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女性那些恣意绽放的生命

提到唐朝,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开放,包容。相较于后来的宋,明,唐朝的女性地位高了太多。 在唐朝,女性骑马,着男装,参与政事,都不鲜见。


鲜卑女性那些恣意绽放的生命

追溯历史,我们发现唐之前的隋,北周,北齐,北魏的女性都是如此。

北魏是由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国家,鲜卑族原是氏族社会,过着游牧生活,在五胡十六国时,他们进入中原是最晚的,因此保留了一些氏族制中男女平等的风俗。

不同于传统礼教下的南朝女性,鲜卑女性普遍的地位要高一些。

在《颜氏家训》的“治家”篇里有一段记载:“江东妇女,略无交游,其婚姻之家,或十数年间,未相识者,惟以信命赠遗,致殷勤焉。鄴下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造请逢迎,车乘填街衢,绮罗盈府寺,代子求官,为夫诉屈。此乃恆、代之遗风乎?”

翻译: 南朝妇女,交游很少,结婚之后,男女双方的亲戚,有十多年都互不相识的情况,只是互相馈赠礼物以致意。当时北朝的风俗,是女性当家。处理官司纠纷,请客送迎,都是女性主持大局。大街上停放着这些妇人的车辆,官府充斥着她们的身影,有的是代子求官,有的是为夫诉屈。这是鲜卑拓跋氏遗留下来的风俗吗?

邺下:代指北朝。

恒,代: 拓跋氏最开始定都平城,建立都城,叫做“代都”。置司州及代都尹,后北魏孝文帝迁都到洛阳,把司州改为恒州,因此用“恒”,“代”来指代北魏拓跋氏最初的都城。

通过颜之推的描述,可以大致勾勒出这些北朝女性的形象。她们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而是积极参与到家庭,社会生活,发挥自己的才能。


鲜卑女性那些恣意绽放的生命

在民间,是妇女主持门楣,在贵族,皇室,这些女性还积极地参与政事。

史书上曾记载,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并称二圣。每天早上,独孤皇后都送隋文帝上朝,然后在车中等他。当发现隋文帝在朝堂颁布的政令有不当时,随时给予建议。 待隋文帝退朝以后,接他一同返回寝宫。

“独孤皇后,家世贵盛,而能谦恭,雅好读书,言事多与隋主意合,帝甚宠惮之,宫中称为二圣。每帝临朝,后辄与帝方辇而进,至阁乃止,使宦官伺帝,政有所失,随即匡谏。侯帝退朝,同返燕寝”

由于这些鲜卑女性地位比较高,她们可以对男性提出要求,例如不允许丈夫纳妾等,当然史书上通常称之为“妒”。

还是独孤皇后,书上说她善妒,不允许杨坚宠幸后宫其他妃子。一天,杨坚在仁寿宫见到一位女子,见其貌美,就临幸了。这件事让独孤皇后知道了,趁杨坚上朝的时候,暗中派人将这女子杀掉。杨坚知道了,勃然大怒。 然后他做了什么呢? 他没有去找独孤氏责备一番,而是骑着马,从御苑中奔出,专捡小路走,狂奔二十余里才止。 大臣高颎,杨素好不容易追上。只听他叹道:我堂堂一个天子,连宠幸一个女子的自由都没有。经过高颎,杨素再三劝慰,隋文帝才决定回宫。 看到这里,实在是忍俊不禁。

“独孤后性妬忌,后宫莫敢进御。尉迟炯女孙,有美色,先没宫中,上于仁寿宫见而悦之,因得幸。后伺上听朝,阴杀之,上由是大怒,单骑从苑中出,不由径路,入山谷间二十余里。高颎,杨素等追及上,扣马苦谏。上太息曰:吾贵为天子,不得自由。高颎曰:陛下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 上意少解,驻马良久,中夜方还宫”

另外,鲜卑女性来源于草原民族,因此大多尚武。

北魏名将杨大眼的妻子潘氏善骑射,到军中去探望丈夫。 当攻阵游猎的时候,杨大眼让妻子也身着戎装,一起冲锋陷阵,一起林间捕猎。 还营后,夫妇同坐帐幕,潘氏和周围僚属谈笑自若,当时人称"潘将军"。

《魏书》:“大眼妻潘氏,善骑射,自诣军省大眼。至于攻陈游猎之际,大眼令妻潘戎装,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

鲜卑女性不是弱质纤纤,而是巾帼不让须眉,这些特质也影响着后来的女性。

隋末,李世民的姐姐平阳公主,招募起义军,协助父亲李渊反隋。带兵与李世民会师渭河北岸,攻打长安。稳定长安后,平阳公主镇守山西,她镇守的苇泽关,因她而改名“娘子关”。平阳公主去世后,李渊以军礼下葬。

唐朝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在位时,开一代“贞观遗风”,功绩昭昭,不管后世如何诋毁,都不能否定她的功业。


鲜卑女性那些恣意绽放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