理壓力

相信自己,是面對壓力最好的辦法

面對壓力,從而逃避,這是最失敗的處理方法。只有先接受壓力,承認壓力,並且相信自己可以,才有可能真的戰勝壓力。對於孩子而言,更是這樣,他們還處於成長的過程中,他們的對自己的認知還在不斷髮展變化中。

所以,作為父母,就要注意引導和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讓孩子明白,很多事情我們無法選擇,但是能不能不讓由此產生的壓力影響自己,是孩子自己可以控制的。

尤其是當對抗壓力的力量從孩子自己身體裡散發出來的時候,他們就會像英勇的戰士一樣,可以勇敢面對未來人生中的每一場"戰役"。

兄妹因壓力大離家出走:聰明的父母都懂得幫孩子處理壓力

面對未來,孩子終究要依靠自己的力量

親愛的孩子們,每一次壓力,每一次抗爭,都有可能會給孩子帶來影響,這些影響有時候痕跡過重,甚至會變成一道傷口。但是,當你用勇敢面對,好好處理,就會發現傷口會迅速結痂,也許會留下傷疤。但是,這些傷疤也會成為你人生的勳章,提醒著你,你所有獲得的勝利。

尼采曾經說過,凡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願每個學生都能擁抱壓力,將壓力轉化為成長的正向能量。願每一位家長都能成為一把弓,助孩子射得又快又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