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環境應急專家組組長:絮凝劑對水環境不會造成影響 呼蘭河流水質11日已全線達標

生態環境部應急指導組在處置此次事件中全程參與、紮實工作,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重點採取哪些主要措施?在應急處置過程中,為促進汙染物絮凝沉澱,投放了一些藥劑,這些藥劑對水環境有沒有影響?對後續工作還有哪些建議?4月11日下午,黑龍江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會上,國家環境應急專家組組長、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宋永會作出了具體情況介紹。

國家環境應急專家組組長:絮凝劑對水環境不會造成影響 呼蘭河流水質11日已全線達標

宋永會介紹,鹿鳴礦業尾礦庫洩漏事件發生後,生態環境部迅速組織環境應急與事故調查中心、松遼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等單位,以及相關單位的應急技術專家,組成生態環境部應急指導組,由翟青副部長帶隊,第一時間趕到伊春尾礦洩漏事故現場,與黑龍江省應急指揮部一起,指導推動應急工作。

一是成立了專家組,負責研判事件汙染形勢、研究制定汙染控制方案、指導幫扶現場應急治汙

二是加強應急監測,由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松遼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指導幫扶應急監測工作

三是成立綜合協調組,保障國家與地方工作形成合力。本次事件洩漏量大、應急處理難度大、影響大,應急工作急、難、險、重。

一、採取的主要措施

(一)指導幫扶應急監測,及時為應急工作提供基本依據

一是指導地方迅速制定應急監測方案。通過調閱事發企業環評報告書,結合初期應急監測結果,迅速鎖定鉬為本次事故的特徵汙染物,在全程佈設13個重點監控斷面。為準確監控汙染團移動和超標情況,在汙染處置設施下游等共佈設19個加密斷面,每小時開展一次監測。工作量大,十分艱鉅。翟青副部長、徐建國副省長強調精準、科學、依法治汙,應急監測結果是基本依據。

(二)共商研判汙染形勢,支持應急指揮決策

基於環境監測結果,通過現場踏勘、研討會商,研判事件對水環境等的影響,生態環境部應急指導組及時向指揮部提出建議。以“儘可能減小事件環境影響,保障生態環境安全”為原則,以“源頭控制-過程削減-全面淨化”為思路,提出“儘快封閉洩漏點,控制汙染泥水下洩,開展依吉密河汙染控制、呼蘭河水體淨化清潔,及時啟動汙泥清理”

等對策建議。在汙染應急防控特徵因子和關鍵指標篩選方面,明確提出聚焦特徵汙染物水體鉬的濃度指標,將達到III類水標準限值0.07mg/L,作為應急管理目標

(三)研究提出應急技術方案建議,支持應急工程建設

在生態環境部和省應急指揮部的領導指導下,專家組採取“邊研究、邊實施、邊完善”的工作方式,先後提出《事件環境應急技術方案建議》《依吉密河應急控制工程與呼蘭河應急清潔工程方案建議》,實現了“專家建議-決策指揮-工程實施”的有機銜接,支持了應急工程建設。概括為“123”:

“1”是一個明確應急目標:

在呼蘭河入松花江前實現水質達標,不讓事故超標汙水進入松花江。

“2”是兩個應急控制區:

l 依吉密河汙染控制區—實施汙染控制工程;

l 呼蘭河水質清潔區—實施削峰清潔工程。

“3”是應急工作三個階段:

l 封堵攔截(3月28-31日):封堵鹿鳴尾礦洩漏源頭,建設18條攔截壩。

l 控汙削峰(3月31日-4月8日):優選提出絮凝控汙工藝和絮凝劑,對汙染物進行控制。在依吉密河建設一、二、三號壩,開展汙水絮凝沉澱,控制汙染;在呼蘭河1、2、3號閘及綏望橋開展絮凝沉澱,削減汙染峰值。

l 清潔修復(4月7日-至今):在蘭西實施水質全面淨化、清潔保障工程,確保實現水質達標;及時啟動(4月7日)河道汙染底泥的清理,防止二次汙染。

(四)現場技術指導,保障應急工作順利進行

為了保障汙染控制藥劑絮凝劑的供應,生態環境部應急指導組積極幫助聯繫河南、山東、遼寧等地的貨源,請當地生態環境部門領導同志幫助協調發貨運輸等,保障了絮凝劑供應。在翟青副部長、徐建國副省長親自帶領指揮下,專家組成員堅守應急工程一線,每一個工程點都有專人值守,專家與地方同並肩戰鬥,支持工程

快速建成、快速啟動和平穩運行;同時專家組密切關注汙染態勢變化,研究提出工程運行參數和物資保障需求。總體看,以上應急工程都發揮了重要的截汙、控汙和淨化功能和成效。4月10日,在蘭西橋清潔淨化工程現場,翟青副部長與徐建國副省長帶領大家通宵達旦地工作,保證了呼蘭河最後一道削汙淨水防線對超標汙水“斬首行動"取得成功,至此,呼蘭河流水質於4月11日全線達標。

二、絮凝劑對水環境有沒有影響

本次事故汙染的尾礦顆粒十分細,粒度在200目以上(直徑75微米以下),懸浮於水中不易沉降,造成水的濁度很高和鉬汙染。為了去除汙染物,經研究,採取投加絮凝劑沉澱懸浮物和鉬汙染物的應急技術路線,篩選的絮凝劑聚丙烯酰胺和聚合硫酸鐵都是飲用水處理使用的藥劑,不會對水環境造成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