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伯澤新作《文才武將出堂琅》之二十二:從大山走出的佛學理論家——陳維賡

從大山走出的佛學理論家

——陳維賡

生逢亂世,每個人都會被時代洪流裹挾而下,但他,象李叔同(弘一法師)一樣,最終卻從佛學中去揣摩人生的真諦。

——作者題記

卞伯泽新作《文才武将出堂琅》之二十二:从大山走出的佛学理论家——陈维赓

陳維庚(1890年—1980年),字廕生,號葉洲居士,雲南會澤鍾屏鎮人,在會澤縣城老百姓都稱其為“陳司令官”。雲南陸軍小學堂畢業,後入雲南陸軍七十三標見習。1911年,曾參與了唐繼堯領導的重九起義。護國運動後,雲南軍都督府成立,陳維賡任參謀部上尉參謀,後入雲南陸軍講武學堂深造,1912年,二十二歲,正當青春年少,隨唐繼堯北伐援黔,歷任連長、營長、貴州軍警總局謀查科科長。1913年隨唐繼堯返滇,任雲南補充第一大隊隊副,負責招兵訓練,擴大滇軍為護國戰爭輸送兵源。1916年2月任雲南都督府警衛第三團團副,10月,任陸軍第二旅第三團團長,1918年2月,任雲南第三衛戌區司令部參謀長,1919年,任靖軍聯軍警衛軍參謀長兼省會警察廳廳長、剿匪事務處參議,授少將軍銜。1922年在靖國聯軍總司令部中任中將參謀長,又派駐廣州大本營充雲南總代表,隨即入日本陸軍大學深造,1924年9月回國後任建國聯軍佽飛軍第三軍軍長,將校長總隊副。1926年,任滇西剿匪總司令和滇西鎮守使,平定羅樹昌、楊震寰、劉正倫兵變。在1927年的“二·六”政變中,與唐繼虞一同被四鎮守使斥為唐繼堯的親信和宵小而被迫出走上海,隨即又被龍雲邀請回滇赴西與唐繼虞洽商解散“北伐後授軍”事宜,1928年,出任雲南省政府委員兼財政廳廳長。後又辭職,用心於中醫研究創辦昆明有名的日月大藥房,抗戰期間,幾乎是傾其所有的藥品捐贈給出省抗戰的滇軍。

卞伯泽新作《文才武将出堂琅》之二十二:从大山走出的佛学理论家——陈维赓

1941年,陳維庚回到故鄉會澤,並在縣城成立“蓮社”。蓮社是一個研究佛學理論的組織,除唸佛外,對佛教的精典進行研究,參加人員有袁質齋、李授之、何明三、張潤三、屠筱卿、楊輯五、繆舉卿等,均屬地方紳耆,層次較高。地點在朱應生的佛堂內。陳維賡通曉佛學理論,在會澤期間,曾向有關單位及公教人員宣講佛學。1946年陳維賡赴昆,蓮社解散,但蓮社作為一個研究佛學的學術組織,在縣城影響很大。陳維賡晚年把下半生研究佛學的理論著書立說,成為了雲南有名的居士,也曾在昆明講經說法,影響很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雲南省政協委員,雲南省佛教協會會長。

陳維賡後半生潛心佛學的研究,取得了讓人注目的成果,據不完全的統計,現傳世的著作有:

《竹密流水集》,民國排印本。

《竹密流水續集》,民國二十四年排印本。

《法相因果觀》,陳維賡口述,王一儂筆記,民國二十九年排印本。

《佛學講演錄》,陳維賡講演,楊文瑞、張汝澤等記錄,民國間石印本。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喻釋》,陳維賡口述,王一儂筆記。

《佛學阿彌陀經講演錄》,陳維賡講演,王一儂筆記,1949年的排印本。

陳維賡生前於會澤、昆明的講經說法的內容,現已無從知曉。據會澤前賢楊澤仁先生生生前對筆者介紹,楊老曾多次聆聽過陳維賡所講的佛學理論,雖是一鱗半爪,尚還有價值,現將楊老所講整理於下:

因會澤的佛教為少林寺分支,為臨劑正宗,法祖派,他們修的是“淨土法門”,陳維賡即從此入手,介紹這一佛教派系。所謂“淨土法門”即“淨土宗”,它是以信、願、行三者為修持的條件,求來世、求往生,就這由起“信”而發願,由發“願”而實“行”。三者具備,才能夠往生西方淨土——極樂世界。

卞伯泽新作《文才武将出堂琅》之二十二:从大山走出的佛学理论家——陈维赓

信:就是相信,首先要相信釋迦牟尼的聖教力量,世尊說淨土三經,決非虛設;第二要相信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之外,的確還有一個西方極樂世界;第三要相信阿彌陀佛宏願無量,阿彌陀佛則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也就是接引佛,只要信仰阿彌陀佛並向他致敬,他就能把接到西方淨土世界去。

願:就是發願,發願要舉行儀式,通常是在佛前拈香禮拜,跪在佛前發願,你的願力菩薩都知道了就等於在阿彌陀佛前備了案。

行:行持的方法的兩種,如持名、觀想、觀像、實象等。其中收效廣、行之最易的惟有持名一法。所謂“持名”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宏名,發之於心,出之於口,入之於心,心口合一,“南無”二字為梵音,其義為敬禮皈依,“阿彌陀”其義為無量光及無量壽,法藏比丘以大願力創造了西方極樂世界,他成佛以後,號“阿彌陀佛”,成為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他曾發願說:“十方國土的眾生,若願往生他的國土,只要持念他的名號,他就與諸菩薩前來接引。”

另外,陳維賡對佛教的禪宗一派也很有研究,他認為:禪宗是中國佛教的一個宗派,因為有了禪宗,佛教才能在中國儒、道的土壤中站住腳跟,佛教也由此中國化,成為了除儒、道外,中國的第三大宗教,且儒、釋、道三教融合得那麼完美,不管是佛祖的“拈花示眾”,還是八十高齡的趙州和尚,對學佛參禪稱“吃茶去”,把“禪”看成如喝茶,吃飯一樣的平常,準確的說,禪,就是生活。這樣來解釋佛教流派的“禪宗”,十分獨到,使高深的“禪”變得通俗易懂,極大地接近了廣大信佛者。

有意思的是,最近孔夫子舊書網介紹推薦了陳維賡的一本《心經喻釋》當中內容如下:

心經喻釋

作者:葉洲居士陳維賡口述,王一儂筆記,於乃仁跋。

出版社:民國線裝版“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喻釋”

出版時間:不祥。

裝訂:線裝。

開本:16開。

商品描述:民國線裝版“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喻釋”,線裝一冊,手寫上版,筆法正宗,可當做書法字帖欣賞,品相佳,葉洲居士陳維賡口述,王一儂筆記,於乃仁跋,無版權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